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

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的艰巨挑战:经济增长未能促进就业(7:40)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上最贫穷的49个最不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较快的经济增长,但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大多由初级产品的出口所拉动,期间产生的新的、高质量的就业机会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11月20日发布的最不发达国家报告指出,如果不能解决就业这个难题,世界将面临最不发达国家的贫困加剧、社会动荡和大规模国际移徙的风险,而目前已经能够感受到这些趋势带来的某些消极后果。 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2013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的副标题为“实现能够创造就业机会的增长,促进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出,迄今大部分最不发达国家遵循的经济政策侧重于宏观经济稳定、经济效率和自由化,目的是使最不发达国家能够更有效地与世界经济接轨。近20年来,这种战略带动了最不发达国家国际商品、服务和资本的流动,但是这种方针在很大程度上与侧重于减少贫困的社会政策相脱节,没有能够为日益增长的人口创造他们所需的就业机会。

贸发会议纽约办公室负责人马西•戴里林(Mussie Delelegn)11月20日在纽约总部举行的报告发布会上指出,即便是在2002至2008年最不发达国家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的“繁荣”时期,创造就业机会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换句话说,最不发达国家在这十多年间经历了“无就业增长”。

成衣制造业悲剧——孟加拉国就业市场的缩影(7:25)

2012年11月,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一家成衣制造厂发生火灾,117名工人因此丧生。半年之后,2013年4月,达卡郊区一栋容纳了数家成衣制造厂的建筑发生坍塌,导致1129名工人丧命,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之一。人们不禁会问,孟加拉国为什么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接连发生两起劳动场所重大伤亡事故,而且又都涉及制衣厂? 国际劳工组织对孟加拉国经济与就业市场的分析报告给出了答案:这些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绝非偶然。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国际劳工组织11月18日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名为《孟加拉国:为更好的社会经济结果创造更好的就业条件》。劳工组织高级经济师萨米尔•卡迪瓦塔(Sameer Khatiwada)在发布会上指出,劳工组织着手开展这项研究早在今年4月达卡的成衣制造厂大楼坍塌事故发生前,而且成衣制造业从一开始就是研究的重点,这是因为这一行业对孟加拉国的经济发展贡献巨大,但其发展却没有规范化。

卡迪瓦塔:“孟加拉国经历了持续的经济增长,出口不断增加,这主要是由成衣制造业推动的。孟加拉国目前占全球成衣出口量的5%,在1990年时这个比例还不到1%,由此可见在过去二十年中该领域的增长有多快。孟加拉国出口的成衣大部分——有80%销往欧洲和美国。除了成衣制造业的出口大幅增加之外,孟加拉国进展很大但没有受到媒体关注的领域是农业产品。”

绚丽民族文字 展现多彩中国——记联合国2013“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文字展(7:13)

展现中国56个民族文化的书法、篆刻和绘画作品,辅以艳丽的民族服装和精彩的舞蹈表演,“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文字展一下子就吸引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各国外交官和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目光。在11月19晚举行的开幕式上,中国民族文字展为包括联合国副秘书长在内的上百名各界嘉宾,开启了一扇更加深入认识和了解当代多姿多彩中国的视窗。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现场新疆维吾尔族舞蹈音乐伴奏,压混)

华灯初上,月色如水。11月19日晚,联合国纽约总部秘书处大厦一楼的大厅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上百名来宾的热切期盼中,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中国国家民委和中国民族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多彩中华”中国民族文字展正式开幕。

身着民族传统服装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首先致欢迎词。他指出,在5000多年历史长河中,中国各民族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文化。中国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历史,希望此次展览能够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各国分享民族文化保护经验,并推动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

世界早产日:早产宝宝需要更多照顾与关注(9:10)

每年全世界有一百多万婴儿在出生后很快夭折,导致这些小生命停留在世界上的时间过于仓促的原因是早产。无以计数存活下来的早产儿忍受着伴随一生的病痛,他们身体或精神上的病患常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然而,有很多早产是可以预防的,早产儿出生后经过恰当的医疗干预,许多也可以健康地成长。这是今年11月17日、世界早产日向人们传达的信息。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世界早产日由“欧洲关爱新生儿基金会” 、“非洲小小大灵魂国际慈善基金会”和位于纽约的“优生优育基金会”(March of Dimes Foundation)在2010年共同发起。这虽然并不是一个联合国设立的国际日,但得到了联合国系统的世界卫生组织、儿童基金会等机构的大力支持。在今年11月17日、第三个世界早产日,优生优育基金会等机构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了一个特别纪念活动。

优生优育基金会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1938年创办。该基金会主席詹妮弗•郝斯(Jennifer Howse)出席了纪念活动。

郝斯: “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婴儿在妊娠未满37周的时候便出生,其中有110万因为过早出生而死亡。早产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首要因素,也是仅次于肺炎的导致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

安理会决定不推迟审判肯尼亚领导人 非洲国家强烈不满(10:29)

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和副总统鲁托涉嫌在2008年的大选后暴力事件中犯有危害人类罪,受到了国际刑事法院的起诉。非洲国家力图推动安理会让国际刑事法院推迟一年审理这一案件,但这项决议草案在安理会遭到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八个安理会成员投出的弃权票,最终未获通过。非洲国家对此表示了强烈不满。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音响:刘结一大使唱票)

11月15日,安理会就非洲国家提出的一项要求国际刑事法院推迟一年审判肯尼亚领导人的决议草案进行投票。本月轮值主席、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宣布了表决结果:七票赞成,八票弃权。由于安理会通过任何一项决议草案需有九票赞成,并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这份草案以一票之差,没有获得通过。

肯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卡毛(Macharia Kamau)对表决结果深表失望。他指出,今年九月内罗毕西门购物中心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再次提醒人们肯尼亚乃至整个东非面临真实的恐怖主义威胁,在应对恐怖主义的战争中,肯尼亚需要其领导人持续和不受干扰地开展工作。该国请求安理会让国际刑事法院推迟一年审理有关总统肯雅塔和副总统鲁托的案件完全是出于对国际法的尊重。

专题报道: 应对毒品问题的新见解:毒品市场难以禁绝但求减害(10:54)

从清朝开始,中国人就在使用一个词“禁毒”。从那个时代的鸦片开始,到现在出现大量合成毒品,不论在中国还是其他国家,毒品走私和毒品使用从未被禁绝过。在这样的事实面前,有专家主张,针对毒品的执法重点不在于“禁”,而在于对毒品市场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减少毒品带来的危害。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国际毒品政策联合会和位于华盛顿的国际战略研究所以及位于伦敦的非政府组织查塔姆大厦(Chatham House)十一月初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办了一个特别活动,讨论如何使执法行动更符合现代毒品市场的特点。主讲人之一是来自布鲁金斯学会的高级研究员旺达•费巴博-布朗(Vanda Felbab-Brown)。

费巴博-布朗: “当今的毒品市场变得真正具有全球性质,并且在不断发生变化。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动向包括,印度尼西亚已发展成为一个主要的合成毒品安非他命供应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亚洲的毒品市场。西非的毒品走私已经引起注意,但人们很快发现东非和中东正在成为新的毒品走私途径和毒品消费市场。还出现了新的毒品消费群,巴西和阿根廷的人均毒品消费量现在跟美国不相上下。中国的毒品消费在被压制数十年之后现在强力反弹。在俄罗斯,吸食毒品正在成为一种流行病,跟三十年前的美国一样。”

中国美食飘香联合国——记2013“联合国中国美食节”开幕式 (6:02)

进入11月中旬,纽约已经带着丝丝的寒意,但12日傍晚,联合国纽约总部却涌动着阵阵“热流”,包括潘基文秘书长在内的数百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和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外交官们兴致勃勃地参加了在纽约总部“外交代表餐厅”内举行的“中国美食节”开幕式。从当天开始,一连四天,“2013联合国中国美食节”将在这个世界顶级的多边舞台展现中国美食的无穷魅力。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王民大使主持)

“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活动开幕式暨中国美食品鉴晚餐会由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王民大使主持。

(刘结一大使致欢迎辞)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安理会11月轮值主席刘结一大使发表致辞,向包括潘基文秘书长和68届联大主席阿什在内的各位嘉宾莅临“中国美食节”表示热烈的欢迎。

(刘结一大使致辞)

刘结一大使表示,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的共有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本、崇尚和谐、兼收并蓄等特点,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中国“美食走进联合国”活动有利于增进友谊、丰富文化多样性、展示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内涵。

(刘结一大使致辞)

减排温室气体 弥合差距尚有契机 (9:36)

在2010年于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同意将全球变暖控制在与工业化前相比2 ℃的范围之内,其中大部分国家还向联合国承诺或表明了各自的减排目标。对所有事情都要寻根问底的科学家们对这些减排承诺进行了计算,并且发现,即使全部承诺都兑现也不足以实现将气温上升控制在2℃的目标。这一研究结果为目前正在华沙召开的又一次气候变化大会提供了决策参考。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在华沙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柏林、内罗毕和里约热内卢发布了2013年《排放差距报告》。

环境规划署首席科学家约瑟夫•阿卡莫(Joseph Alcamo)在柏林的发布会上表示,这份报告是在环境署的协调下,由17个国家的44个科学团体合作编写而成,探究的是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承诺和行动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生物科技发展“双刃剑”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10:31)

德国科学家弗里茨•哈伯(Fritz Haber)在20世纪初期发明了人工大规模合成氨的方法,促进了化肥的生产,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他为此获得了191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但另一方面,哈伯的研究成果也被用于生产化学武器,而化学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大规模使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人们仍然记忆犹新。这是科学研究即能造福人类也能造成巨大破坏的双重性的典型例子。当今世界,生物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更大地程度上构成了诸多潜在的危险,可以正反使用的这把“双刃剑”给世界带来了更为艰巨的挑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联合国学术影响力与美国智囊机构外交关系理事会将每个季度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发起一次针对全球问题的演讲。今年11月1日举行的首次演讲主题为“生物学的大胆新世界:关注全球健康威胁” 。演讲人是外交关系理事会全球健康问题高级研究员劳丽•加里特(Laurie Garrett )。

加里特首先回顾了2003年SARS病毒的爆发。她指出这次爆发是由于病毒从蝙蝠身上转移到被捕获用以食用的动物身上,然后由这些动物传播给人。整个过程是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的传播。虽然这次爆发酿成了涉及多个国家的国际公共卫生事件,但更应该引起警惕的是SARS第二次小规模爆发。

环境署与国际刑警组织联手打击跨国环境犯罪(8:44)

近年来非洲的大象与河马被偷猎的数量急剧上升,常常成为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这种偷猎行为威胁到了大象与河马的生存,是一种环境犯罪。但环境犯罪绝不止于此,非法木材贸易、非法捕鱼以及倾倒有害垃圾等等都是危害环境与社会的犯罪行为。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11月4日至8日,国际刑警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环境合规与执行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这次会议讨论的重点是环境犯罪行为及国际和国家层面的应对策略。

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Achim Steiner)为此举行了记者会。

施泰纳: “本周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五百多名专家聚集内罗毕,来探讨一件对肯尼亚人来说牵动神经的事,这也是未来整个非洲大陆野生动植物管理与保护的核心问题。因此,这次会议得到了从民间社会到肯尼亚第一夫人,乃至联合国秘书长的大力支持。 ”

提到环境犯罪人们通常想到是偷猎行为以及相关的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每年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金额高达150亿至200亿美元,是继非法毒品贸易、人口贩运以及非法武器走私之后的第四大全球非法贸易活动。施泰纳指出,这些跨国犯罪活动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世界各地用来走私非法野生动植物的路径常常也用于走私武器、毒品和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