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

“一带一路”可以促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专访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展政策研究司司长洪平凡(12:04)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的倡议,现已成为推动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与发展的重要国家发展战略之一。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推出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了未来15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其中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三大领域,反映了联合国成员国期望创建一个没有贫困、没有饥饿、安全、充满活力和可持续世界的决心。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发展政策研究司司长洪平凡最近对“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引人注意的结论。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联合国负责人道救援事务的副秘书长、紧急救济协调员奥布莱恩在世界人道主义日接受联合国新闻中心的采访(8:54)

新闻中心:史蒂文·奥布莱恩先生,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今天要谈的话题是世界人道主义日。考虑到刚刚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了世界人道主义峰会,您认为今年的这一世界日与往年有什么不同?

史蒂文·奥布莱恩: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当今世界存在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的切实需要——有1300万人在今天需要一定形式的挽救生命的援助或保护。因此我们在伊斯坦布尔所举行的世界人道主义峰会为所有人提供了一个相聚在一起的平台,作为全球公民共同寻求缓解世界上最脆弱群体的需求。这些需求大多因冲突和持续的危机而产生。因此我们在世界人道主义日所做的就是让我们利用这一天作为全球公民思考如何能够为满足这个星球上最脆弱人群的需求做出自己的贡献,为此变得更加积极、做出更有效的反应。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将今年世界日的主题定为“同一人类”的原因。这也是我们在世界人道主义峰会强调的部分内容,这一峰会的确也显示了我们同属一个人类的精神。我们需要有机会能够再次显示并做到针对这些需求履行承诺。

新闻中心:目前履行伊斯坦布尔峰会承诺的进展情况如何?

采访:气候变化涉及的关键问题关乎人们的福祉——联合国新闻中心专访《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帕特里西亚·埃斯皮诺萨(Patricia Espinosa)(8:02)

联合国新闻中心: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执行秘书,您希望自己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帕特里西亚·埃斯皮诺萨:我是在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担任《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的。我们刚刚达成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这是一份在经过许多年的谈判后达成的历史性协定。现在我们不但拥有大量的政府政治意愿,同时还拥有私营部门、公民社会和全世界各地的个人的愿望,一道努力实现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因此我希望在这方面做出贡献。我希望向所有的行动者、政府、私营部门和公民社会——每一个希望介入这一关乎我们星球未来巨大挑战的个人提供支持。

联合国新闻中心:您认为《巴黎协定》是否足够强大,可以保证世界将气候变化的增幅控制在两摄氏度、甚至是1.5摄氏度之下?

帕特里西亚·埃斯皮诺萨:《巴黎协定》实际上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行动框架,使以上我所提到的行动者参与其中。所以,政府应当处于这一议程的中心位置,但这又不完全局限在政府一方。事实上,就《巴黎协定》而言,如果我们要全面遵守,我们就需要看到,不仅政府要采取行动,同时整个社会也要做出努力。我相信,《巴黎协定》是否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发挥作用就需要取决于所有行动者的共同努力。

联合国新闻中心:增强各国的雄心壮志、采取更多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建设抗御能力的主要推动力是什么?

联合国赤贫和人权问题专家奥尔斯顿首次访华前接受专访(6:11)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里,在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中国的减贫成就在促进实现世界减贫目标方面产生了全球性的有益影响。现在,中国在减贫方面还存有哪些特殊的挑战,又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去解决?这是联合国赤贫和人权问题专家菲利普·奥尔斯顿(Philip Alston)正在研究的问题。奥尔斯顿将在8月下旬专程前往中国进行实地考察,以便对中国的减贫记录做出公正和不带偏见的评估,并且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裁军谈判会议:美英中俄阐述各自核政策 就部署反弹道导弹进行“激辩”(6:08)

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本周在日内瓦开始举行2016年最后一个阶段的会议。几个核大国,包括美国、英国、中国和俄罗斯纷纷就此机会表达自己在核武器问题的上的立场和政策。各方在为自己保持核武器和所执行的当前的核政策进行辩护的同时,也对诸如在他国部署反弹道导弹系统的行动进行了“论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1979年成立的裁军谈判会议是按照联大决议成立的国际社会唯一的多边裁军谈判论坛。裁谈会目前有65个正式成员国,其中包括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现代战争私有化的产物——私营军事和保安公司运作中产生的人权问题(8:18)

作战和与作战相关的事务通常是国家的责任, 通常由军队来执行。但是,在当今世界的诸多局部冲突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私人军事和保安公司人员的身影,他们有的提供侦查和情报服务,有的提供护送和炊事等后勤服务,但也有的直接参加战斗。在此过程中,如果出现了侵犯人权和违法问题,应该由谁来负责,又由谁来问责?这是联合国雇佣军问题工作组的专家们正在探讨的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花钱雇人作战并不是一件新鲜事。在历史上,雇佣军就是专门被国家政府从外国雇佣来为了本国利益而作战的军队。随着历史的演进,雇佣军受到国际法的禁止而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在当今世界的战场上,出现了冲突方越来越多使用私人军事或保安公司的情况。

联合国雇佣军问题工作组专家加博尔·罗纳( Gabor Rona)最近在纽约总部参加有关私营军事和保安公司的运作对人权的影响问题的讨论时,就这一问题接受了联合国电台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