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

最新研究: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在交通运输中可与化石燃料一争高低(7:59)

在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无论是政府决策部门、学术界,还是普通公民,对节约能源与资源、进行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在多种能源选择中,如果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价格比传统的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便宜的话,人们一定会选择有利于环境的可再生能源。在目前全球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有约五分之一被用于交通运输,但其中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这种状况也是由价格决定的,因为生物燃料和电动车的成本大大高于汽油和柴油。不过“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认为,随着用于交通运输的可再生能源成本不断下降,到2020年这种化石燃料“独霸”交通运输的状况将发生改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政府间组织“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7月上旬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发布了一份报告,名为《道路交通: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成本》,对交通部门、尤其是道路交通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现状与前景进行了分析。

“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成立于2011年,是第一个总部位于中东地区的全球政府间机构。其宗旨是促进所有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可持续利用,包括生物能源、地热、水电、太阳能、风能等。该机构目前有115个成员,其中包括欧盟。

马拉拉莅临联合国 为女童接受教育权利继续发出呐喊(7:17)

7月12日是为争取女性接受教育权利挺身而出、遭遇塔利班袭击的巴基斯坦少女英雄马拉拉(Malala Yousafzai)的16岁生日。在去年10月遭遇枪击、在英国接受精心的治疗后,马拉拉在自己16岁生日这一天,来到联合国纽约总部,参加了题为“‘马拉拉日’青年大会”的活动。潘基文秘书长、联大主席耶雷米奇、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英国前首相布朗均参加这一特殊活动。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音响:掌声

7月12日上午,联合国纽约总部大楼内的托管理事会会议大厅座无虚席。包括潘基文秘书长、联大主席和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英国前首相布朗在内的政要全体起立,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在枪击后首次在公众场合露面的马拉拉发表演讲。

马拉拉:“今天我有幸在时隔很长一段时间后再次公开发言。同几位受人尊敬的人一同在这里是我一生中的一个美好时刻。”

马拉拉借此机会向许多人表示感谢,这包括为了她早日康复进行祈祷的人们以及为其治疗而提供帮助的巴基斯坦和英国医院里的护士、医生以及阿联酋政府。马拉拉说,遭遇枪击以后,她接到了来自全世界成千上万的贺卡和礼物。许多儿童的一些天真的话语使她深受鼓舞。年长者对她的祝福也使她力量倍增。她表示,联合国所设立的“马拉拉日”不是她的纪念日,这一天是为每一个为了自己权益而发出呐喊的妇女、男孩和女孩所设立。

世界人口日关注青少年怀孕问题(7:55)

最近在纽约地铁上出现了一幅公益广告,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情绪低落,愣愣地看着大家。旁边有一行字写着:爸爸,你将在未来二十年里为我付帐。广告的右下角还有一行字写着:想想看十多岁的青少年父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幅公益广告揭示了过早怀孕、生孩子给青少年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然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侧面。在7月11日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提醒世人关注青少年怀孕带来的诸多健康、人权和社会问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音响:婴儿啼哭)

每年在全世界出生的婴儿当中,有11%的婴儿的母亲是年龄在十五到十九岁之间的少女。这些女孩自己还未长大成人,却已开始抚养孩子。

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估计,全球每年有1600万18岁以下的女孩分娩,另有320万女孩进行不安全的人工流产。由于年龄过小,女孩在孕产期间出现包括产科瘘在内的病发症、死亡或残疾的风险比成熟女性高得多。同时,由于缺乏护理知识等各方面的原因,她们的婴儿死亡的风险也较高——未成年女孩所生的婴儿在第一个月内夭折的风险比其他婴儿高出一半。

艾斯塔:“我不太知道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所以就怀孕了。”

像许多有类似经历的女孩一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女孩艾斯塔就是这么简单、这么稀里糊涂地和无奈地怀孕了,她的命运也从此改变。

为全球消费者编织食品安全网络——食品法典委员会成立50周年(8:51)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食品贸易的全球化,我们每顿饭中所吃的食品来自世界各地——产自亚洲的大米、北美阿拉斯加的鲑鱼、南美的牛肉、非洲的蔬菜和水果……过去50年来,《食品法典》通过制定内容广泛的规定和守则,为确保消费者的健康默默地编织起了一张安全网络。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肖凡的报道。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共同主办的食品法典委员会今年迎来了成立50周年纪念。日前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食品法典委员会年度会议上,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代表对食典委在过去几十年中确保全球食品安全做出的贡献表示赞许。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成立于 1963年,由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联合设立的食品法典委员会是“联合国大家庭中运作时间最长、极富成效的合作项目”。

陈冯富珍:“(英文)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满足一个显而易见的重大需求。20世纪60年代初,各国在控制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立法方面存有很大差异,许多法律往往在缺乏一个健全的科学基础并忽视了基本的营养原则的情况下制定,而由此产生的混乱、变数、缺乏严谨性和一致性成为一个重大的贸易壁垒。为减少这些障碍、将科学引入保护消费者的服务,并且在事实上为世界的食品供应打造一个安全网,食品法典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整《世界经济展望》最新预测――新兴市场增长放缓加剧全球经济阵痛(7:54)

自去年夏天保持了一段时间的平静之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波动性今年5、6月间再度加剧。除发达经济体和欧元区边缘国家衰退持续之外,新兴市场经济体也普遍受到沉重打击,因为近期发达经济体利率上升,以及资产价格波动性上升,加上这些新兴经济体的国内需求减弱,因此出现了资本外流、股价下跌、本地收益率上升、货币贬值等情况。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7月9日正式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版报告中微幅下修了世界经济增长预测,称今年的全球增长仍将处在略高于3%的疲弱水平,与去年的情况大体相同。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9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与今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相比,此次的更新版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略显悲观,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3.1%和3.8%,较之前的预测值平均下降了0.2个百分点。布兰查德援引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旧风险尚未消散,新风险已经浮现,其中包括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经历更长时间的增速下滑,尤其是在面临美国“退出”政策预期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持续转向等风险的情况下。此次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主要是因为一些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国内需求疲软和经济增长放缓。

美国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提名人——萨曼莎•鲍尔(6;13)

美国总统奥巴马6月5日在白宫宣布:时任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将担任美国新的国家安全顾问,而年仅43岁的萨曼莎•鲍尔(Samantha Power)将接替赖斯,出任新的常驻联合国代表一职。 此项提名目前有待得到参院确认。如果获得参院认可,鲍尔将成为继苏珊•赖斯之后的又一名“学院派”的美国女性常驻联合国代表。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同期声)

6月5日,奥巴马总统在白宫玫瑰园举行的国家安全顾问交接仪式上宣布,他的长期外交政策主要智囊人物萨曼莎•鲍尔将接替即将担任国家安全顾问职务的苏珊•赖斯,出任美国新一任常驻联合国代表。奥巴马表示,由于赖斯在联合国任职期间的出色表现,他此时此刻很自然应该为谁能接替赖斯发愁。但他表示,他确信,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位年富力强且富有丰富经验和成效的提名人,她就是萨曼莎•鲍尔。

奥巴马:“作为我的国家安全团队中的一名高级成员,萨曼莎一直是捍卫美国利益和价值的一位坚定的倡导者,她为了民主和人权建立伙伴关系、同反犹主义痼疾作斗争、致力打击人口贩运。对于那些深切关心美国同世界保持接触并发挥不可或缺领导作用的人们来说,你们不能找到比萨曼莎更加强有力的人选了。”

给各国和平状况打分——全球和平指数(6:37)

如果有人问你:世界上哪些国家最和平?你或许会不加思索地说:欧洲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你的回答没错。如果再问你:哪些国家最不和平?你或许会说阿富汗、伊拉克、索马里。你的回答也没错。但如果进一步问你:美国和俄罗斯是否和平,到底在多大程度上算是和平?你或许感到有点难以回答。没有关系,有研究机构通过多项质化和量化指标对全世界162个国家的和平状况进行排名,得出了一个全球和平指数,可以“科学地”回答这些问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经济与和平研究所”自2007年以来每年发布一份全球和平指数报告,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对各国和平状况进行评估的报告之一。

在六月中旬于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 2013年全球和平指数》报告发布会上,经济与和平研究所美国分部负责人布莱斯劳尓(Michelle Breslauer)首先解释了报告所指的和平是如何定义的。

布莱斯劳尔: “我们对和平的关键定义是没有暴力或者没有对暴力的恐惧。我们的全球和平指数系统通过22项指标衡量一个社会的内部和外部的和平程度,包括军事化程度、安全性、安保水平和有组织冲突等。 ”

布莱斯劳尓表示,如果说想用一个数字来衡量去年世界和平程度的变化的话,可以说2012年的世界与2008年相比,和平程度下降了5%。

美国接任安理会7月轮值主席 代理代表就国际热点阐述立场(7:12)

安理会7月份的轮值主席国由美国接任。然而,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目前正处于“过渡期”。由于前任常驻联合国代表苏珊•赖斯已于六月底卸任,前往华盛顿赴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而总统奥巴马新任命的代表萨曼莎•鲍尔仍未到任,因此美国在担任安理会轮值主席国期间将有何作为引起各方普遍关注。日前,美国常驻联合国代理代表迪卡洛举行记者会,向媒体通报安理会7月工作议程安排,并就叙利亚、埃及、巴以和谈以及朝核问题等国际热点问答了提问。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程浩的报道:

美国常驻联合国代理代表迪卡洛7月2日在纽约总部举行的媒体吹风会上表示,安理会7月份工作议程的重点将是非洲大湖区的和平与稳定。为此,安理会将于7月25日举行有关“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大湖区局势”的部长级公开辩论。美国国务卿克里将亲自主持辩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界银行行长金墉、秘书长大湖区问题特使罗宾逊(Mary Robinson),以及来自刚果(金)、乌干达、卢旺达和非盟的高级代表届时都将出席会议并就如何重建大湖区的和平发表意见。

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居民是否有自决权——去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中的辩论(7:43)

英国将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Falkland Islands (Malvinas))视为海外领土并进行管理,但阿根廷长期以来对群岛有领土主张。群岛居民今年年初就归属问题举行了公民投票,投票结果以压倒性多数赞成继续归属英国。但阿根廷从根本上否定自决权原则适用于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双方的支持者及阿根廷在今年6月下旬联大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会议上就此展开了辩论。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的报道。

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位于南大西洋,包含两个主岛东福克兰岛和西福克兰岛以及周围770多座小岛,总面积1万2173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15个岛屿。福克兰群岛目前为英国海外领土,在很大程度上实行内部事务自治,英国负责防务和外交事务。阿根廷对该群岛有领土要求,并称其为“马尔维纳斯群岛”(Islas Malvinas)。

对于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最初由谁发现以及后来欧洲诸国对其进行殖民统治存在着争议。在不同时期,岛上出现过法国、英国、西班牙和阿根廷定居点。英国在1833年重新在岛上建立了统治,而阿根廷政府陆陆续续对该群岛提出领土主张。1982年,阿根廷出兵群岛,导致与当时撒切尔夫人领导的英国之间爆发了两个月的战争。这场战争以阿根廷的战败而告终,英国继续对群岛实施管辖。

中国维和司令刘超谈塞浦路斯局势(11:17)

在美丽的地中海岛国塞浦路斯,世代居住着希腊族人和土耳其族人。然而两大族群间的隔阂与分裂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联合国开展的政治斡旋和维持和平行动也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目前负责塞浦路斯维和行动的是来自中国的刘超少将。联合国电台记者黄莉玲最近在刘超司令到纽约总部出席会议的间隙,对他进行了专访,请他分析了当前的塞浦路斯局势。请听报道。

塞浦路斯在十九世纪未沦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才获得独立,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但旨在平衡希腊族人与土耳其族人利益的共和国《宪法》从一开始在执行上就遇到了困难,发生了一连串宪法危机。两个族群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最终于1963年底爆发暴力事件,导致安理会于1964年初授权部署了联合国塞浦路斯维持和平部队。

这支维和部队目前由来自中国的刘超少将指挥。他担任这一职务已经两年半的时间。

刘超: “从我们任务区的情况来看,两年多的时间里,任务完成得不错,没有发生大的军事冲突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