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选举危机始末(5:44)

科特迪瓦选举危机始末(5:44)

下载

2010年10月31日,科特迪瓦终于迎来了它独立60年后的第一次民主大选。然而,这次大选的过程可谓"风雨飘摇、一波三折"。在经过第一轮的角逐之后,执政党候选人、时任总统巴博和反对党领导人瓦塔拉进入第二轮的角逐。11月28日,第二轮大选投票进行。12月1日,独立选举委员会发言人在准备宣布大选结果时,遭到巴博阵营在委员会中的代表的阻拦,发言人的发言稿甚至被其撕毁。新闻发布会随即中断。

(现场音响:巴博代表撕毁发言稿)

科特迪瓦独立选举委员会顶着压力在12月2日宣布了11月28日举行的第二轮总统选举的结果:该国反对党领导人瓦塔拉以54.1%对45.9%的得票率战胜了对手、时任总统巴博。

(现场音响:独立选举委员会主席宣布第二轮大选结果)

然而第二天,科特迪瓦最高立法机构宪法委员会通过国家电台和电视台向民众宣布,科特迪瓦北部7个地区的50万张选票作废,理由是巴博在这些地区的支持者受到威胁而无法投票。 这样,巴博则以51%的得票率反超。12月4日,巴博在阿比让总统府举行了总统就职典礼,宣誓连任科特迪瓦总统。

(现场音响:巴博就职典礼)

随后,瓦塔拉也于同一天通过电子邮件致信科特迪瓦宪法委员会,宣誓就任新总统。由此,科特迪瓦同时出现了分别由科特迪瓦独立选举委员会和宪法委员会宣布产生的"两位总统"分庭抗礼的局面。

科特迪瓦动荡的政局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为此召开紧急特别峰会后发表声明,决定中止科特迪瓦成员国资格,并敦促巴博承认选举失败,尽快移交权力。非洲联盟和平与安全理事会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特别会议,就科特迪瓦国内政治危机进行紧急磋商,也决定暂时中止科特迪瓦成员国资格。潘基文秘书长和安理会也多次发表声明,呼吁巴博阵营接受瓦塔拉成为科特迪瓦新总统的选举结果。3月30日,安理会通过决议,对巴博及其亲信实施定向制裁措施。决议强调全力支持联合国科特地瓦行动在不偏不倚地执行任务的同时,采用一切必要手段执行任务,在其能力范围和部署地区内保护面临迫在眉睫的人身受到暴力威胁的平民,包括防止对平民使用重型武器。

(现场音响:安理会通过1975决议)

安理会1975号决议通过后,支持瓦塔拉的部队在经过数天从北向南推进、控制全国的大部分面积之后,从3月31日开始对巴博据守的阿比让发起最后进攻。联合国和法国部队4月4日和4月10日对巴博武装进行了两次空中打击,迫使巴博最终不得不缴械投降。

(现场音响:勒罗伊宣布巴博被捕)

4月11日,联合国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勒罗伊宣布巴博和他的妻子被瓦塔拉的部队收押。至此,近5个月的科特迪瓦大选危机暂告平息。

潘基文秘书长11日当天通过发言人发表声明,欢迎瓦塔拉立即建立一个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决定,呼吁科特迪瓦所有各方利用这一历史契机,尽最大努力促进民族和解,建立一个全国团结政府,确保选举后冲突中严重侵犯人权的行为得到追究,整编安全部队,解除众多非正规部队的武装,在全国各地重新建立国家政权,完成尚未完成的和平进程。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Fahan Haq)表示,潘基文秘书长当天同瓦塔拉通了电话,向其表达了希望避免进一步流血冲突的期望。潘基文特别强调必须确保巴博的支持者不会受到报复。

哈克:"秘书长呼吁科特迪瓦所有各方团结一致,结束这一悲剧性的篇章。如果巴博早一些尊重人民的意愿,这一悲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科特迪瓦是一个种族众多的国家,全国有69个民族。穆斯林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但在南部地区大约有35%的人口信奉基督教。长期以来,以穆斯林人口为主的北部和以基督徒为主的南部一直关系紧张,时有摩擦。巴博的支持者大部分在南部,而北部则是瓦塔拉的大本营,选举危机实际反应了巴博和瓦塔拉所代表的南北两个地区的矛盾。在大选中有45%的投票者将选票投给了巴博,瓦塔拉要想取得这部分选民的支持的确需要花一番气力。可想而知,科特迪瓦的民族和解之路并不平坦,这一工作任重而道远。

李茂奇,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