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零歧视日”:疫情中,多一些包容和关爱

艾滋病规划署表示,此时此刻,我们需要的是人性的关怀、团结和相互支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治愈那些被感染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遏制病毒的传播,实现人类的健康。针对感染者的误解、不尊重和歧视,甚至言语和身体上的攻击,都是极为不当的行为。
艾滋病规划署亲善大使黄晓明在特别录制的视频中表示,“今年的零歧视日,由于新冠病毒的流行,人们不得不适当保持距离。但疾病切不断我们彼此的连接。不管在哪里,我们始终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希望大家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继续保持好的心态,做好防护,我们一起迎接春天的到来。”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也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今年的零歧视日正值中国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困难时期。疫情暴发以来,湖北省的居民,中国公民以及亚洲广大人民都遭遇了一些敌意和不公平的待遇。”
罗世礼表示,“过去的经验表明,歧视性行为会加剧公共健康问题,因为遭到污名化的人可能会躲避治疗,也不愿了解相关信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敌人是病毒而不是人。只要遵循专业卫生机构和专家提供的健康建议,就可以降低自身的感染风险。”
他呼吁大家在“零歧视日”共同“停止歧视、团结一致,与所有受感染和受影响的人们并肩战疫......团结一致,我们就能一起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世界零歧视日”于2014年由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起,旨在终止一切形式的歧视,通过全球性的活动来呼吁团结,倡导让每一个人都过上有尊严的充实生活。
虽是由艾滋病规划署发起,但这个国际日的意义却不仅局限于艾滋病或者其他健康问题,近年来,这一国际日已经成为倡导去除法律和政策中歧视性条款,以及平等、包容和保障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