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闻

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续写“传奇”——专访新任联合国“和平使者”马拉拉(9:34)

联合国纽约总部日前举行隆重的仪式,正式任命来自巴基斯坦的马拉拉·优素福扎伊(Malala Yousafzay)担任“和平使者(Messenger of Peace)”,以致力于倡导促进“女童教育”事业,帮助全球范围内被压制和剥夺基本权利的成百上千万儿童重新获得入校求学以及发展的机会。这位历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由此也成为最年轻的联合国使者,继续以非凡的个人经历书写着一部令人惊叹的“传奇”,而她今年还不满20岁……在对马拉拉进行专访的过程中,联合国新闻记者发现,在一个个炫目的“光环”背后,原来这位特立独行的“90后”也是一个爱穿高跟鞋、有些不自信、正在为申请大学烦恼的普通邻家女孩……请听程浩的报道:

说起马拉拉这个名字,或许有些人会感到有些陌生。然而,这位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的19岁女孩因为带有传奇色彩的非凡经历和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决心早已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家喻户晓,成为反抗压制、争取两性平等、捍卫儿童教育权利的标志性人物,并因此获得“国际儿童和平奖”、大赦国际“良心大使”、欧洲议会“萨哈罗夫人权奖”、加拿大荣誉国民以及诺贝尔和平奖等诸多殊荣。继2012年将每年的7月12日确定为“马拉拉日”之后,联合国此次又任命她担任“和平使者”,这是授予全球公民的最高荣誉。在专访中,马拉拉表示,这一称号对她而言意义深远……

言如其实还是夸张:澳大利亚土著人面临被拘禁的海啸――访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问题特别报告员托利-科尔普斯(7:16)

1788年,英国的“第一舰队”抵达了现在被称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一个海湾。从此,开始了这个大陆的殖民过程。近两个半世纪以后,岛上的原住民同主流社会相比在经济、健康和教育等方面严重滞后。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问题特别报告员维多利亚•托利-科尔普斯(Victoria Tauli-Corpuz)最近对澳大利亚进行的访问更进一步揭示了大量土著人被拘禁的问题。托利-科尔普斯指出,澳大利亚的土著人遭受的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是导致一切问题的根源,而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真正让土著人实现自决权,让他们平等地全面参与社会。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联合国土著人民权利问题特别报告员托利-科尔普斯在三月下旬至四月初对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访问。她在访问结束时发表了一份标题格外引人注目的声明“澳大利亚土著人面临被拘禁的海啸”。

托利-科尔普斯在接受联合国新闻中心采访时表示,这种说法绝非夸张:土著人占澳大利亚总人口的3% ,但却占所有被拘禁者的27% ,这一比例在有些监狱更高。

托利-科尔普斯:“很小的孩子都会因为一些很不成立的原因而被关押,而且不停地被关进去。一个女孩告诉我,她已经被关了17次。另一个女孩告诉我,她偷了食物,另一个男孩告诉我,他被关起来是因为他没地方去,在一个卡车上睡觉。还有一个人说,他只是对着警察大喊大叫。”

联合国难民署阐述如何在保护难民与反恐之间寻找平衡(7:57)

由于冲突、迫害和环境退化等原因,当今世界有6500万人流离失所,其中大约2200万人到其他国家寻求庇护,成为难民。为这些逃离危险的人们提供国际保护是各国作为国际社会一分子的责任,并且在国际法当中得到了明确的规定。但与此同时,防止恐怖分子利用难民庇护体系进行渗透成为各国面临的挑战。如何在保护难民与反恐之间找到平衡?负责援助流离失所者和难民的专门机构联合国难民署有着自己鲜明的立场。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从未像现在这样充斥着冲突和动荡。在许多地区,由于战争、极端团体的暴行和有组织犯罪等原因,人们生活在恐惧和匮乏当中。这背后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其中包括不平等加剧、缺乏法治、治理不善以及环境退化导致对资源的争夺等。全球目前6500万流离失所者苦难的生活就是这些动荡与不安全的见证。

在流离失所者中,有2200万逃往其他国家,其中绝大多数前往周边邻国寻求庇护。目前难民集中的地区包括撒哈拉以南非洲、中东、亚洲部分地区、拉丁美洲和土耳其。还有一小部分人继续前行,尤其是通过危险的地中海试图抵达欧洲和其他地方。在难民问题规模如此之大、原因极其复杂的背景下,在接纳难民的过程中,如何确保防止恐怖分子进行渗透成为各国的一大安全关切。

2017年世界卫生日——一起来聊聊抑郁症(9:23)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既是为了纪念世界卫生组织的诞生,也是为了呼吁公众关注卫生和健康问题,认识到身心健康对于幸福生活的重要性。每一年,世卫组织都会选取一个各国人民共同关切的、与公众健康密切相关的特定卫生问题作为“世界卫生日”的主题。今年“卫生日”的主题是——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抑郁症。事实上,大众对于抑郁症的危害和严峻性的认识仍有很多误区。例如,有的人认为抑郁症就是“想不开”、“心眼小”;还有的患者对得病有耻辱感,抗拒服药等等。世卫组织专家为此特别举行记者会,帮助公众一起科学看待抑郁症并采取积极行动,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这一严重却被忽视的精神疾患。请听联合国新闻程浩的报道:

世卫组织精神卫生和物质滥用司司长萨克西纳(Shekhar Saxena)日前在日内瓦总部召开“世界卫生日”专场记者会,向媒体通报了目前全球范围内抑郁症的发病情况。他强调指出,抑郁症影响所有国家中各行各业各个年龄的人群,造成精神痛苦并使人们难以从事甚至最简单的日常事务,有时可能彻底摧毁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以及谋生能力。抑郁症的最坏后果是导致自杀,这是目前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致死原因。

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达格·哈马舍尔德“一生的印记”——专访传记作家伯格伦(10:54)

出生于上个世纪初的瑞典人达格·哈马舍尔德(Dag Hammarskjöld)自1953年4月10日起担任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他组织了联合国第一支维和部队,为联合国维和任务提出三大原则;他连续两次当选联合国秘书长,为世界和平事业倾尽毕生精力。他曾说道,“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都只图自己安逸,这个世界才会动荡不安。”对于这样一位拥有传奇人生、万人瞩目的外交官和领导者,著名瑞典历史学家、传记作家亨利克·伯格伦(Henrik Berggren)却在最新出版的传记《达格·哈马舍尔德:一生的印记》(Dag Hammarskjöld Markings of His Life)当中,以一种平易、鲜活而充满惋惜的笔调回顾了哈马舍尔德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一生中的许多关键时刻,其中还包括近百张首次发表的摄影作品。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哈马舍尔德任职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