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

大赦国际:废除死刑 大势所趋(5:17)

长期以来,就是否有必要保留死刑作为一种惩戒手段的辩论一直在进行之中。随着人权观念的发展,废除死刑似乎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这体现在相关国际法和联大决议中。更重要的是,事实上世界大部分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或者停止执行死刑。2012年,执行死刑的国家只有21个。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人权组织大赦国际近期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发布了有关世界死刑执行情况的年度报告。该组织国际法与政策问题负责人维尼•布朗(Widney Brown)表示,2012年有21国家执行了死刑,共有682人被处死,另有58个国家下达了至少对1722人的死刑判决。中国执行死刑和判决死刑的数目没有计入其中。

布朗:“这些数字总体上与2011年的情况相持平,但与10年前相比,执行死刑的国家减少了7个,这体现了废除死刑是大势所趋。”

布朗指出,2012年也有一些退步,冈比亚、印度、日本和巴基斯坦又重新开始执行死刑。在此之前,日本有20个月没有执行死刑,但去年该国处死了5人。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有8年和4年没有执行死刑。去年11月,印度处决了2008年孟买枪击案中唯一被活捉的肇事者。最令人惊讶的是冈比亚,该国在30年都未执行死刑后,去年处决了9人。

透视马里危机(5:35)

2012年以来,西非国家马里时常成为国际新闻的头条。首先是北部游牧民族的反叛活动,接着是政变。在动荡的政局中,北部的伊斯兰反叛和恐怖活动愈演愈烈,威胁到区域和国际安全,导致法国今年年初应马里政府邀请出兵干预。4月25日,安理会也进一步通过决议,授权向马里部署一支联合国维和部队。请听报道。

马里正处于自1960年从殖民宗主国法国获得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之中。

马里北部的游牧少数民族图阿雷格人长期以来一直与中央政府相对抗,并在2011年成立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National Movement for Liberation of Azawad)。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倒台后,大批效力于卡扎菲的图阿雷格人返回马里并加入该运动,大大加强了其实力。在2012年1月到4月,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联合伊斯兰反叛武装打败马里政府军,宣布在北部成立了所谓的独立国家阿扎瓦德。随后,该运动与伊斯兰反叛团体的联盟破裂,伊斯兰团体进而将其逐出了北部的主要城镇。

非政府机构国际危机组织今年4月23日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发布对马里危机的研究报告。该组织非洲项目负责人埃罗(Comfort Ero)指出,马里北部的安全危机异常严峻。

为促进全人类的福祉永无休止地工作——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会议厅翻新落成交付使用(8:06)

联合国成立60多年来,其六大主要机构之一的经社理事会一直是讨论全球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诸多重大问题的场所,见证了无数影响人们生活规范和决议的制定。日前,在经过历时三年的维修和翻新后,经社理事会会议大厅再次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当地时间4月22日上午,经社理事会大厅翻新落成典礼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潘基文秘书长亲自出席仪式并发表致辞指出,经社会大厅的重新启用是继秘书处大厦和安理会会议厅的翻修工程竣工后,联合国全面翻修工程所取得的另一个重要进展。

潘基文:“(英文)今天的落成典礼是联合国迁回总部的一系列步骤之一。焕然一新的经社理事会大厅令人不由自主地以新的目光打量周围的一切,这间会议厅的结构和它在1952年建成时一模一样。退回到那个年代,这个会议厅在当时被视为异乎寻常地现代。”

位于会议大厦的经社理事会会议厅由瑞典著名建筑师斯文•马克柳斯(Sven Markelius)设计。这间风格独特的会议室沿袭了与安理会和托管理事会会议厅相同的简约而实用的设计,但与安理会的庄严肃穆、托管理事会的明亮开阔不同,经社会大厅的设计者通过运用色彩和光线的明暗对比恰到好处地烘托出经社会的工作主题——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保护人权、提倡妇女、儿童等不同群体的平等权利等等。

免疫----人类健康的保障(7:14)

免疫是最成功和经济有效的卫生干预措施之一。从婴儿到老年人,免疫可以防范麻疹、肺炎、脊髓灰质炎、脑膜炎和肝癌等许多疾病,避免这些病症可能造成的痛苦、残疾,甚至是死亡。免疫对于个人和社会可以说都大有裨益,但在世界不同的角落,高效的疫苗却会遭遇各种各样有形与无形的“克星”。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经世界卫生大会确立,每年四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是世界免疫周。今年的免疫周从4月20日开始。为了号召人们关注免疫周的主题“保护你的世界----接种疫苗”,世卫组织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司司长贝里17日(Jean-Marie Okwo-Bele)在日内瓦举行了记者会。

贝里:“在降低死亡率方面,免疫是仅次于清洁水的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免疫使世界每年预防了200万人死亡。”

(音响)

在这次记者会举行的同一天,位于纽约长岛市的一个儿科疹所里,医生从冰箱里取出三支注射疫苗和一剂口服疫苗,并向四个月大的克露伊的父母介绍说,三支注射疫苗分别预防百日咳、百喉和破伤风。

(音响)

注射的疼痛使克露伊哇地哭出声来。

推广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2013年联合国中文日活动隆重举行(8:40)

第四届联合国中文日庆祝活动4月19日在纽约总部隆重举行。在联合国中国书会、联合国中文教学组等机构的主办下,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通过书法作坊、中文学习体会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女中音歌手庞漪璇现场演唱的《龙船调》,压混)

2013年4月19日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办的第四届“联合国中文日”活动丰富多彩,内容包括书法作坊、中文学习体会交流、联合国副秘书长吴红波接见联合国中文班学员、文学和书法讲座、书画展览、民歌演唱和民乐演奏等。前不久在第五十三届莱特昆斯艺术歌曲比赛获奖的女中音歌手庞漪璇演唱的中国民歌《一杯美酒》和《龙船调》更是赢得了在场嘉宾的热烈掌声。

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吴红波在活动上发言鼓励包括联合国中文班的学员们在内的中文爱好者通过学习中文,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他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文更是承载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和渊源,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文及其影响也将不断扩大。

生年将满百,更怀千岁忧——专访“森林英雄”、“土耳其环境运动之父”卡拉贾(6:40)

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的联合国森林论坛第10届会议上,举办方宣布了2013年从全球五大区域推选出的五位“森林英雄”称号获得者名单,其中包括一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他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土耳其环境运动之父”的哈伊尔丁•卡拉贾(Hayrettin Karaca)。4月18日,这位由纺织业大亨转变而来的资深环保人士接受了联合国电台记者的专访。请听苑星普的报道。

(音响:联合国森林论坛秘书长麦凯尔潘为卡拉贾颁奖)

在今年联合国森林论坛期间举行的“森林英雄”颁奖仪式上,坐在前排的一位身着白衬衣、红马夹、白须白发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这位看上去有些像圣诞老人的慈祥长者,就是2013年五位“森林英雄”得主之一,有着“土耳其环境运动之父”美称的哈伊尔丁•卡拉贾。

卡拉贾1922年出生于土耳其,长大后成为一名纺织业大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卡拉贾在土耳其境内旅行时发现,该国环境退化、特别是土壤流失的状况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他对此深感不安,认为不应该保持沉默,于是决定将事业移交给儿子,自己开始采取行动,记录土耳其面临的环境威胁,并向当局和公众发出警告。卡拉贾4月18日在接受联合国电台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样的角色转变源于自己长期以来对于自然的热爱。

把脉中国经济,展望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总部聆听“中国故事”(10:24)

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但与此同时也涌现出能耗增长、环境污染、社会贫富不均等一系列挑战。4月16日,非政府组织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中国故事:可持续发展及管治论坛”,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事业之父”的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等多位嘉宾出席,深入讨论了中国发展的经验、教训、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今年3月,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诞生,并开始公布一系列新的发展政策和管治方针,再一次让世界将目光聚焦中国,关注这个几十年间实现举世瞩目增长的发展中大国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动态。

4月16日,在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第67届联大主席办公室、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等多方支持下,在香港注册的民间智库机构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办题为“中国故事:可持续发展及管治论坛”的专场会议,邀请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姚枝仲、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等多位嘉宾出席,回顾中国的发展之路,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并深入探讨未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互动的世界,共同的家园——中国艺术画作“进驻”联合国大会楼东厅(6:15)

对联合国纽约总部进行翻修的“基本建设总计划”启动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会员国纷纷慷慨解囊,除缴纳每个会员国的分摊费用之外,还自愿出资捐助一些翻修项目。其中,中国“认领”了联合国大会楼东厅的翻修项目,并邀请中国知名艺术家王林旭历时三年创作了用于装饰东厅的两幅大型画作。4月15日,画作交接仪式在纽约总部举行。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4月15日下午,中国民族画院院长、超象主义绘画创始人王林旭为纽约联合国大会楼东厅创作的题为《互动的世界》和《共同的家园》的两幅作品正式落成。潘基文秘书长、负责纽约总部“基本建设总计划”的助理秘书长阿德勒斯泰因、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副代表王民大使、中国驻纽约总领事孙国祥等出席了当天的画作交接仪式。

李保东大使在仪式上指出,王林旭用了三年时间,为由中国政府捐资的联合国大会楼东厅翻修项目精心创作了两幅大型超象艺术作品。由于大会楼翻修工程尚未完工,当天对外展出的作品只是较小尺寸的复制品,但人们仍可从中领略到原作独树一帜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情怀。

2013“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关注女性航天员(7:01)

自1963年前苏联首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首次进入太空之后,来自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韩国和中国的57名“巾帼英雄”迄今已在太空中留下了她们的倩影。事实证明,女性不但可以和男性航天员一样飞入太空,还可以完成各项复杂的科研任务。与男性相比,女航天员上天需要更大的勇气、胆魄和毅力,是她们让深邃的宇宙多了一抹柔美而绚丽的色彩。今年的4月12日是联合国大会于2011年通过决议确定的“载人空间飞行国际日”。联合国纽约总部特别举行专题讨论会,关注如何消除社会偏见,帮助更多女性圆梦太空。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1963年6月16日,26岁的瓦莲金娜•捷列什科娃独自驾驶前苏联“东方六号”飞船,从位于哈萨克斯坦加盟共和国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飞向太空,成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飞进宇宙的女性。此时,距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成为世界首位航天员仅仅两年多时间。捷列什科娃共飞行了70小时40分钟49秒,环绕地球48圈,在完成全部生物医学和科技考察计划后成功返航,证明了妇女和男性一样能够在太空正常生活工作。时至今日,捷列什科娃依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在太空单独飞行三天的女性……

联合国邮票设计师笔下的中国世界遗产——访联合国邮政管理处艺术指导塞尔吉奥•巴拉达特(8:23)

联合国邮政管理处4月11日正式推出了一套6张以中国世界遗产为主题的纪念邮票。这套邮票通过精心的构图、绚丽的色调、写实与写意并重的手法,完美地展现了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明清故宫、敦煌莫高窟、拉萨布达拉宫和黄山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从而使人们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风采。这套邮票的设计者、联合国邮政管理处艺术指导塞尔吉奥•巴拉达特(Sergio Baradat)在邮票正式发行之际,接受了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专访。请听报道。

联合国邮政管理处每年都会推出一套以世界遗产为主题的系列邮票,在过去几年中,入选的国家和地区包括非洲、法国、埃及、南美洲、希腊、德国、北欧等,这些邮票往往选取上述国家和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世界遗产,在一张张一寸见方的天地里展示那些令人赞叹不已的人类文明及自然遗址,而此次发行的中国系列更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佼佼者。

自中国于1985年11月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迄今已有包括泰山、丽江古城、峨眉山—乐山大佛、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承德避暑山庄、武当山古建筑群等在内的43处自然和人文景观经教科文组织审核、批准被收录到《世界遗产名录》,其数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