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难民署亲善大使凯特·布兰切特在孟加拉国考克斯巴扎探望缅甸罗兴亚难民。
难民署图片/Hector Perez

【专题报道】国际影星布兰切特在安理会大力声援罗兴亚难民

为纪念8月25日缅甸罗兴亚难民危机爆发一周年,联合国安理会在8月28日下午举行了一次专题会议。这次危机爆发前,孟加拉国有大约20万罗兴亚难民,一年过去了,这一数字现在是90多万。在这次会议上,难民署亲善大使、国际著名影星凯特·布兰切特(Cate Blanchett)大声疾呼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这场危机,一方面为承载巨大压力的孟加拉国提供更多国际支援,同时创造条件,解决罗兴亚人的国籍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全和有尊严地返回缅甸。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9'46"
来自缅甸的罗兴亚穆斯林族人面临残酷迫害后逃往孟加拉国,联合国官员表示可能构成危害人类罪。
难民署/Roger Arnold

【专题报道】罗兴亚难民危机一周年——联合国事实调查团:缅甸军方涉嫌种族灭绝、危害人类和战争罪

缅甸罗兴亚人是世界上遭受迫害最严重的少数群体之一。2017年8月25日,缅甸政府军向该国西部若开邦的罗兴亚人发起了“清剿行动”,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造成近70万罗兴亚人逃到邻国孟加拉国,形成了当今世界演变速度最快的难民危机。在危机爆发了一周年之际,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2017年3月建立的缅甸独立事实调查团今天发布了调查报告。报告指出,缅甸高级军官,包括武装部队总司令敏昂兰(Min Aung Hlaing),必须因涉嫌若开邦北部的种族灭绝罪以及若开邦、克钦邦和掸邦的危害人类罪和战争罪受到调查和起诉。调查团还呼吁将缅甸局势提交国际刑事法院或为此设立一个特设国际刑事法庭。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时长
9'28"
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就日本执行《公约》情况举行审议会议。
联合国视频截图

【专题报道】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聚焦日本可能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

1965年12月联大通过了《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根据公约规定,缔约国应定期接受独立专家机构“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对履行《公约》情况进行的审议。作为缔约国,日本代表团于8月17和8月24日在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就日本社会可能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回答了人权专家们的质询。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8'17"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签署纪念科菲·安南的哀悼书。
联合国图片/Manuel Elias

【专题报道】“世界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安南的和平精神”——联合国举行追悼仪式悼念前秘书长科菲·安南

8月18日,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因病去世,享年80岁。今天,联合国纽约总部为科菲·安南举行了敬献花圈和签署哀悼书的纪念仪式。哀悼书将从即日起至24日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向公众开放,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文字缅怀科菲·安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悼念仪式上发表致辞指出,科菲·安南体现了联合国的价值观,作为他的同事令人感到自豪。他的离去对许多人来说都是一种个人损失。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7'1"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中)参加了“纪念和悼念恐怖主义受害者国际日”展览的开幕式。
联合国图片/Eskinder Debebe

【专题报道】恐怖主义受害者和幸存者应该得到更大支持和帮助

联大在去年12月通过决议,宣布 8 月 21 日为“纪念和悼念恐怖主义受害者国际日”,以表达对恐怖主义受害者和幸存者的敬重和支持,并促进和保护他们充分享受人权和基本自由。今年8月21日是首个纪念和悼念恐怖主义受害者国际日。为纪念这一日子,深受恐怖主义危害的几个国家阿富汗、比利时、伊拉克、尼日利亚和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与联合国反恐办公室和反恐怖主义委员会执行局一道,于8月1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游客大厅举办了一个多媒体展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亲自出席并发表讲话。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9'32"
巴拿马小姐、土著女孩罗莎·蒙特罗。
联合国图片/Manuel Elias

【专题报道】巴拿马小姐在联合国尽显土著女性的风采

每年的12月,全球选美比赛“环球小姐”的总决赛都是一个会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的娱乐头条。今年代表巴拿马参加环球小姐角逐的是一位土著女孩罗莎·蒙特罗(Rosa Iveth Montezuma Montero)。在今年8月9日于联合国纽约总部举行的世界土著人民国际日庆祝活动上,罗莎所引人注目的并非仅仅只是她的美貌,更是她作为一个年轻人所展现的倡导土著人权利的强烈的使命感。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6'53"
2017年11月,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扎伊德在访问危地马拉期间听取活动人士和受害者的意见。
人权高专办图片

【专题报道】捍卫人权 沉默不是金 —— 联合国人权高专扎伊德离任前专访

维护人权是联合国三大支柱工作之一。人权是所有人与生俱来的权利,不分国籍、住所、性别、民族或种族、肤色、宗教、语言或其它身份地位。人人都平等地且不受歧视地享有人权。然而,维护人权绝非易事,不仅要与违反人权的肇事者做斗争,也常常需要批评各国政府。世界范围内,人权捍卫者和活动人士经常遭到任意拘留,强迫失踪或被定罪判刑。联合国人权事务的首要官员,即将离任的人权事务高级专员扎伊德•拉阿德•侯赛因(Zeid Ra'ad Al Hussein)在接受联合国新闻的专访中回顾了四年任期的体会和感受。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9'22"
2003年8月19日,汽车炸弹摧毁了联合国驻巴格达办事处驻地建筑的外围。
联合国图片/Timothy Sopp

【专题报道】联合国永远不该成为袭击的目标——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爆炸事件15周年祭

联合国纽约总部大楼里主要的入口——参观者大厅内悬挂着一面破碎的联合国旗帜。每年的8月19日,包括秘书长在内的所有高级官员都要来到这里敬献花圈、肃立默哀。15年前的8月19日,联合国驻伊拉克办事处所在地遭遇炸弹袭击,造成22人死亡,150多人受伤。这面旗帜就是爆炸发生时悬挂的联合国旗帜。在15年后的今天,联合国新闻回访了袭击的幸存者之一,时任联合国顾问的克莱普汉姆(Andrew Clapham),请他对当天的经过进行了追忆。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7'34"
2015年12月18日,来自长崎的原子弹幸存者、现居墨西哥的山下泰昭在纽约会见了联合国导游和实习生,并分享了他70年前所见证的那场恐怖灾难。
联合国图片/Jihye Shin

【专题报道】拥有核武器没有必要,在战争中每个人都是输家——一个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讲述亲身经历

73年前,美国在8月6日和9日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首次投掷了原子弹。当时的爆炸彻底将这两个城市摧毁。尽管广岛和长崎在战后得到复苏,但爆炸带来的阴影和创伤至今仍困扰着人们。每年在原子弹爆炸的纪念日,广岛和长崎都会举行纪念活动,缅怀原子弹爆炸受害者,同时也借此机会向世人展示核武器所带来的危害,呼吁世人下定决心,彻底消除核武器,建立一个无核武器的世界。今年8月9日在长崎举行纪念仪式时,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对这座城市进行访问,并参加原子弹爆炸纪念活动。与他一起出席这一活动的嘉宾包括当年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他们将以切身经历,讲述核武器的可怕影响。两年前,一位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曾对联合国进行访问。联合国新闻当时对他进行了专访。我们现在不妨借此机会重新聆听一下这位幸存者对爆炸发生时的回忆。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