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

廉价太阳能助听器致力于为全世界听障人士带来福音(7:15)

一些基本医疗器械价格十分昂贵,比如眼镜和助听器。这些 产品价格居高并不是由于成本多么高昂、技术多么尖端、工艺多么考究,而是由于这些产品市场垄断在少数公司手中,价格几乎完全由他们决定。一种在非洲发明的 具有创新性的太阳能数字助听器却以一种不同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不仅价格低、性能好,而且开放技术,免费提供给世界各地的生产厂。最新一期《世界卫生组织 简报》对此进行了报道。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根据2009年《消费者报告》发表的一份调查,纽约都会区的消费者购买一个助听器的价格在1800到6800美元之间。欧洲的情况也很类似。欧洲高端数字助听器的价格高达1万美元。

致力于生产和推广廉价太阳能助听器的“舒耳艺听力”(Solar Ear)公司加拿大创始人霍华德•温斯坦(Howard Weinstein )表示,相比较而言,中低收入国家的助听器价格要低一些,但对用户而言仍然太高,使助听器成了绝大部分人负担不起的奢侈品。

温斯坦 : “世界卫生组织称,全世界有六亿人有听觉障碍,其中三分之二居住在发展中国家,但是只有12%的助听器销往这些国家。”

普及禁化武条约 实现无化学武器世界(10:14)

叙利亚被指在内战中使用了化学武器,联合国派遣的调查组目前正在该国境内进行调查,并将在周末向潘基文秘书长汇报调查结果。叙利亚不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缔约国,但该国游离于公约之外、甚至可能使用化学武器的行为引起世人的强烈关注与谴责。局势的发展也使人们对于了解化学武器的危害和相关国际条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面,让我们通过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对化学武器的历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核心内容及执行情况作一番了解。

《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简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是第一个全面禁止、且彻底销毁一整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具有严格核查机制的国际军控条约,该条约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前法律顾问拉博徳(Santiago Onate Laborde)表示,虽然几千年来化学品一直被用作战争手段 ,比如毒箭、烟雾、毒气和沸腾的焦油等等 ,但直到19世纪后半叶现代化学工业出现后,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化学武器。

拉博徳: “化学武器被认为是最古老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武器能够不加区分地杀死很多人。这种武器利用化学物质的毒性导致敌人死亡、受伤或失去能力。”

“清华简”在联合国展示中国古代文明最新发现(6:38)

纽约时间8月27日晚,由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写在竹简上的中国经典——清华简与中国古代文明”专题展览开幕式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联合国副秘书长盖图和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胡和平教授出席了开幕式。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现场声)

联合国纽约总部一楼大厅在“清华简”诸多展板的点缀下多了一层繁忙与文化的韵味。众多常驻联合国的外交官、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人员、纽约各界人士以及许多生活在美国东部地区的清华校友齐聚一堂,参加了这一特殊的国际文化交流展示活动。

刚刚履新到任的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亲自出席展览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刘结一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崇尚包容,倡导共赢。他相信本次展览有助于大家对中国文化、中国道路的理解,并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与对话。

秘书长千年目标年度报告:人人都应过上有尊严的生活(9:08)

第68届联大即将在今年9月17日开幕。在此前后,联合国系统将就千年发展目标的执行情况以及2015年以后的世界发展议程发布一系列报告并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潘基文秘书长8月中旬发布了一份年度报告,盘点了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已经取得的实质性进展,分析了挑战所在,并展望了2015年以后的可持续发展议程。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潘基文秘书长的报告题为《人人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加快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并推进2015 年后联合国发展议程 》。

报告指出,在全球范围内,贫穷和饥饿大幅度减少。到2015年使饥饿人口比例减半这一目标可望实现。在发展中国家,每天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人口比例已经减少了一半以上,由1990年的47%减至2010年的22%,其中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地区。不过,这一进展发生在几个为数不多的大国,主要是中国和印度。尽管减贫目标已经实现,但仍有12亿人生活在极端贫穷之中,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虽然近来经济增长强劲,贫穷率下降,但生活贫穷的人数仍在增长。

秘书长2015年后发展规划特别顾问阿米纳•穆罕默德(Amina Mohammed)指出,现在必须在已有的减贫成就基础上进一步努力,不将任何一个人落下。

解决孟加拉国砷危机 同位素水文学大显身手(7:53)

在每年的六月到十一月,季风从印度洋上带来大量雨水,常常使孟加拉国的低洼地带爆发水灾。因此人们难以想像这个常常“水满为患”的国度也会面临缺水危机。然而,1993年,孟加拉国许多地方的水受到砷污染的问题显现出来,为广大农村人口寻找安全可靠的水源成为一大挑战。国际原子能机构利用同位素水文学帮助孟加拉国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问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陆地和海洋上的水汽蒸腾,变成美丽的云朵,云隨风移动,遇到冷空气凝结,变为雨水,再降落到地面,流入江河湖海,或渗入地下,遇热又变为水蒸汽上升。这就是大自然中的水循环。在这个过程中,当水蒸发和凝结时,水中氧和氢的同位素丰度发生变化,随着云向内陆移动,它们的同位素组成再次改变,也就是说水在不同的环境产生单独的特征性 “指纹”。通过测定水的同位素组成,便可研究和追踪水的运动和循环。这便是同位素水文学。

(音响:钻井)

在孟加拉国的一个乡村,人们正在用简陋的工具钻一个浅表的水井取水。

20 世纪 70 年代初,孟加拉国大多数乡村人口从地面池塘提取饮用水,由于水源疾病, 每年有近 25 万儿童死亡。在 97%的乡村人口采用管井取水后,发病率高的疾痢患者减少,婴 儿死亡率减半。但奇怪的是,这些曾挽救如此多生命的水井后来被发现由于无法预料的砷危害而构成了威胁。

医生勤洗手 患者更安全(7:41)

洗手是一种重要的卫生习惯。在人们普遍的印象中,只有儿童才需要不断地被叮嘱,才能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但事实上很多大人也常常忘记洗手,就连医护工作者也是这样。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医护工作者缺乏这方面的习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在全球范围内,医源性感染给患者和医疗卫生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疾病负担。造成医源性感染的许多细菌是由医护人员或探访者在手接触患者时传播给患者的。最常见的医源性感染是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肺炎以及血流感染。感染通常由多重耐药细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治疗非常困难。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每100名住院患者中,分别有7名和10名以上患者受到医源性感染。在重症监护室,医源性感染比例更高达30%左右。

世界卫生组织“病人安全计划”协调员爱德华•凯利(Edward Kelly)指出,医护人员使用正确方法保持手的清洁对减少患者的医源性感染风险十分重要。

海员权利法案——《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7:24)

航海业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全球化的行业,也是目前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在这些远离大陆的船舶上工作的上百万劳动力大军却没有享受到与在陆地上工作的人们同等的就业条件和福利。随着8月20日《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生效,这种状况将逐步得到改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国际劳工组织的《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对海员享有体面工作条件的权利做出了全面和详尽的规定。劳工组织总干事莱德(Guy Ryder)将公约8月20日正式生效称为历史性成就。

莱德: “这个常常被称作‘海员权利法案’的公约现在成为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文书,现在就将被适用于全世界60%的船舶和海员。这是一项杰出的成就。但更令人感到鼓舞的是,各国批准公约的速度在加快,到明年,公约将被适用于超过70%的船舶和海员。 ”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在制定之时便旨在实现普遍批准。该公约的制定经过了由政府、船主和海员三方代表组成的国际磋商机制从2001年到2006年进行的长达五年的谈判。其后又经过了在国际劳工大会上来自106个国家的上千名代表的仔细审议。在表决中,公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共有314票赞成,0票反对,仅有2个国家投了弃权票。

公约生效花了七年的时间,这在国际劳工组织94年的历史上是最长的。

“阳光动力号”——承载人类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梦想(9:29)

自古以来,人类就梦想着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到20世纪,飞机的发明让这样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许多人将飞机与电视和电脑并列为20世纪对人类影响最重大的三项发明。与此同时,飞机消耗的燃料也远远高于其他交通方式,让能源短缺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今年7月,来自瑞士的全天候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号”(Solar Impulse)完成了从西到东飞越美国之旅,为人类在继续飞翔的同时又降低能耗带来了新思路。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音响:“阳光动力号”着陆)

当地时间7月6日晚上11点多,由瑞士探险家皮卡德(Bertrand Piccard)和博尔施伯格(André Borschberg)主导研发并轮流驾驶的全天候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号”成功在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着陆,标志着为期两个月的横越美国之旅取得圆满成功。

“阳光动力号” 是单座飞机,由4个发动机驱动,能量来自于机翼上1.2万个太阳能电池,白天充电以供昼夜飞行使用。飞机机翼长达63米,和大型喷气式客机差不多,但重量仅为1600公斤,相当于一部汽车的重量,平均飞行时速可达70公里。今年5月3日,“阳光动力号”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出发,途中在亚利桑那、德克萨斯、密苏里和俄亥俄州停留,最后在纽约完成飞行。

(音响:皮卡德与博尔施伯格向潘基文赠送旗帜)

索马里爆发重大小儿麻痹症疫情(7:18)

自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行动1988年启动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病例数量减少了99%以上,上千万人因此避免了瘫痪。到2013年初,脊灰炎只在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个国家作为地方流行病存在。但今年5月底以来,索马里爆发了严重的脊灰炎疫情,甚至扩展到肯尼亚,对整个非洲之角地区乃至全球的消灭脊灰炎行动构成了巨大挑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从2007年3月到今年4月,索马里在整整七年多的时间里没有发生野生脊髓灰质炎病例。这对于充斥着战乱与动荡的索马里来说,无疑是公共卫生取得的一大成就。但是,5月份以来,瘫痪病例陆续出现。

(音响)

三岁的穆罕默德(Mohamed Nassir)不久前还在位于首都摩加迪沙的家中活蹦乱跳,但现在他已经永久地瘫痪了。他的母亲卡迪贾(Khadija Abdullahi Adam)对此十分伤心。

卡迪贾: “两个月前我的儿子还好好的,但是他开始发高烧,发了四天。我给他吃药,也没有什么改变。有一天早上,他叫我说, ‘妈妈,我站不起来了’ 。我问他出了什么事,才看见他的腿肿了。我想扶他站起来,但他整条腿都瘫了。”

世界人道主义日:世界需要更多“你的参与”(8:44)

言辞是我们人类所拥有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我们通过言辞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在人际之间促进沟通与理解,言辞还是构建外交关系、实现和平的途径。但是你能够想象吗,如果你和其他很多人都说一句话:“世界需要更多的住所、水或食物等等”,这句话最终真的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这就是今年由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牵头的世界人道主义日活动的精髓所在。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在8月19日世界人道主义日,联合国发起了一个主题标语为“世界需要更多……”的全球宣传运动,号召全世界的人们参与其中,为人道主义事业尽一份力。负责人道事务的副秘书长阿莫斯介绍说,主题标语里的省略号代表一些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东西。

阿莫斯:“我们呼吁公司、慈善家和公众赞助一个词,代表着这个世界可以多加利用的某种东西的一个词,比如说‘团队合作’、‘顽强’,甚至‘开怀大笑’。我选择的词是‘人道’。让我来问您这个问题: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什么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