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

裁军谈判僵局持续 日内瓦裁谈会将何去何从?(5:42)

总部设在日内瓦的裁军谈判会议是当前国际社会唯一的多边裁军谈判机制。但过去15年来,裁谈会成员国难以就工作计划达成一致,谈判进程一直停滞不前。5月15日在日内瓦开幕的本年度第二次会议上,各国代表在发言中均对目前裁谈会出现持续僵局表示困扰,有的代表还对裁谈会的未来表示担忧。 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郑南的报道。

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每年召开三次会议。今年的第二次会议于5月15日在日内瓦开幕,但到目前为止,裁谈会仍未就年度工作计划达成一致。联大主席纳赛尔出席当天的会议并发表讲话指出,裁谈会工作长期缺乏进展,这一谈判机制目前的状况令人担忧, 裁谈会在过去10多年来工作未能取得实质进展大大影响了这一关键机构的可信性。纳赛尔呼吁会员国做出更大努力,推进多边裁军谈判,使裁谈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纳赛尔:“(英文)目前僵局持续可能并将继续给裁谈会的作用、职能以及该机构的未来产生令人担忧的影响。避免这种情况的唯一办法是裁谈会在此次会议期间通过采取集体行动,立即履行职责。裁谈会的未来掌握在成员国手中,至少成员国应该就工作计划达成协议,这不算奇迹。”

2012年是世界末日还是地球再生? –-玛雅传人如是说(6:01)

2012年 12月21日是玛雅历法中宇宙一个循环结束的日子。一些人将其视为世界末日的到来之日。好莱坞还为此拍摄了描写灾难性世界末日的恐怖影片《2012》,称几千年前玛雅人曾预言,今年12月21日黑暗降临后,第二天的黎明将永远不会来临。危地马拉是玛雅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该国文化部长巴兹新(Carlos Batzín)5月14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2012年12月21日并不是世界的末日,相反,它将是人类的觉醒、地球母亲再生的时刻,它标志着“巴克盾”新纪元(B’aktun)的开始。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郑南的报道。

玛雅人以不同的方法计算历法,一种历法与月球周期相一致,另一种历法是为人文精神和历史而设立的;玛雅文字中的“巴克盾”指的是400乘以13,从而得出5200,对玛雅人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数字,它代表着一个纪元。

危地马拉是玛雅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该国于5月14日在纽约总部正式发起了“巴克盾”玛雅文化新纪元的倡议。该国文化部长巴兹新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在玛雅文明中,2012年12月21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在这一天,宇宙将完成一个循环,这一天也标准着下一个宇宙周期的即将开始和大地母亲的再生,人类将完成第五个纪元,进入“巴克盾”新纪元。

挪威少将穆德谈联叙监督团部署情况及叙利亚实地状况(5:19)

自安理会授权部署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以来,目前已经有来自近50个国家的201名军事和文职人员部署到位,其余人员将在两周内部署完毕。监督团负责人、挪威少将穆德(Robert Mood)5月11日在接受联合国电台记者专访时表示,叙利亚近来连续发生爆炸事件,给监督团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安全风险,但监督团将继续履行安理会赋予的职责,尽最大努力推进叙利亚和平进程,不辜负该国人民的厚望。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安理会4月24日授权建立联合国叙利亚监督团,负责监督叙利亚各方停火情况以及为落实安南六点和平计划提供支持,初期将部署最多300 人的非武装军事观察员以及适当的文职人员。截止到5月11日,已经有145名观察员和56名文职人员部署到位,这些人员来自将近50个不同的国家。

监督团负责人、挪威少将穆德表示,特派团目前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以及霍姆斯(Homs)、伊德利卜(Idlib)、阿勒颇(Aleppo)等热点地区都已部署了军事观察员,他们受到了叙利亚各方的欢迎。

穆德:“(英语)在联叙监督团所到之处,在我们驻扎的地点,我们的观察员到周边的村庄、政府控制区以外,会见了反对派人士,他们也在政府控制的地区会见了政府官员。我们得到了叙利亚人传统的、热情好客的接待。我们看到,观察员的部署在实地产生了一种(让局势)平静的效果。”

中国打击濒危动植物种非法贸易获表彰——专访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孟宪林(7:57)

由于在打击濒危野生动植物种非法贸易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国日前获得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秘书处颁发的“秘书长表彰证书”。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就中国自加入《公约》以来开展的相关工作、取得的进展以及存在的挑战等问题,采访了中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孟宪林。请听苑星普的报道。

5月9日,在中国广州举行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电子许可系统建设会议上,《公约》秘书长斯甘伦向中国国家部门间《濒危物种公约》履约执法工作组颁发了一份“秘书长证书”,以表彰中国在打击涉及濒危物种的违法犯罪活动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

2012年初,在工作组的协调下,中国国家林业局和海关总署成功开展了两次打击濒危物种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其中,林业系统共查获非法贸易案件700多起,收缴野生动物13余万头(只)、野生动物制品近2000件,同时关闭涉嫌非法经销濒危物种的摊点和网店7000多个;海关也在行动中打击处理了走私濒危物种的300多人,缴获了大量濒危物种制品。

人居署工作会议讨论城市的未来 中国城市化进程受关注(6:10)

为筹备9月份在意大利举行的第六届世界城市论坛,联合国人居署及合作伙伴2月7日在纽约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如何应对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当天的会议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成为与会者关注的一个热点。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第六届世界城市论坛将于9月份在意大利南部城市那不勒斯举行。作为会议筹备工作的一部分,联合国人居署计划举行一系列工作会议和对话活动,召集会员国代表、企业家、非政府组织代表、科技人员、专家、学者等各界人士,就与城市发展相关的诸多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经验和教训,为城市论坛提供参考。

2月7日,人居署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以“城市的未来”为主题召开了一次工作会议。人居署人类住区方案负责人马丁内斯(Cecilia Martinez)表示,会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由一些特邀嘉宾展示现实生活中有关发展的案例,其中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尤其令人关注。

叙利亚暴力持续 联大委员会通过决议 谴责当局侵犯人权行为(5:40)

联大第三委员会22日以122票赞成、13票反对、4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谴责叙利亚当局继续针对本国人民实施暴力和侵犯人权行为的决议。在决议通过的前后,决议提案国代表英国和赞成通过决议的一些国家、古巴等反对通过该决议的国家、在投票中弃权的中国和俄罗斯的代表以及叙利亚常驻联合国代表都纷纷踊跃发言,阐述各自针对决议的立场。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联合国大会负责社会、人道和文化事务的第三委员会11月22日通过决议,对于叙利亚当局针对本国人民持续实施侵犯人权行为和暴力做法表示深为关切。谴责叙利亚当局的决议草案由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发起。

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马克·格兰特(Sir Mark Lyall Grant)在投票前的发言中表示,决议草案获得了61个共同提案国的联署。他指出,即将付诸表决的决议是对叙利亚局势的一个切实的反应。他希望所有的会员国都对此表示支持,以向叙利亚当局发出一个强有力的信号:目前仍然持续的对人权的侵犯和暴力必须停止。

禁止集束弹药势头正猛 但阻力依然作祟(5:26)

2008年8月1日,经过国际社会的多年努力,禁止使用、发展、生产、获取、储存、保留或转让集束弹药的《集束弹药公约》正式生效。11月16日,5个致力于推动禁止使用集束弹药的非政府组织发表了《2011集束弹药监控报告》,总结了《集束弹药公约》生效以来,在禁止使用集束弹药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和所存在的挑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集束弹药是指散射或释放在撞击之时或之后引爆的爆炸性子弹药的弹药。根据不同的模式,集束弹药散射或释放的子弹药的数量少则几十,多则可超过600个。在武装冲突期间,如在人口密集区针对军事目标使用集束弹药通常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在武装冲突结束后,很大一部分已经散射或释放的子弹药未能引爆,造成生活在广大面积内的平民大量意外伤亡,并阻碍了诸如公路、铁路和电厂等基础设施的重建和发展。

《2011集束弹药监控报告》编辑委员会主席斯蒂夫•古斯(Steve Goose)在日内瓦举行的报告发布会上表示,《集束弹药公约》实施一年以来,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在以极大的热情,认真落实《公约》的具体条款,从销毁库存到清理受到爆炸影响的区域,人们都可以看到许多国家为此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国际法院:解决国家间争端的司法权威机构(7:17)

国际法院是解决国家间争端的联合国常设机构。11月10日,联大和安理会在同时进行数轮投票后选举出国际法院的5名法官,其中包括来自中国的资深国际法专家薛捍勤女士。那么,法官候选人是如何产生?他们应该具备那些条件?国际法院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哪些作用?法院对那些案件具有管辖权?让我们从以下专题中进一步地了解国际法院这一全球司法权威机构的组成和运作。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郑南的报道。

经过联大和安理会的分别投票,参加竞选国际法院法官职位的8名候选人中,来自中国的薛捍勤等5名候选人当选,担任国际法院法官,任期从明年2月6日开始。

国际法院位于荷兰海牙,是联合国六个主要机构之一,负责联合国的司法事务,处理国家间的争端,并解答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提出的法律问题。国际法院依照《国际法院规约》规定运作,而《规约》是《联合国宪章》的组成部分,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均为法院《规约》的缔约国。

根据《国际法院规约》规定,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任期9年,可以连任,每三年改选5名法官。法官由联大和安理会选举产生,提名候选人必须获得联大全体成员国的过半数支持,即至少97票赞成,以及至少8个安理会成员的认可方能当选。

雇佣军和私营军事保安活动增多 人权专家建议国际立法以监管和问责(6:18)

2007年,美国黑水保安公司人员以自卫为由,射杀了17名伊拉克平民,有关这一案件的法律诉讼至今仍未产生结果。最近一年中,有关雇佣军卷入科特迪瓦和利比亚冲突的消息又纷至沓来。联合国有关雇佣军问题的工作组11月1日指出,越来越多的雇佣军及私营军事和保安活动增多正在带来各种人权方面的挑战,建议国际社会通过一项公约,对此类活动进行监管和问责。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2007年9月16日,美国黑水保安公司人员在巴格达为美国国务院的一个车队提供护送,在经过市区的尼苏尔广场时,保安人员以自卫名义开枪射击,导致17名伊拉克平民死亡、20人受伤。然而,由于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主导建立、负责管理伊拉克各项事务的“联军临时权力机构”曾授予所有与军方签订合同的承包商豁免权,导致这一案件无法在伊拉克法庭审理,而案件在美国司法系统中的审理程序也举步维艰,至今仍未产生结果。

联合国有关雇佣军问题的工作组负责人帕泰尔(Faiza Patel)11月1日在纽约的记者会上表示,这一案件充分展示了私营军事和保安公司可能带来的侵犯人权问题以及目前对此类侵权行为进行起诉的难度。

难民署呼吁为1200万无国籍者寻求出路(6:16)

全世界有1200万人不具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身份,这种无国籍的状态不仅给他们个人的生活带来了种种苦难,有时甚至是导致社会冲突的根源。在8月30日《减少无国籍状态公约》通过5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联合国难民署再次呼吁世界各国关注无国籍者的处境,早日为他们找到出路。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苑星普的报道。

1991年12月26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成为了各自独立的国家。原苏联公民塔季扬娜•莱丝尼科娃(Tatianna Lesnikova)怎么也想不到,一夜之间,她和家人都变成了没有国籍的人。

莱丝尼科娃:“(英语)我们在俄罗斯出生,但是当俄罗斯宣布独立的时候并不在那里生活,乌克兰也不接受我们,因为在乌克兰独立的时候,我们未能达到在居住期限方面的要求。”

在乌克兰独立后不久,莱丝尼科娃前往美国生活,但在这个国家居住了20年之后,她仍然是一个无国籍者。尽管美国的法律允许授予一些难民永久居民的身份,但无国籍本身并不足以构成难民的条件。因此,莱丝尼科娃一直无法获得美国居民身份,甚至还因此受到过拘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