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任满告别联合国(8:26)

在联合国193个会员国派驻纽约总部的外交代表中,女性屈指可数,而美国前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无疑是其中的“明星”,这不仅与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国际地位有关,更与赖斯作为一位外交官的杰出才华有关。赖斯由于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遇袭事件而与国务卿的职务“失之交臂”,但对其器重有加的奥巴马总统将其任命为国家安全顾问。6月25日是赖斯在联合国工作的最后一天,傍晚时分,她在安理会前举行了告别记者会。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6月25日傍晚六点,苏珊•赖斯像往常一样,迈着沉稳、坚定的步伐来到安理会会议厅前,作为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最后一次向新闻界发表谈话。

(音响:赖斯向记者们问好)

赖斯的新闻谈话以犀利、果断、遣辞精确著称。她总是单刀直入,从不拖泥带水。她的姿态和眼神也总是充满了自信,透看一股英气。

奥巴马在2009年1月开始第一届总统任期后,美国以一种新的、积极的姿态参与联合国事务,而赖斯就是这一政策的执行者。在她任内,美国付清了过去拖欠联合国的会费,还加入了人权理事会。

联合国反恐工作一席谈——访反恐执行局即将离任负责人迈克•史密斯(7:11)

澳大利亚资深外交官迈克•史密斯(Mike Smith)于2007年11月走马上任,担任联合国反恐执行局执行主任。光阴似箭,一晃5年半,史密斯任期届满,在6月底就要离任。在他离开联合国这个工作岗位的头一个星期,联合国电台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回顾了在任几年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未竟事业,与此同时他还澄清了一些人们对联合国反恐工作的模糊认识。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2001年9月28日,安理会通过了第1373号决议,重申断然谴责2001年9月11日在纽约、华盛顿特区和宾夕法尼亚州发生的恐怖主义攻击,表示决心防止一切此种行为。第1373号决议决定设立由安理会15个成员组成的反恐委员会,负责监测各国执行第1373号决议的情况,并努力提高各国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2004年3月26日,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设立反恐执行局,以加强反恐委员会监测第1373号决议执行情况的能力,并有效地继续开展委员会正在进行的能力建设工作。

国际日敲响警钟:规避国际管制的新毒品正在泛滥(8:15)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毒品指的是大麻、海洛因和可卡因一类让人上瘾、损害健康的物质。然而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打着“合法快感”、 “研究化学品” 、 “植物性食品”、“浴盐”等旗号的物质,这些物质在本质上与传统毒品一样属于精神活性物质。在今年6月26日“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提醒人们,由于这些物质中有的原本并非是生产出来给人类使用的,或者是某些违禁化学药物被贩毒集团稍作结构改动,更有甚者是将几种精神活性物质混合在一起,其毒性、危害性并不亚于传统毒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精神活性物质(psychoactive substances)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摄入人体后影响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甚至意识状态的化学物质,容易导致精神依赖或药物滥用。烟草、酒精、鸦片、大麻、海洛因、可卡因等都是精神活性物质。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纽约办事处副代表博纳多奧(Piero Bonadeo)提醒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要警惕众多新精神活性物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泛滥。

国际贸易默默无闻的护航者——海员(6:28)

世界各国拥有不同的生产优势,这种优势通过国际贸易得到交换和互补,于是消费者便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商品。在您挑选和享用这些玲琅满目的商品的时候,可曾想到过是谁将这些货物从世界的一头运到另一头?在今年6月25日海员日,国际海事组织提醒人们不要遗忘全世界150万海员在这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和辛苦的付出。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每时每刻,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上航行着大大小小的轮船,它们满载着石油、货物集装箱或游客,披溅着白色的浪花,稳健地使往目的地。在这些船上默默无闻、辛勤劳动的成千上万的海员是每次船行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

在6月25日海员日之际,国际海事组织官员李友强表示,正如今年海员日主题所表达的那样——海员是“海洋的面孔”、是航运业的象征,海事组织通过这个日子表达对海员为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所做贡献的感谢。

李友强:“世界上的贸易有90%以上的货物都是由船舶来运输的,所以说航运是世界上贸易的一个很重要的纽带,如果没有四通八达的航运的话,就不可能有繁荣的贸易。因此航运很重要,既然航运很重要,船舶是需要人来驾驶的,需要海员来驾驶它、管理它,没有海员,航运无从谈起。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特殊的日子,让大家来了解海员为贸易、为整个世界做出的贡献。我们希望通过这一天向全世界的海员们表示我们深切的赞赏和感激。”

中低收入国家公共卫生面临双重威胁:儿童期肥胖和营养不足(8:24)

人们常常认为,肥胖和超重是营养过剩的表现,但实际上肥胖和超重与营养不足这三种情况都是营养不良的表现形式,其原因和后果与食品体系的不足密切相关。不能充分提供高质量食品的食品体系既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也会导致体重过度增加。而在生命最初几年发育不良的儿童和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在成年期罹患慢性疾病的风险都高于正常儿童。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显示,中低收入国家正面临儿童期肥胖和营养不足的双重威胁。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全世界有1亿多5岁以下儿童体重不足,1.65亿发育迟缓,也就是身高相对年龄偏低。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中,有35%与营养不足有关。但与此同时,还有4300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或肥胖。

世卫组织营养促进健康和发展司司长弗朗西斯科•布兰卡(Francesco Branca)表示,75%以上超重儿童生活在发展中国家,非洲儿童超重率在过去20年间几乎翻了一番。

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7:16)

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一直以来被看作是一种道德问题、人权问题或者法律问题。世界卫生组织6月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提醒人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关注这一问题:遭受过暴力侵害的妇女在短期和长期承受着身体和精神创伤,而全世界大约35%的妇女遭受过伴侣或非伴侣施加的暴力,问题之严重、之普遍,事实上是影响全球妇女健康的根源性问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世界卫生组织与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以及南非医学研究理事会合作,共同发表了一份报告并得出结论:身体暴力或性暴力是一项公共卫生问题,而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妇女深受其害。

报告题为《暴力对待妇女行为的全球及区域概况:伴侣暴力和非伴侣性暴力的现状及其健康影响》,首次系统研究了关于普遍存在的妇女遭受伴侣和非伴侣暴力侵害的全球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负责家庭、妇女和儿童健康问题的助理总干事巴斯特奥(Flavia Bustreo)指出,伴侣暴力是妇女遭受的最常见的暴力形式,全世界30%的妇女是受害者。

西非文明古国马里文化遗产在战乱中遭受重创(7:21)

西非国家马里曾有过繁荣的古代文明,该国境内有多处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然而,从2012年年初到2013年年初的短短一年时间里,图阿雷格游牧民族以及伊斯兰极端团体在北部的武装叛乱活动导致这些文化遗产遭受了严重损毁。损坏的严重性——用马里文化部长的话来说——好比是对马里人身躯与灵魂的伤害。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黄莉玲的报道。

公元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末,在当代西非国家马里所处的地理位置之上,曾先后出现过三个强盛的帝国: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这三个帝国控制了跨越撒哈拉的贸易,尤其是黄金和盐的贸易。在伊斯兰教十一世纪传入后,这里成为了伊斯兰教向非洲其他地区传播的中心,并且出现了繁荣的文化。

马里目前有三处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文化遗产:十五、十六世纪的黄金贸易中心杰内古城( Old Towns of Djenné)、当时的宗教文化中心廷巴克图(Timbuktu)和桑海帝国国王阿斯基亚的陵墓 (Tomb of Askia)。

在2012年马里政府军与图阿雷格反叛团体在北部交战以后,该地区又被极端伊斯兰分子占据,导致数十万平民逃离。直到2013年年初法国军队应马里过渡政府请求采取军事行动后,才阻止了极端份子向南进攻,并收复了北部城镇。

全球升温2°C对非洲、亚洲和沿海贫困人口意味着什么?(7:34)

未来三十年,气候变化将日益威胁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粮食供给,威胁到南亚和东南亚的城市、农田与水资源。此外,极端天气将给世界最贫困人口的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世界银行在6月1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明确地告诫人们,如不尽快采用有效措施,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和落实消除贫困目标的心腹之患。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根据世界银行委托编写的科研报告《延缓全球升温步伐》,在我们这代人的有生之年,人类将会面临中近期气候灾难。报告称,全球气温升高2°C的情况最快在今后20至30 年内便会出现,而科学家们曾预测,这一现象一旦发生,将可导致普遍的粮荒、前所未有的热浪和更加猛烈的飓风。

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表示,去年发布的首份有关气候变化的《拒绝升温》报告发出警告,如果各方不能同心协力采取行动,本世纪末全球将升温4°C,而此次发布的第二份报告以科学分析的形式详细阐述了现有气候变化产生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给那些最无法适应气候变化的人口造成了怎样的灾难。

援助巴勒斯坦难民可为巴以和平进程创造稳定环境—访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纽约代表处负责人(6:36)

联合国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剥夺权利委员会于6月18日至19日在中

国北京召开了联合国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国际会议。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重新推动国际共同努力,通过两国方案解决以巴冲突”。作为援助巴勒斯坦难民的最主要联合国机构,近东救济工程处纽约代表处主任莱特(Richard Wright)代表该机构参加此次会议。临行前,他在纽约总部接受了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采访,就此次会议的背景和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所开展的工作及其在促进巴以和平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做了阐述。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平国际会议是中国近年来首次承办的高级别相关重要国际会议。巴勒斯坦人民行使不可剥夺权利委员会主席迪亚罗、巴勒斯坦人民党总书记萨利希、联合国秘书长代表塔兰科与来自40多个国家、有关国际组织代表以及专家学者150多人与会。联合国负责援助巴勒斯坦难民的专门机构—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纽约代表处负责人莱特向联合国电台表示,他将在这一会议上就该机构在支持和保护巴勒斯坦难民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向与会者进行通报。

首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5:49)

6月11日升空的中国神舟十号飞船13日已经与天宫一号航空器成功实现交会对接。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壮举,而且执行此次任务的名宇航员将在太空中飞行十五天,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这次太空飞行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其中有一名年轻的女宇航员——王亚平。她是继刘洋之后中国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女宇航员。当王亚平在外层空间轨道遥望地球的时候,人们在6月16日举行各种活动,纪念世界第一位女性进入太空五十周年。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一号宇宙飞船在太空轨道环绕地球一周,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太空飞行。随后,苏联计划要争夺另一个第一,这就是让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性宇航员也来自苏联。这一计划在两年后的1963年6月16日成功实现,而这位不平凡的女性就是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Valentina Tereshkova )。

1937年3月,捷列什科娃生于俄罗斯中部的一个村庄。她的父亲是一名拖拉机手,母亲是纺织女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捷列什科娃的父亲在苏联与芬兰的战争中阵亡,当时她年仅两岁。十八岁那年,捷列什科娃像母亲那样成为了一名纺织女工。

现年七十六岁但仍然精神矍铄的捷列什科娃回忆说,在做纺织女工的时候,她就爱好跳伞,加入了业余航空俱乐部,并在22岁时完成了首次空中跳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