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专题报道

参加联合国“记住奴隶制:为自由和平等的斗争与胜利”视频会议的来自各洲的学生在“回归之舟”雕塑前合影,缅怀跨大西洋奴隶贩卖受害者。
联合国/María Morera

【专题报道】勿忘奴隶制:历史缩影 使人明鉴

跨大西洋奴隶贸易是人类历史上极不光彩的一页,持续400多年的贩奴行为让1500多万来自非洲的男性、妇女和儿童遭到奴役。联合国大会于2007年通过决议,将每年的3月25日定为奴隶制和跨大西洋贩卖奴隶行为受害者国际纪念日,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缅怀受害者,并让国际社会认识到种族主义和种族偏见的危险。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6'45"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亲善大使杨紫琼在联大举行的“建设与维护和平“为主题的高级别会议上发言。
联合国图片/Evan Schneider

【专题报道】国际知名演员杨紫琼坐镇联大讲坛 倡导建设与维持世界和平

国际知名演员兼制片人杨紫琼曾出演过三十多部电影,可以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世界级明星。然而也许有些人不知,在联合国这个世界政治和外交舞台,杨紫琼也是一位常客。今年,在联大就建设与维持和平主题而举行的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她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亲善大使,应邀向大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杨紫琼在讲话中呼吁世界做出共同努力,在当前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下,为建设和维持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8'35"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图片: Exploring the Zone/Philip Grossman

【专题报道】噩梦般的记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灾难纪念日反思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人类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代价最为巨大的核泄漏事故——840万人受到辐射影响、1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污染、40万人被迫离开故土,这一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无时无刻不在给世人敲响着警钟。32年过去了,当年受灾最为严重的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三国的人民依然生活在核事故的阴影之中,事故所导致的大量的放射性物质的泄漏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巨大破坏、对周围居民以及参与救援工作人员的健康所造成的长期影响至今仍无法估量。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8'44"
联合国监察员兼调解服务办公室主任约翰斯顿•巴尔卡特在卸任前接受联合国新闻专访。
联合国新闻/Elizabeth Scaffidi

【专题报道】联合国内部监督机制解析——调解监察员巴尔卡特卸任专访

联合国是一个在世界各地拥有数万名工作人员的庞大机构。就像在任何职场中一样,在联合国系统工作的员工也可能在个人职业发展、权利和福利待遇、职场冲突等方面面临各种问题,有时甚至受到不公平待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向联合国的内部监督机制——联合国监察员和调解服务办公室提出投诉。在过去10年当中,这个办公室每年都要接受2500多件投诉案件。而领导完成如此庞杂的工作的,正是上周末卸任的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监察员约翰斯顿•巴尔卡特(Johnston Barkat)。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7'32"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吴海涛、联合国主管大会和会议管理事务的副秘书长兼使用多种语文问题协调员波拉德、主管全球传播事务的副秘书长斯梅尔,以及主管经济与社会事务的副秘书长刘振民出席联合国中文日开幕式活动并讲话。
冯悦摄影

【专题报道】展示中文博大精深 传播中华悠久文化——记第九届联合国中文日

2010年,联合国新闻部启动联合国语言日,以推动多种语言使用,促进文化多样性。其中,中文日设在每年的4月20日——中国的传统节气“谷雨”,也是传说中“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日子,以纪念仓颉造字的贡献和中国文字的诞生。今年是第九个“中文日”,联合国与中文相关的几个部门共襄盛举,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展示中文和中华文化之美。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9'50"
当今世界有约3亿7000万的土著人民,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5%,但是却占世界最贫穷人口的15%。
联合国土著问题常设论坛与会者。

专题报道:还世界一片净土——保护土著人民对土地、领土和资源的集体权利

土著人民与他们的土地和领土在精神、文化、社会和经济方面有着深厚联系,这是他们赖以生存和获得身份认同的根基。然而,在许多国家的殖民化进程中,土著人民被剥夺了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土地和资源,遭受排斥、边缘化、贫穷、暴力甚至死亡——当今世界有约3亿7000万的土著人民,虽然仅占世界人口的5%,但是却占世界最贫穷人口的15%。因此土著人民对土地、领土和资源的集体权利是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在土著人民议题上的焦点之一,也是今年联合国土著问题常设论坛的主题之一。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9'11"
首位罗兴亚妇女拉齐亚·苏坦纳( Razia Sultana)2018年在安理会讲述的同胞姐妹在缅甸遭受的残害令人震惊。她大声疾呼安理会将缅甸局势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审理。
联合国图片/Mark Garten

专题报道:首位罗兴亚妇女在安理会讲述同胞姐妹在缅甸遭受的残害

缅甸罗兴亚人是世界上遭受迫害最严重的少数群体之一。去年8月,缅甸政府军进而向该国西部若开邦的罗兴亚人发起了清剿行动,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造成67万罗兴亚人逃到邻国孟加拉国,形成了当今世界演变速度最快的难民危机。在罗兴亚人面临的这一最新一轮暴力中,妇女和女孩更是遭受了系统性的性暴力和虐待。以至于一位罗兴亚妇女在联合国呼吁安理会将缅甸局势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审理。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时长
8'52"
人权活动家兼律师拉齐亚·苏坦纳, 代表非政府组织妇女、和平与安全工作组在安全理事会的公开辩论上发言。
联合国图片/Mark Garten

专题报道:首位罗兴亚妇女在安理会讲述同胞姐妹在缅甸遭受的残害

缅甸罗兴亚人是世界上遭受迫害最严重的少数群体之一。去年8月,缅甸政府军进而向该国西部若开邦的罗兴亚人发起了清剿行动,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造成67万罗兴亚人逃到邻国孟加拉国,形成了当今世界演变速度最快的难民危机。在罗兴亚人面临的这一最新一轮暴力中,妇女和女孩更是遭受了系统性的性暴力和虐待。以至于一位罗兴亚妇女在联合国呼吁安理会将缅甸局势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审理。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基什卡绘本小说《第二代:我没有告诉父亲的事》内页。
米谢尔·基什卡供图

【专题报道】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基什卡:我没有告诉父亲的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有近600万犹太男子、妇女和儿童惨遭杀害,然而这场悲剧所造成的苦难还远远不止如此,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代至今仍然生活在大屠杀的阴影之中。如何表述这段历史,这种伤痛,如何铭记过去,如何从中汲取教训,作为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代,漫画家基什卡的绘本小说《第二代:我没有告诉父亲的事》,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个答案。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8'46"
印度一名妇女在进行母乳喂养。
图片提供:世界卫生组织/SEARO/Anuradha Sarup

【专题报道】世卫组织:让所有医院都成为支持母乳喂养的“爱婴医院”

一位面带微笑的年轻母亲安详地给怀抱中的婴儿哺乳或许是我们所见过的最富有爱意和美感的生活画面。但母乳喂养对母亲来说同时也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正因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命与健康的至关重要性,以及给母亲在体力等方面带来的巨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更新了支持母乳喂养的指导,旨在促使所有的医院都成为成功支持母乳喂养的“爱婴医院”。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