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专题报道

在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斋浦尔义肢之旅”展览上出展的有关义肢的图片。
联合国新闻图片/李茂奇

【专题报道】感动联合国——印度慈善义肢机构为世界170万伤残者带来福音

斋浦尔(Jaipur)是印度的一个西北部城市,它是拉贾斯坦邦的首府。这座始建于1727年的城市高大、古老粉红色的建筑象征着印度建筑艺术的一个代表性成就,有“印度粉红色之城”之称。然而,在人道主义领域,人们更为熟悉的是以这座城市命名的假肢——“斋浦尔义足”(Jaipur Foot)。这种假肢以其低廉的成本、但却优异的品质征服了整个世界,特别是为那些经济上无力负担昂贵费用的残障人士带去了福音。发明创立这种假肢的慈善机构“助残组织”  (Bhagwan Mahaveer Viklang Sahayta Samiti)本周将他们过去50年来的成果在联合国进行了展现,人们均为其善举所感动。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7'37"
费利克斯托是英国最繁忙的货。2017年国际海事组织在这里启动了世界海事日的主题活动“连接船舶、港口和人民”。
国际海事组织图片

【专题报道】联合国报告:今明两年全球经济预增3% 好于预期 但风险增大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今天在纽约总部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和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将超出以前的预期:预计今年和2019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3%以上,这反映出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强劲,投资条件普遍有利。但与此同时,贸易局势日趋紧张,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增大,债务水平上升,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这些可能会阻碍经济进步。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6'23"
耶路撒冷鸟瞰图。
联合国图片/Rick Bajornas

【专题报道】中东裂痕——加沙抗议示威伤亡加剧 巴、以、美与联合国在安理会表达不同立场

今年3月底以来,巴勒斯坦人在加沙与以色列边境地带发起“回归大游行”,抗议加沙的长期封锁,并与以色列国防军发生摩擦,导致大量人员伤亡。5月14日,美国将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圣城耶路撒冷,引发巴勒斯坦人强烈抗议,当天的示威导致至少60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成为3月底抗议开始以来最为血腥的一天。安理会今天召开会议讨论加沙局势,联合国中东和平进程特别协调员与巴、以、美等国各抒己见,表达不同立场。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9'18"
安慰犬克洛伊到访联合国新闻部办公区
联合国新闻/Daniela Gross

【专题报道】安慰犬走进联合国办公区 营造轻松工作氛围

5月7日,联合国新闻部新闻媒体司办公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位名叫克洛伊(Chloe)的安慰犬。她的到来让平常处于紧张状态的办公室的气氛一下轻松了下来,人们纷纷停下手里的工作,走到克洛伊的面前抚摸她、同她嬉戏,甚至亲吻她。我们的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安排这次活动的组织者、克洛伊的看管者以及在场同这条安慰犬玩耍的工作人员,让他们谈了组织这次活动的初衷以及对举办这种活动的感受。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6'2"
秘书长冲突中性暴力问题特别代表帕滕在接纳了大量缅甸罗兴亚难民的孟加拉国考克斯巴扎地区进行访问,了解罗兴亚难民妇女遭受性暴力的问题。
特别代表办公室图片/Letitia Anderson

【专题报道】悲苦交集:大批遭受强奸的缅甸罗兴亚妇女怀孕生产

在孟加拉国东南部毗邻缅甸的考克斯巴扎地区,聚集了数十万来自缅甸的罗兴亚难民。在这些拥挤不堪、用塑料布和竹篾搭建的简陋营地中,今年五、六月份将会有数万名婴儿降生。不幸的是,其中很多婴儿是残酷和野蛮的强奸的产物。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资料图片。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图片/Dean Calma

【专题报道】联合国: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是核查机制和多边主义的巨大损失

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将退出《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oint Comprehensive Plan of Action)即“伊核协议”,并将重新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经济制裁。他声称该协议“未能也将无法带来和平”。英、法、德三国随即发表联合声明,对美国做出的决定表示遗憾。俄罗斯和中国也发表声明,重申两国对协议的支持。伊朗方面表示将暂时留在伊核协议中并将与协议其他各方磋商。联合国指出,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核查机制和多边主义来说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7'43"
鸟瞰缅甸受到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袭击的伊洛瓦底三角洲地区。
联合国图片/Evan Schneider

【专题报道】缅甸风灾、汶川地震十周年 防患应在未然时

今年的五月是缅甸遭受“纳尔吉斯”风灾,以及中国四川发生汶川大地震十周年。回顾过去的十年,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办事处主任吉拉德特(Loretta Hieber-Girardet)表示,受灾国家和整个亚太地区在抵御灾害风险,降低灾害影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应对城市化和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还需要基层社区做出更多努力。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5'58"
2017年6月28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创新小组在马拉维中部进行无人驾驶飞机载重实验。
图片提供: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专题报道:“无人机”为人道主义、发展和维和行动“保驾护航”

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它结构简单、使用成本低,不但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执行的任务,更适用于有人飞机不宜执行的任务,如危险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空中救援指挥和环境遥感监测等等。近年来,无人机技术也开始在联合国的人道主义发展维和行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今天就请大家听一听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创新首席顾问克里斯托弗·法比安(Christopher Fabian)就无人机在联合国系统内所使用的情况以及联合国在使用无人机的问题上所坚持的原则。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7'8"
《华尔街日报》资深撰稿人法纳斯(Farnaz Fassihi)在联合国纽约总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
联合国新闻/Daniel Dickinson

【专题报道】自由的边界——世界新闻自由日专访《华尔街日报》的资深撰稿人谈“假新闻”

继《牛津字典》2016年将“后真相”(post-truth)评为年度词汇之后,《柯林斯英语词典》将“假新闻”(fake news)列为2017年度热词。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自媒体盛行的时代,人们越发能够“畅所欲言”,但同时“假新闻”也大行其道。那么何谓假新闻?新闻自由的边界又在哪里?在今年世界新闻日到来之际,《华尔街日报》的美籍伊朗裔资深撰稿人法纳斯(Farnaz Fassihi)应邀出席联合国在新闻自由日举行的讨论会。在此之前,她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专访,对“假新闻”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9'3"
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问题特别报告员维多利亚•托利-科尔普斯。
联合国图片/JC McIlwaine

【专题报道】拥抱捍卫土著人权利的使命——专访联合国特别报告员托利- 科尔普斯

维多利亚•托利- 科尔普斯(Victoria Tauli-Corpuz)是一位菲律宾土著人,她同时也是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土著人问题专家,目前担任联合国土著人权利问题特别报告员。今年2月,她被自己的祖国菲律宾的政府列入了一个恐怖份子嫌疑人名单,这在国际人权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扎伊德和负责人权事务的助理秘书长吉尔摩均表示,菲律宾政府的这种做法“不可接受”。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