每日新闻

世行报告:全球经济正迈向多极化 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势在必行(5:45)

世界银行17日发表了题为《2011全球发展地平线--多极化:新的全球经济》报告。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当天在世行总部华盛顿举行的报告发布会上指出,新兴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在2011至2025年期间年均增长将达到4.7%,对发达经济体的同期增长预测为2.3%。

林毅夫:"(英文)这是一个乐观的估算,按照这一预测,全球经济将能够化解或减轻日本所发生的灾难、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治动荡、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高收入国家的失业以及新兴市场的通货膨胀等问题。"

林毅夫指出,全球经济增长和企业投资将更多地来自新兴市场,但发达国家仍然是经济增长和投资的主要来源;而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崛起推动了一种转变,世界正朝着多极化发展。

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蒂莫(Hans Timmer)在同一发布会上对报告首次将世界经济增长定格为"多极化"进行了详细阐述。他指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越来越分散,广泛分布在发达和发展中经济体中,随着这些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壮大,他们在全球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和肩负的责任也将与以往不同。

巴勒斯坦“灾难日”暴发冲突 联合国呼吁各方保持克制(6:29)

在今年5月15日巴勒斯坦的第63个"灾难日"当天,巴勒斯坦人从包括加沙地带、西岸、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以及叙利亚和以色列边境等地展开了全方位的针对以色列的抗议活动。据报道,抗议者向以军士兵投掷了石块,而以军在冲突中使用了催泪瓦斯驱散抗议民众,还对民众开枪镇压;目前暴力共导致十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潘基文秘书长15日发表声明,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事态升级。秘书长发言人内西尔基16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 秘书长一直密切跟踪该地区的事态发展。

内西尔基:"(英文)秘书长对发生在以色列和黎巴嫩‘蓝线'一带、被占戈兰高地和被占巴勒斯坦领土等地造成的大量人员伤亡表达了关切。 他呼吁所有各方保持克制,避免挑衅行为的发生,以阻止事态升级,并确保平民不受伤害。"

内西尔基指出,秘书长对冲突造成大量人员死伤深表关切,并呼吁在该地区保持平静,所有各方都应该负起最大限度的责任。

内西尔基:"(英文)秘书长强烈意识到阿拉伯-以色列冲突不可持续的现状,这更加凸显了该地区正在进行的深刻政治变革。"

内西尔基在记者会上还指出,秘书长呼吁国际社会为恢复以巴谈判作出重新和持久的努力,并在中东地区推动实现更广泛的全面地区和平。

联合国发起全球道路安全行动十年(6:47)

交通事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九大原因,也是15岁至29岁年轻人的主要杀手。目前每年有13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还有数千万人因此受伤,许多人留下了终身残疾。机动车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至3%,总计5000多亿美元。

近年来,尽管道路安全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这方面的行动和投资水平仍不足以遏制或扭转道路交通死亡人数上升的趋势。2010年3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2011至2020 年为道路安全行动十年,其目标是通过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各个层面上开展更多活动,稳定并随后降低全球道路交通死亡率。决议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及合作伙伴拟定一份十年行动计划,同时吁请各国以此为基础制定具体的目标,开展道路安全行动。

5月11日,道路安全行动十年将正式启动。世卫组织伤害和暴力预防司司长克鲁格(Etienne Krug)表示,世卫组织在为此制定的行动计划中,建议各国从五个主要方面采取措施。如果计划实施顺利,有望在十年间拯救500万人的生命,避免5000万起伤害。

联合国新闻自由日纪念活动讨论媒体面临的新机会与挑战(6:54)

1991年5月3日,联合国在纳米比亚温得和克召开的有关非洲新闻自由发展问题会议上,通过了旨在促进新闻独立和多元化的《温得和克宣言》。两年后,联大通过决议,将5月3日这一天设为"世界新闻自由日",强调自由、多元化和独立的新闻是任何民主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今年世界新闻自由日的主题是"21世纪的媒体:新疆界,新障碍"。潘基文秘书长5月4日在纽约总部举行的纪念活动上指出,在《温得和克宣言》通过二十年后的今天,传媒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借助新技术和新媒体,人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表达自己心声的机会。

世行最新经济报告提醒中国警惕通胀和房地产市场风险(7:27)

世界银行从2005年8月开始定期对中国经济进行评估,并通过世行驻华代表处经济部的研究小组每个季度编写的报告,对中国近期经济社会发展及相关政策的最新动态进行介绍和分析。28日,世界银行在北京正式发布了2011年的首份《中国经济季报》,为今明两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描绘了一幅比较乐观的前景图。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Ardo Hansson)当天在接受采访时首先援引该报告简要概述了中国当前的整体经济发展情况。

韩伟森:"(英语)中国经济在去年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10.3%,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全球经济的稳步复苏。在2009年时,由于国际市场的需求减弱,外贸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负面的;但中国的实际出口额在今年第一季度又上升了10.6%,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4%。同时,尽管各级政府在努力为房地产市场降温,但固定资产投资率依然保持强劲增长。虽然居民的购买力和消费者信心有所回落,但整体上还是好的。事实上,自今年年初以来,进口、尤其是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显著走高,同比增长了14.5%,反映出内需仍保持旺盛。"

投资于青春期女性生殖健康将使全社会长远受益(6:12)

据统计,在1亿名未能入学的年轻人中,70%是女孩,女孩占550万感染艾滋病毒年轻人的66%,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女孩占新感染艾滋病年轻人的75%。另外,70%生活在撒哈拉以南和南亚国家的年轻人得不到计划生育服务,发生在这些地区的不安全和非法堕胎数量占全球总数的三分之二,堕胎死亡率占47%。

针对年轻女性的生殖健康问题,联合国人口基金和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近日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特别活动,邀请政府和民间组织就投资青春期女性生殖健康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以及改善青春期女性的生殖健康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执行主任格利尔(Gil Greer)在特别活动上指出,从人权、政治和经济角度来看,加大对妇女的生殖健康投资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妇女会把掌握的资源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和医疗。

格利尔:"(英文)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对女孩进行关键投资,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倍的效果。她们自己能够变得更加健康,获得良好的教育,并实现晚生晚孕,孩子将更加健康,吃的更好,接受更好的教育,具有更高的期望;女性患有性传染疾病的几率也会更少,患子宫癌的几率更少,不安全流产的几率会更小,感染艾滋病毒的几率会更小。女性往往将她们收入的90%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和医疗。因此,提供女性生殖健康水平对经济、保护人权和健康均有益处。"


以色列东耶路撒冷政策的人道后果(8:31)

以色列在1967年同阿拉伯国家发生的六日战争中获胜并占领巴勒斯坦后,兼并了东耶路撒冷及其周围一共70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西岸的64平方公里土地,将其并入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市政府管辖范围。国际社会一直不承认这一兼并行为,安理会也多次通过决议确认以色列为改变耶路撒冷的性质和地位而单方面采取的立法措施和行为是无效的。

尽管这样,人道协调厅巴勒斯坦问题研究员多尔凡(Ray Dolphin)指出,以色列40多年来在东耶路撒冷采取的没收土地、建设定居点和隔离墙的行为使东耶路撒冷与其他被占巴勒斯坦领土在地理、行政、政治、社会和文化上的分离越来越严重,在政治和行政上完全处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的掌控之外。

多尔凡:"(英文)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在,东耶路撒冷对于所有巴勒斯坦人,不论是西岸还是加沙的巴勒斯坦人,都是极其重要的。东耶路撒冷是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圣地,是巴勒斯坦人的医疗、高等教育、家庭和社会网络的核心。"

东耶路撒冷目前居住有27万巴勒斯坦人,他们的身份同以色列境内获得了以色列公民身份的巴勒斯坦人以及住在西岸和加沙的巴勒斯坦人的身份有所不同,在以色列占领当局的控制下,这些持有不同身份证件的巴勒斯坦人的通行权是不一样的。

死产婴儿--一个被人忽视的卫生健康问题(5:52)

世界上平均每秒钟有4个人出生, 相当于每天有约37万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然而,与此同时,一个不幸的事实是:每天都有7200名婴儿在出生时既已被宣布死亡,即人们所说的"死产儿"。 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在4月14日发表了一套"死产系列论文",对"死产儿"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出生婴儿啼哭)

俗话说 "十月怀胎",一名妇女在经过40周的精心孕育和苦苦等待之后,和自己的伴侣一道期望着听到孩子在降临人世时那一刹那间的啼哭。然而,全世界平均每天会有7000名已做好准备做父母的人都会面临一个严酷的现实:他们迎接的不是一个"呱呱落地的可爱宝贝,而是一具没有生命体征的"死胎"。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家庭和社区卫生事务的助理总干事布斯泰奥(Flavia Bustreo)表示,虽然死产数量巨大,但它却基本上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甚至未被明确纳入改善孕产妇健康和降低儿童死亡率的千年发展目标之内。

布斯泰奥:"死产儿问题是被隐含在改善孕产妇健康和降低儿童死亡率的第五项千年发展目标之内的。产妇死亡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的相关数据定期都在得到报告,但死产儿的数据却得不到收集。"

科特迪瓦选举危机始末(5:44)

2010年10月31日,科特迪瓦终于迎来了它独立60年后的第一次民主大选。然而,这次大选的过程可谓"风雨飘摇、一波三折"。在经过第一轮的角逐之后,执政党候选人、时任总统巴博和反对党领导人瓦塔拉进入第二轮的角逐。11月28日,第二轮大选投票进行。12月1日,独立选举委员会发言人在准备宣布大选结果时,遭到巴博阵营在委员会中的代表的阻拦,发言人的发言稿甚至被其撕毁。新闻发布会随即中断。

(现场音响:巴博代表撕毁发言稿)

科特迪瓦独立选举委员会顶着压力在12月2日宣布了11月28日举行的第二轮总统选举的结果:该国反对党领导人瓦塔拉以54.1%对45.9%的得票率战胜了对手、时任总统巴博。

(现场音响:独立选举委员会主席宣布第二轮大选结果)

然而第二天,科特迪瓦最高立法机构宪法委员会通过国家电台和电视台向民众宣布,科特迪瓦北部7个地区的50万张选票作废,理由是巴博在这些地区的支持者受到威胁而无法投票。 这样,巴博则以51%的得票率反超。12月4日,巴博在阿比让总统府举行了总统就职典礼,宣誓连任科特迪瓦总统。

(现场音响:巴博就职典礼)

联合国纪念“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6:29)

为了纪念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进入太空飞行壮举50周年,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图片展览,展示了实现人类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梦想的一些珍贵历史照片。

(音响)

此次图片展的主办方之一、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丘尔金大使在当天图片展览开幕式上讲话指出,1961年4月12日"东方1号"发射升空一事不仅是过去一个世纪的大事,也在人类历史中具有重大意义,敢于探索太空是人类勇气、渴望知识和进步的标志。

参加当天图片展览开幕式的还有一位特别嘉宾,他就是世界第100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员科托夫(Oleg Kotov),他在当天接受联合国电台采访时表示,感到非常幸运能够实现他作为一名太空人的梦想。

科托夫:"(英文)两个原因使我成为一名宇航员:梦想和运气。我是学航天医药学的,最开始我在加加林军事医学院当生理学家,对"和平号"宇航员进行 生理方面的训练,后来成为一名宇航研究员和测试宇航员。我现在仍然是一名医生、一名飞行员和测试宇航员。我曾经两次完成太空飞行,第一次是在2007年, 作为15名探险宇航员小组的一名成员,第二次是在2010年,当时我担任探险宇航员的指挥。"

自50年前加加林首次成功登上太空后,全球已有400多名宇航员先后完成了太空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