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研究天文学有助于了解地球面临的气候变化挑战。
夏威夷大学/Henry Weilan

【专题报道】地球的守护者——追踪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的科学家

恐龙曾经在长达一亿多年的时间里“主宰”着地球。但是在大约6500万年前,恐龙突然奇怪地灭绝了。在有关恐龙灭绝的各种推测当中,得到科学界普遍认同的是——这是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结果。估计当时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后,产生大量的灰尘进入到大气层,遮蔽了阳光,导致地球温度骤降,不仅使恐龙难以适应,还夺走了许多恐龙的食物——植物。时间过去了整整6500万年,太空中依然漂浮着众多的小行星,不时还有一些小行星依然“闯入”地球的大气层,甚至落到地面。所幸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像恐龙时代那样的大型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但小行星绝对不是地球当今的“主宰”——人类可以忽视的。这也是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30日定为国际小行星日的原因。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10'25"
国际电信联盟表示,5G网络具有传输速率更快、延时更短,更加安全的优势。
© 国际电联图片/D.Woldu

【专题报道】国际电信联盟:“5G传播新冠”是“荒唐的阴谋论”

新冠疫情的暴发,让我们对于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性有了前所未有的切身感受,疫情催生的新需求,推动5G技术在生产和生活的许多方面得到应用,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类似“5G传播病毒”的谣言,日益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为这项新技术的未来带来了一丝不确定性。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期间,国际电信联盟副秘书长约翰逊(Malcolm Johnson)对近期与5G相关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请听钱思文所做的采访。

音频
8'15"
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娜∙默罕默德在伦敦出席活动时强调,《联合国宪章》中的价值观和发展愿景仍是全球的基准和指南。
联合国图片/Amanda Voisard

【专题报道】《联合国宪章》—— 应对全球共同挑战的“永恒指南”签署75周年

2020年时值联合国成立75周年。这一年对联合国来说意义非凡,对全球每一个人来说也都是历史性的一年:一场始料未及的新冠病毒病大流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常态,世界陷入封锁和孤立,社会不平等突显,国际风云变幻莫测。疫情过后,世界会变得更加强大、以更好的姿态进行合作?抑或走向一个存在更多不信任和更大分裂的世界?在6月26日《联合国宪章》签署75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让我们重温这份诞生于战时的“永恒指南”所秉持的原则和价值观,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危机中带来的启迪。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音频
11'4"
奥林匹克五环标识
图片提供: 苏扬

【专题报道】相约云端,共享奥林匹克日——记6月23日不间断在线健身活动

6月23日是“奥林匹克日”。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世卫组织与联合国在当天发起一项伙伴关系,鼓励世界各地的个人和社区一起增强体质,保持健康,提高抗御2019冠状病毒病的能力。当天,许许多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奥林匹克运动员响应这一号召,参加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24小时不间断云端健身活动。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音频
11'25"
巴西里约热内卢伊帕内玛海滩。
气象组织图片/Bruno Ipiranga

【专题报道】全球新冠大流行加速 巴西疫情严重程度直逼美国

在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的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力度不尽相同的应对策略。那些严格地执行世卫组织有关扩大检测、治疗、隔离和接触者追踪建议的国家,疾病的传播得到了减缓——例如在欧洲,有的甚至基本得到了控制——例如在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以及新西兰等国。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南美洲国家巴西的疫情一直引人关注,该国在联邦和州一级的应对策略不尽统一,联邦注重经济发展而反对封锁,有的州则根据自身的情况实施了封锁,有的正在逐步解封。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7'36"
乔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致死在美国纽约引发大规模反种族歧视游行。
联合国图片/Evan Schneider

【专题报道】面对种族歧视问题 联合国必须“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非洲裔男子乔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执法致死事件在全美多地和全球多国引发强烈抗议浪潮,应人权理事会非洲国家集团的请求,理事会在17和18日两天就针对非洲裔群体的系统性种族歧视和暴力执法问题举行紧急辩论。乔治·弗洛伊德的弟弟菲洛尼斯、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米娜·默罕默德人权高专巴切莱特种族歧视问题特别报告员阿丘梅,以及100多个国家和机构的代表依次发言,呼吁联合国实施调查、采取行动,为促进平等和人权做出切实努力。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10'47"
4月24日,志愿者正在北京的一所高中进行消杀工作。北京的高三学生于4月27日复课。
© 儿基会图片/Yuyuan Ma

【专题报道】中国和新西兰新冠病毒“死灰复燃” 突显消灭疫情任重道远

6月11日,北京在56天未出现本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之后,在西南郊丰台区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出现大规模集群感染病例;6月16日,新西兰在大喜过望宣布新冠病毒得到完全控制、在经历24天无新发病例后,确认出现两例由英国传入的感染病例。中国和新西兰在抗击和预防新冠病毒方面可以说以“严格”著称,现在这两个国家在长时间相安无事之后,病毒死灰复燃不禁让人们再次意识到新冠病毒的顽固性以及今后与新冠病毒做斗争似乎“任重道远”。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世界银行今天发布2019年6月期《全球经济展望》指出,2019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慢至2.6%,贸易增长预测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弱的。
世界银行图片/Rob Beechey

【专题报道】联合国报告: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预计将下降40%

外国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全球的外国直接投资在2017和2018年因美国的税收改革而大幅下降之后,2018年终于小幅回升。然而,今年年初以来,一场传染性超强、致死率极高的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的到来使得许多经济活动戛然而止,外国直接投资再次下降,这一次的降幅堪称“剧烈”。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频
7'51"
新冠疫情得到控制,管制部分放开后,居民戴上口罩重回深圳罗湖东门老街。
摄影: 满爱华

【专题报道】应对需求和投资不足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是重启中国经济的着力点——访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

世界银行6月8日发布的2020年第6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新冠疫情可能将使全球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受此影响,中国今年的经济增幅可能仅为1%左右,与2019年的6.1%相比下降4.9个百分点,是过去40多年来的最低值。

在报告发布前夕,世行中国局局长芮泽(Martin Raiser)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采访, 就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实现更加健康、绿色和可持续的复苏给出了建议,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音频
10'18"
粮农组织亚太区今天强调应继续保持疫情期间的良好卫生习惯,通过正确的处理方法确保食品安全。
粮农组织图片/Miguel Schincariol

【专题报道】屯粮潮后食品价格不升反降 —— 粮农组织高级官员解读亚太地区的粮食安全与卫生状况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6月9 日发布的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的粮食安全政策简报指出,今年陷入极端贫困的人数可能会增加4900万人,严重缺乏食品和营养保障的人口也可能迅速增加。 他说,“我们的食品系统正在失灵,而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则将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那么,经历了病毒、虫害、极端天气等一系列危机的亚太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如何?在全球城市逐步解封之际,如何确保食品安全和卫生?联合国新闻为此专访了粮农组织亚太地区办公室的食品安全和营养高级官员斯里达·达玛普里(Sridhar Dharmapuri)。请听张立所做的采访。

音频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