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叙利亚儿童在伊德利卜部的一所学校帐篷里。
© 儿基会图片/UN0248372/Watad

【专题报道】叙利亚反对派控制地区伊德利卜连遭轰炸 美英法与俄罗斯在安理会“火并“

叙利亚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及其周边地区是除北部库尔德人控制区之外,被反政府武装控制的最后一块主要地盘。近三个月来,叙政府军为收复这片失地,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封锁和进攻,其中主要的一种打击方式就是空袭。7月30日,安理会就伊德利卜地区的人道主义形势召开会议,英法美三国在会议上联合向俄罗斯发难,对其向叙利亚政府提供支持、甚至直接参与空袭行动予以谴责。俄罗斯代表则指责三国虚伪,混淆视听。请听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8'39"
马里稳定团维和士兵在执行任务。
马里稳定团

【专题报道】马里和平之路任重道远——专访马里稳定团部队司令吉伦斯波尔

自2012年西非国家马里北部爆发冲突以来,该国境内不断升级的暴力造成了严重的政治、安全、社会经济、人道局势和人权后果。联合国安理会于2013年通过决议,设立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以保护平民、支持在马里全国恢复国家权力,并协助人道主义援助工作。迄今为止,稳定团共有1万6000多名军事、警察和文职人员,他们日以继夜地执行这一被视为世界上最危险的维和任务。随着今年该国北部和中部地区暴力极端事件频发,马里稳定团部队司令,来自瑞典的丹尼斯·吉伦斯波尔(Dennis Gyllensporre)将军近期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专访,讲述了马里稳定团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和挑战。请听张立的报道。

音频
8'56"
2018年9月,一名男子站在自己位于西岸的被以色列当局拆除的房屋中。
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图片

专题报道:颠沛流离 无处安身——住宅遭强拆的巴勒斯坦人发出悲哀的呐喊

巴勒斯坦是国际公认的被占领土。占领意味着什么呢?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意味着失去了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的自由。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意味着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受到限制。7月22日凌晨,数百名以色列士兵来到了位于东耶路撒冷的苏尔巴赫(Sur Bahir)社区,将还在睡梦中的人们赶出了家园,而且这些人的房屋遭到了拆除,他们再也回不去自己的家了。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7'41"
2018年8月,联合梦想号第一个主题航班“青年与地球”正式起航,通过客舱内饰、客舱互动等,鼓励旅客主动肩负起保护地球的责任,践行可持续发展目标。
厦门航空图片

【专题报道】厦门航空“联合梦想号”飞向可持续的广阔蓝天

乘坐飞机,您最常接触到的平面和视听材料都是什么样?不外乎香槟、美女、豪车、豪宅、旅游等等,以及商业电影和动画片。但是在中国厦门航空公司的航班上,您却会看到塑料在如何污染我们的海洋,贫困山区的儿童多么地渴望书籍和知识……这些宣传都与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吻合,而且厦航视推动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大力采取了很多节能减排和低碳运行的措施,为航空业的可持续性、为确保蓝天更蓝,做出了积极贡献。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9'57"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中国自2016年8月以来未发现一起本土感染的疟疾病例。
世卫组织图片/Christine McNab

【专题报道】从3000万人感染到零感染:中国即将彻底消除疟疾

世界卫生组织近期宣布,中国自2016年8月以来未发现一起本土感染的疟疾病例,即将有资格申请该组织的“无疟疾”认证。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在防治疟疾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又面临着哪些挑战?作为普通人,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免遭疟疾侵袭?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疾控协调员施南(Fabio Scano)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对上述问题做了解答。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7'32"
2018年11月20日,孩子们点亮了北京国家游泳中心(也称为水立方)的蓝色气泡,以庆祝世界儿童节。
© UNICEF/UN0259245/Xia

【联合国在华40周年系列专题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携手中国政府 为实现儿童权利和提升儿童福祉做出不懈努力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成立旨在帮助全球最脆弱的儿童与妇女,改善他们的生活,为他们带去希望与机遇。今年恰逢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开展工作40年。过去40年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及其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促进广大中国儿童的权利和福祉。近期,联合国新闻记者张静对新任驻华代表芮心月女士(Cynthia McCaffrey)进行了专访,请她回顾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过去40年当中在中国所走过的历程,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请听报道。

音频
12'20"
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主任专员克雷恩布尔(Pierre Krähenbühl)看望在叙利亚的巴勒斯坦难民儿童。
近东救济工程处图片/Taghrid Mohammad

【专题报道】在政治前景渺茫之时 为巴勒斯坦难民“留下一点希望”

6月25日,美国将在巴林召开会议,讨论被称为“世纪协议”的中东和平经济方案。据媒体报道,撤销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也将是会议的议题之一。而在同一天,工程处则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年度认捐会议,今年的筹款目标是12亿美元。会前,工程处负责人克雷恩布尔向媒体介绍了该机构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巴勒斯坦难民的近况。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9'24"
联合国总部大楼。
联合国图片/Rick Bajornas

【专题报道】秘书长“大吐苦水”——“欠费”和僵化机制使联合国财政陷入危机

今年五月,联合国各部门接到来自秘书长办公室的“命令”,暂停录用和非员额招聘工作,原因是需要大力度节省开支,以使该组织度过财政危机。6月4日,古特雷斯秘书长在向联大财政和预算委员会通报秘书处的财政状况时表示,会员国拖欠“会费”和预算的僵化机制使得联合国的财政状况陷入目前境地。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8'10"
国际森林摄影大赛获奖作品之一,由来自乌克兰的奥尔加所拍摄的作品《我最爱的地方》。
Olga Lavrushko

【专题报道】从虚拟树苗到真实造林:指尖上的绿色行动

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自1974年以来,每年的环境日都会由不同国家主办,关注不同的环保主题。今年的主办国中国将聚焦“空气污染”问题,呼吁全球积极行动起来,提升空气质量、保卫一片蓝天。而在中国国内,一场旨在推动清洁、低碳、生态、环保的“绿色行动”,也正在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百姓的指尖悄然展开。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8'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天坛。
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图片

【专题报道】世界环境日:保卫蓝天 你行动了吗?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空气污染”,旨在呼吁人们行动起来,与空气污染这一全球危机做斗争。今年的环境日纪念活动将由中国杭州主办,旨在向世界彰显中国抗击空气污染的决心,并分享成功经验。今年的活动有哪些亮点,中国又在抗击空气污染方面做出了哪些贡献?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