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专题报道

联合国人道主义协调员马克·洛科克(右)在土叙两国边界的土耳其一侧会见一群叙利亚司机。
联合国人道协调厅/David Swanson

【专题报道】从志愿教师到协调全球人道援助行动——联合国副秘书长洛科克的“发展”之路

四十年前,来自英格兰东部一个小镇的男孩马克·洛科克成了家族第一个上大学的人。四年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牛津大学毕业。大学期间在肯尼亚的见闻让他下定决心,要从事社会发展工作,让那些还未摆脱贫困和压迫的人像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那样,享有足够的物质和自由。现在,这个曾经满怀理想的男孩已经如愿以偿,正在担任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一职,可谓肩负重任,协调惠及上亿人口的全球人道主义援助行动。联合国全球传播事务部副秘书长梅丽莎·弗莱明(Melissa Fleming)在她的博客《夜不能寐》中对洛科克进行了采访,请他畅谈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14'56"
泰国曼谷,一位女警正在为出租车司机测量体温。
妇女署-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图片/Ploy Phutpheng

【专题报道】“我们如何应对新冠疫情”——泰国与新西兰的抗疫经验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近九个月来,已导致3000多万人感染、100多万人死亡,对经济、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近期,一些国家的感染率在“解封”之后再度上升,第二波大流行的风险也随着北半球秋冬季节的到来而步步逼近。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再次学习和借鉴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显然很有必要。世卫组织近期就通过一系列短视频,实地采访和记录了泰国和新西兰等国的抗疫行动。请听联合国新闻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8'42"
肯尼亚学童的午餐。
粮食计划署/Martin Karimi

【专题报道】危机中闪耀着的人性光辉 —— 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世界粮食计划署”

2020年10月9日,在联合国纪念成立75周年之际,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荣获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诺贝尔委员会表示,粮食计划署“因其抗击饥饿的努力,为改善冲突地区和平条件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为防止饥饿作为战争和冲突的武器所起到的推动作用”而获此殊荣。联合国新闻今天就带您一起回顾一下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前世今生”,及其在世界诸多危机中闪耀出的人性光辉。请听张立的报道。

音频
8'49"
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进行访问。
WFP/Ziad Rizkallah

【专题报道】实至名归——“世界粮食计划署”获202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负责人比斯利畅谈神圣使命

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今天宣布,联合国粮食计划署荣获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秘书长古特雷斯粮食署执行主任大卫·比斯利(David Beasely)和所有工作人员发去了热情地祝贺。他表示,在他担任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的十年里,有幸与粮食署的工作人员一道工作,他们在最偏远和危险的地方,以卓越的勇气、奉献精神和能力为世界上最脆弱的人服务。比斯利今年3月在实地考察后感染2019冠状病毒病,成为联合国系统第一位感染这种致命病毒的高级官员,这无疑是这种奉献精神的体现。最近,联合国负责全球传播事务的副秘书长梅丽莎·弗莱明(Melissa Fleming)在她主持的播客《夜不能寐》中对比斯利进行了采访。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14'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大一般性辩论致辞资料图片。
联合国图片/Eskinder Debebe

【专题报道】特朗普总统感染新冠 世卫组织强调加强防范意识的重要性

10月2日,美国东部时间凌晨,在大部分人已经酣睡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出一则震惊世界的推文,告知他已感染新冠病毒。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一消息不仅给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美国大选增添了不小的变数和想象空间,同时也使所有人不禁再次向自己发问:面对这如此凶悍的病毒,我和家人将如何防范?世界卫生组织在2日当天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就记者提出的诸多相关问题做了回答。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10'27"
希腊莱斯沃斯岛,几位移民眺望着大海。
国际移民组织图片/Amanda Nero

【专题报道】寻求庇护不是犯罪,而是基本人权——访联合国难民署前驻保加利亚发言人切希尔科夫

今年1月至9月底,一共有上千名滞留在希腊的难民被顺利地 重新安置到多个其他欧盟国家,其中大多为叙利亚难民。这与数年前叙利亚难民涌入欧洲的高峰时期,欧洲强烈的排外浪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尽管得到安置的人数与需求相比仍然相去甚远,但这是欧洲在分担接收难民的责任方面迈出的可喜一步。这个消息令鲍里斯·切希尔科夫(Boris Cheshirkov)尤其感到欣慰。5年前,切希尔科夫是联合国难民署驻保加利亚的发言人,他对难民表达的支持让他在自己的祖国遭受了残酷的 “言语暴力”。联合国负责全球传播事务的副秘书长弗莱明在她的播客《夜不能寐》中采访了切希尔科夫。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