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强强联手 成立“公共私营伙伴关系中国中心”(8:33)

1月20日,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与中国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联合国驻日内瓦办事处签署合作协议,共同组建“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公共私营伙伴关系中国中心”(UNECE PPP)。联合国电台从纽约通过电话采访了率团参加签字仪式、刚刚从日内瓦返回北京的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杨斌,请他就这一合作项目的情况做了介绍。请听李茂奇的报道。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欧洲经委会)是联合国的5个区域委员会之一。欧洲经委会的核心职能是制订公约、条例和标准,旨在消除障碍或简化手续、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和质量保证、保护环境、推动贸易及投资,促进欧洲各国经济的融合以及与外界的合作。

欧洲经济委员会下属有一个机构叫做“创新与竞争力及公共私营伙伴关系委员会”,专门负责提高政府在寻找、谈判、管理和实施成功的公共与私营伙伴关系项目(PPPs)方面的专业知识。具体做法是推动成员国之间及与外界在合作伙伴关系项目上的知识与经验交流,包括促进公共与私营部门的专家就最佳实践交流经验。

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杨斌对“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公共私营伙伴关系中国中心”的成立感到格外的高兴。

联合国图片/Jean-Marc Ferré

丹麦新移民政策成众矢之的 外交大臣延森在人权理事会进行辩护(8:03)

丹麦议会正在就一项新的移民法案进行辩论,并将于本月26日在国会进行表决,一旦法案得以通过,将会使丹麦当局有权在未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搜查庇护寻求者和移徙者的衣物和行李,以冲抵丹麦政府在向这些人提供的社会福利方面的费用。此举以及丹麦在移民方面所实施的一系列新规定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丹麦外交大臣延森1月21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对丹麦人权状况进行定期普遍审议的会议上回应各国在此方面所提出质疑时强调,在全面遵守国际义务的基础上,丹麦将试图找到一种最为平衡的政策,并确保这些政策符合所应尽的国际义务。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郑南的报道。

在包括匈牙利在内的东欧国家采取严格的难民和移徙者接收政策后,一向开放的北欧国家也开始对难民和移徙者进行了日益严格控制。丹麦最近推出新的移民法案,规定入境庇护寻求者和失业者必须变卖价值超过1万丹麦克朗的贵重物品和资产才能获得住房、医疗保健和工作培训等社会福利。

变革中的中国经济现象扑朔迷离 联合国经济学家洪平凡逐一解答(18:51)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里长期保持着超过10%的高速经济增长,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到目前徘徊在7%左右。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不是人们所说的中国必须要去适应的一种“新常态” ?中国经济的要继续保持发展的势头,又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深化尚未完成的改革呢?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联合国经社事务部经济学家洪平凡博士。请听报道。

从2011年开始,一些国际机构不断下调对世界经济的预测,其中包括对中国经济的预期。近期更有预测指出,中国在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率都将徘徊在6%至7%左右。

联合国经济学家、经社事务部发展政策研究司司长洪平凡指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符合历史发展和经济规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70年里,全世界只有约十三国家能够在20年左右维持7%或以上的高速增长,中国过去30年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应该说是一个特例,这是经济在文革中遭到破坏之后,在改革开放政策刺激下强力反弹的结果。

“可持续发展概念之母”获颁终身成就奖 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畅谈绿色职业生涯(7:43)

第九届“世界未来能源峰会”伴随着“阿布扎比可持续发展周”近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开幕。此次活动吸引了超过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以及140多个国际组织代表的参与。多款新能源技术的最新产品纷纷在活动中亮相,以展示各国在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上的成就。由阿联酋政府设立、每年评选一次的“扎耶德未来能源奖”在活动中举行了颁奖典礼,对在可再生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企业和学术机构进行表彰和奖励。其中获得该奖项个人终身成就奖的得主是挪威前首相、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现任联合国气候变化特使、被称为“可持续发展概念之母”的格罗·哈莱姆·布伦特兰(Gro Harlem Brundtland)。在参加颁奖仪式期间,布伦特兰接受了联合国电台的采访,并畅谈了她年轻从政并踏上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辛勤历程。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高子扬的报道。

布伦特兰1939年出生于挪威首都奥斯陆,1963年毕业于奥斯陆大学医学系,并在1965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硕士学位。毕业后,她回到挪威并先后担任社会部卫生署官员、奥斯陆公共学校卫生服务医生等职务。在1974年至1978年间,年仅35岁的布伦特兰被任命为挪威环境保护大臣。这段经历为她以后参与国际事务和与联合国的合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加强烹饪行业道德水准 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亲善大使西班牙著名大厨罗卡兄弟做客联合国(6:51)

罗卡兄弟被任命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亲善大使

西班牙烹饪行业著名的厨师三兄弟–-出生于罗卡家族的琼安、优素普和霍尔迪·罗卡(Joan, Josep and Jordi Roca)1月18日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任命为亲善大使,他们将利用其影响力及其开展项目,唤起公众对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支持,并促进食品烹饪行业在消除饥饿、增加就业、改善不平等状况以及抗击气候变化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罗卡三兄弟当天在应邀参加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有关食品行业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讨论会上指出,确保人人能够获得健康和有营养的食品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食品烹饪行业在这方面应该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嵌入行业规范,并回报于社会。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郑南的报道。

一个冷酷的现实——人道主义需求与援助资金之间存在巨大缺口(6:49)

潘基文秘书长在2015年5月任命了一个由9名专家组成的高级别小组,探讨如何填补不断扩大的人道主义资金缺口。1月17日,该小组在阿联酋的迪拜发表了经过半年多时间准备的报告。报告得出结论:由于武装冲突和自然灾害的影响,需要人道主义援助的人口数量正在迅猛增长,用于支持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的资金虽然有所增长,但其增长幅度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目前的资金缺口高达150亿美元。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据推算,当今世界需要花费差不多250亿美元,向1亿2500万受到战争和自然灾害影响的人们提供旨在挽救生命的援助。与15年前相比,这笔援助资金增长了12倍,然而,这一慷慨程度大大低于人道主义需求所要求的融资水平。潘基文秘书长所任命的为人道主义融资缺口寻找解决方案的高级别小组在1月17日正式提交的研究报告中发布了以上结论。高级别小组的共同主席之一、欧盟预算与人力资源专员奥尔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在为报告发布而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自从进入新千年以来,依靠人道主义援助而生存的人数几乎增长了四倍。

塞拉利昂又报埃博拉感染新病例 西非彻底战胜埃博拉仍需努力(08:06)

1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利比里亚发生的埃博拉病毒病最新疫情结束,并表示这意味着西非所有已知传播链已经被阻断。然而时隔一天,从塞拉利昂便传出了一名妇女因感染埃博拉病毒而死亡的消息。那么,为什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刚刚开始就这么容易地在短短一天内的时间里就被推翻了呢?下面就请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为我们就此进行一下分析。请听他的报道。

2013年12月26日,一种“神秘”疾病在几内亚一个小村子里静静传播开来,直到2014年3月21日才被确认为埃博拉病毒病(EVD)。

埃博拉病毒病以前被称作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其病毒通过野生动物传给人,并在人间通过人际间传播蔓延。最初患病的是一名18个月大的男童,在他出现疾病症状前,有人看到他在后院玩耍,临近的一颗空心树内栖息着大量被认为是病毒天然宿主的蝙蝠。

然而,几内亚的卫生官员及其国际伙伴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确认埃博拉病毒是病原体。截至那时,病毒已经深入传播,濒临广泛暴发边缘。到2014年3月23日,几个病例已从几内亚输入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但这些病例未被发现,也未经过调查或正式报告给世卫组织。这两个国家的疫情同样也是先静悄悄发生了数周,直到传播链大量增多、病毒进入首都和省会城市,并且由于感染人数众多已难再追踪时,才最终引起了人们的真正注意。

世界银行旗舰报告呼吁扩大数字革命、普及数字红利(10:11)

数字技术,即包括互联网、手机以及所有其他用数字方式收集存储、分析分享信息的工具,正在全球迅速普及,人类正身处于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场信息通信革命进程之中。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超过40%的人口可以访问互联网。在过去十年间,互联网用户增加了两倍多,从2005年时的约10亿户猛增至去年年底的32亿。在发展中国家,拥有手机的家庭比有电或清洁用水的家庭还多,其中处于收入底层五分之一人口中有近70%拥有手机。数字革命已经为个人带来切身好处,包括更容易沟通获取信息,能享受诸多便利条件、免费电子产品以及新休闲方式。同时数字革命也让人们深切感到社会联结性和全球共同体的存在。但是,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巨大投资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就业增加和服务改善呢?各国是否真正收获了可观的数字红利?世界银行刚刚在华盛顿总部发布了旗舰出版物——《2016年世界发展报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呼吁各国进一步推广数字技术,消除横亘于眼前的数字鸿沟,以确保让更多人平等享受数字革命带来的红利。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联合国人权专家呼吁奥巴马总统在任期内关闭关塔纳摩拘留中心(8:35)

位于古巴东南部的关塔纳摩海湾是一个气候湿润、风景优美的狭长海湾,处于连接着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重要水域的关键位置。但该地区在近年的名声大噪并不是因为其优美宜人的风景,而是因为这里是美国海军的一处重要军事基地和美国在“全球反恐战争”中用于关押囚犯的监狱的所在地。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美国政府展开“全球反恐战争”,并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在关塔纳摩海军基地旁建立一座用于关押和审讯“恐怖分子”的拘留中心。自该设施启用至今,不断有媒体曝光在其内部发生的对被拘留人员实施的酷刑、虐待和违反人权的种种指控。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两届的任期内不断呼吁美国国会批准对该设施的关闭方案,但至今这一方案仍未得到落实。联合国的人权专家近年来不断发表公开呼吁,敦促美国政府结束设施内有罪不罚的现象,以正常的诉讼程序审判被关押的人员,并尽快关闭这一备受争议的拘留中心。联合国法官和律师独立性问题特别报告员平托(Monica Pinto)日前就此接受了联合国电台的采访,详细阐述了关塔纳摩监狱对人权和国际法构成的挑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高子扬的报道。

国际移徙最新盘点:联合国呼吁制定全球契约 共同应对移徙问题(7:35)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1月12日发表的最新国际移徙趋势报告表明,全球国际移徙者人数在过去15年里增长迅猛,2015年全球国际移徙者人数达到2亿4400万人,比2000年增加41%。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埃利亚松在当天的报告发布会上指出,联合国正在与各国共同努力,力争制定一项全球契约,以更好管理全球大规模移徙问题,使移徙得以安全和有序地进行。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郑南的报道。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1月12日发表的《国际移徙盘点趋势:2015年更新版》报告数据显示,全球2015年移徙者人数从2000年的1亿7300万增加至2亿4400万人,国际移徙者人数的增长比世界总人口增长要快,移徙者占世界总人数的比例从2000年的2.8%上升至2015年的3.3%,而全球各区域和国家差别较大。在欧洲、北美和大洋洲,国际移徙者人数占其总人口的10%,而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际移徙者人数只占这些地区总人口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