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

英年早逝 追忆优秀的联合国中国籍国际职员钱海燕(13:32)

近几天来,在联合国系统中,从纽约到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等联合国机构,无论是在中国籍职员还是在其他国籍职员当中,人们都在相互告知一个悲痛的消息: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公共行政和发展管理司司长钱海燕在与癌症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后于2月18日不幸与世长辞。2月26日,钱海燕的遗体告别仪式在纽约曼哈顿下城举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和联合国主管经济和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吴红波亲自前往吊唁。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发自现场的报道。

隆冬刚过的纽约仍然带着丝丝寒意,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清冽。2月26日,从上午9:30分起,来自纽约联合国总部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的许多工作人员便络绎不绝地赶往纽约曼哈顿的五福殡仪馆,向英年早逝的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公共行政和发展管理司司长钱海燕做最后的告别。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大使在钱海燕的遗体前敬慕肃立,并向她的家人表示哀悼。在向遗体告别之后,李保东大使接受了联合国电台的采访。他对钱海燕给予了高度评价。

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出兵国眼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5:50)

维持和平是联合国的三大支柱工作之一。每年的维和行动需要动用大量经费,派遣大量维和人员前往世界各地执行维持和平的使命。自从在1948年开展第一个维和行动以来,可以说联合国为维持世界各地的和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然而,这一复杂、艰巨的工作无疑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2月20日,在维和行动特别委员会举行的一般性辩论中,一些主要的出兵国就针对当前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自1948年联合国成立“停战监督组织”,监督实施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签署的《全面停战协定》以来,它在世界范围内共开展了67次维持和平行动。目前每年在维持和平行动上所投入的经费高达73亿美元,向15个维持和平行动派遣近10万军事和警察部队。这10万人共来自115个国家,但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埃塞俄比亚、尼尔利亚、卢旺达、尼泊尔、约旦等国是出兵国大户,他们派遣的人员都达到数千人。

安全移民,体面工作——泰国女工诺克的韩国打工之路(7:38)

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劳工都会努力前往其他更为富裕的国家打工。长期以来,倡导让劳工、特别是移民工人获得体面的就业机会是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个工作重点。在亚太地区,劳工组织与韩国政府结成了伙伴关系,通过韩国的就业许可制度,帮助15个亚太国家的工人通过安全、合法的途径,前往韩国工作。泰国女工诺克(Nok)就是这一制度的受益者。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在首都曼谷的一个人才中心里,一些来自泰国各地的年轻人正在接受一系列考核,如果通过测试的话,他们有机会通过韩国政府的就业许可制度,前往韩国工作。国际劳工组织为韩国在泰国和其他14个主要的移民工人来源国实施这一制度提供技术支持。泰国劳工部也对此给予合作,以确保整个招聘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二十七岁的诺克是参加测试的申请者之一。她顺利地通过了考试,进入了面试阶段。来自韩国人力资源服务部的官员对她进行了面试。

诺克:“(泰语)如果我能通过的话,我想在那边的工厂里找到一份工作。我不太敢使用重型机械,服装行业或者文职工作还可以,服务业也不错——其实我做什么都行。”

在诺克位于南邦府(Lampang)的家乡,她年幼的儿子和母亲正在等待她面试的结果。诺克的母亲对于女儿要出国打工的计划感到不安,她一开始表示反对,后来还是决定支持女儿。

放下枪,拿起笔——联合国帮助索马里迷途青年走上正轨(5:07)

在位于非洲之角的索马里,许多年轻人缺乏就业机会,生活极其贫困,很容易误入歧途,参与海盗或其他犯罪活动。为了帮助这些迷失方向的年轻人走上正轨,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难民署等机构正在开展援助方案,为他们提供培训和就业机会。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近年来,索马里海盗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在采取安全和法律手段打击海盗的同时,国际社会也思考和着手解决一些引发海盗现象的根源问题。

过去二十年中,索马里长期处于军阀武装割据、国家四分五裂的无政府状态,经济得不到发展,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12年索马里人类发展报告》称,索马里15到64岁的人当中,超过半数以上失业。在14到29岁的年轻人中,失业率高达67%。目前索马里人口中有七成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由于该国妇女的生育率很高,未来这一比例还将继续增加。

许多年轻人由于生活的困窘和挫败感,容易受到海盗、其他犯罪和极端主义活动的吸引。索马里沿海城市博萨索的青年阿卜迪卡里姆(Hassan Abdikarim)就是其中之一。

阿卜迪卡里姆:“(索马里语)我曾经是一名海盗。我从未看到政府的存在,也没有受过教育。我来自贫困家庭,为了钱什么都愿意做。我出过几次海,没什么收获。后来我们被抓住了,我在监狱里呆了三年。”

联合国正式发起“国际藜麦年”(6:08)

美洲为世界贡献了马铃薯、番茄、玉米等广受欢迎的农作物物种,但有一种古老的美洲作物,虽然具有营养极其丰富、耐寒、耐旱等多种优秀的特性,但千百年来在美洲以外的地区一直默默无闻,直到近年来才开始受到关注,它就是有着“粮食之母”、“营养黄金”等美称的藜麦。为了凸显藜麦在提高粮食安全、减少贫困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具有的潜力,2月20日,联合国正式发起了“2013国际藜麦年”。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有着5000到7000多年的种植历史,是印加土著人民的传统食物。它拥有丰富和全面的营养价值,含有通常只有动物才具有的优质蛋白、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等,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一种优质的全营养食品推荐,近年来也被国际营养学家冠以“营养黄金”的美称。此外,藜麦还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的特性,能够适应从海平面到4000多米山区的不同海拔高度。

这些特性使藜麦成为一种在提高粮食安全、改善营养、减少贫困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极大潜力的农作物。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重视藜麦,联合国大会在2011年12月通过决议,将2013年设为“国际藜麦年”。

中国小使者向联合国赠送世界儿童绘制的和平旗帜(6:21)

新春刚过,五十位中国的小使者来到了纽约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了特别的新年礼物——一幅由世界儿童共同绘制的“和平的旗帜”,以此表达儿童对于世界和平的向往和呼声。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联合国纽约总部2月19日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五十位来自中国的儿童。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向联合国递交由世界各国儿童共同绘制的“和平的旗帜”,表达儿童期盼世界和平的心声。联合国官员安德烈娅• 吉塔(Andrea Gitow)出席了交旗仪式。她表示,和平是联合国三大支柱事业之一,希望孩子们关注和支持联合国的工作,继续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

这些和平小使者来自各个年龄段,最大的17岁,最小的只有4岁。郑天健是其中的一位小使者。

郑天健:“我叫郑天健,来自北京第25中学,今年13岁。我平时喜欢打网球、弹钢琴,对绘画也情有独钟。对于这次活动我非常赞成,因为世界和平非常重要……我觉得联合国是一个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地方,这片领土非常和平……我们非常感激潘基文秘书长为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

2012年――全球新闻记者处境最艰险的一年(7:45)

新闻媒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记者往往肩负着沉重的社会责任,为公平正义保驾护航,在事实真相与公众知情权之间走着钢丝。身处强权压制或暴力冲突环境下的媒体从业人员尤为如此,他们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向全世界真实报道着身边所发生的动荡、迫害与不公,往往因为犀利的笔锋触动少数人的非法利益而与死神擦肩而过……据保护记者委员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全球各地遭攻击、逮捕和杀害的媒体业者人数创历史新高,是自有记录以来新闻记者处境最艰险的一年。联合国方面就此敦促各国采取切实行动,有效保护新闻言论自由,将肆意践踏新闻工作者权利的肇事者依法问责。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专题报道:十亿人站起来――反对暴力侵害女性行为(8:17)

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著名的“情人节”,同时也是“世界反对对女性暴力日”。今年,全球197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共同参与了一项名为“十亿人站起来(One Billion Rising)”的大型国际公益活动,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意活动,呼吁制止并根除针对女性的暴力、歧视、贩卖与剥削……联合国纽约总部当天也举行特别活动予以响应。常务副秘书长埃利亚松、妇女署执行主任巴切莱特等高级官员分别发表讲话,倡议各国政府、民间社会与个人联合起来,共同制止一切形式暴力侵害妇女与女童的不法行径。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音响,十亿人站起来宣传片音乐)

据联合国统计,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三名女性当中就有一人在一生中曾遭到配偶或伴侣的殴打、强暴或其它形式的暴力虐待――如果以全球有70亿人口来计算,相当于大约有10亿妇女正在面临暴力威胁;同时,每五名女性中就有一人曾有过被强奸或性侵害的经历,其中超过一半的受害者是不满16岁的女童;在每年遭受跨境拐卖的80多万人口当中,近八成是妇女和女童;在全球各地的武装冲突中,女性常常被当做复仇和羞辱对方的工具;与此同时,由于一些地区仍然存在的残忍陋习,目前有将近1亿4000万女性承受着由生殖器切割带来的巨大身心创伤……

联合国庆祝首个“世界无线电日”(7:45)

2月13日是联合国大会于去年12月正式设立的“世界无线电日(World Radio Day)”--一个庆祝无线电广播媒体持续重要性及多重功能的日子;一个改善各个广播电台之间国际合作、促进信息传播的日子;一个鼓励社区广播通过空中电波促进尊重、包容与言论自由的日子……联合国纽约总部当天专门举行各类庆祝活动,以凸现无线电广播的卓越特性,以及进一步开发无线广播潜能的重要性,并呼吁各国充分利用无线广播优势,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在实现知识与信息共享的同时,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为庆祝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无线电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联合国新闻部2月13日共同在纽约总部举办了一场特别的研讨会,邀请各界知名人士回顾无线电自十九世纪诞生以来的成长历程,探讨无线电广播作为世界上受众范围最广的大众媒体的独特功能与价值,并展望这一传统媒介在数字化信息时代及未来的发展潜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当天专门为纪念活动发来了录像致辞:

潘基文:“(英语)作为朝鲜战争后在贫穷村庄中长大的男孩,我们几乎一无所有……没有电话、没有电视机。但有一样东西把我们与自家小村之外的世界连在一起――我们有无线电;无线电帮我看到和听到整个世界。自从100多年前发明无线电以来,人们的想象力被它激活——变革的大门被它打开……”

马里文化遗址饱受战火蹂躏 教科文组织竭尽全力协助修复(6:13)

自去年1月以来,地处西非的内陆国家马里连续经历了一连串内乱——北部的少数民族反叛武装再度挑起冲突,军队哗变导致政权更迭,伊斯兰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武装的兴起……随着战火的不断蔓延,北部的历史古城廷巴克图以及加奥等地的文化遗产遭到了严重破坏。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日前,马里政府军在法国军队的协助下,成功收复了一度被伊斯兰极端势力占领的历史文化重镇廷巴克图。然而,武装份子在撤出该城之前,纵火烧毁了几座建筑,包括藏有数千卷珍贵历史手稿的一座图书馆以及南非资助修建的艾哈迈德•巴巴(Ahmed Baba)研究中心。

据教科文组织估计,收藏在廷巴克图私人及公共部门手中的手稿约有30万件之多。其中许多手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至16世纪,它们或由住在这座城市以及其它地方的伟大学者所撰写的,或购自北非、安达卢斯及阿拉伯地区中最东部国家的古老市场。这些古代手稿是数世纪文明的独特见证,其内容涉及宗教研究、数学、医学、天文、音乐、文 学、诗歌及建筑。

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组负责人拉扎尔•埃伦杜(Lazare Eloundou)表示,在战火中被毁的手稿约有数千卷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