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署:各国须确保化石燃料的产量每年降低6% 以扭转灾难性气候危机

尽管新冠疫情导致经济放缓,但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仍处于创纪录水平。
Unsplash/Johannes Plenio
尽管新冠疫情导致经济放缓,但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仍处于创纪录水平。

环境署:各国须确保化石燃料的产量每年降低6% 以扭转灾难性气候危机

气候变化与环境

联合国环境署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发布的《生产差距报告》指出,2019冠状病毒病的疫情后复苏标志着一个潜在的转折点,各国必须转变方向,避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实际生产水平持续保持在远高于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所要求的生产水平之上。

各国计划在未来10年内增加其化石燃料的产量。但《2020生产差距报告》指出,世界需要每年减少6%的产量才能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

该报告于2019年首次发布,旨在衡量《巴黎协定》与各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计划之间存在的差距。报告发现,“生产缺口”仍然很大:各国计划在2030年生产的化石燃料总量比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所限定的生产水平高出一倍以上。

今年的特别版报告探讨了新冠大流行——以及政府开展的刺激和复苏措施——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带来的影响。随着大流行病促使政府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以及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经济体陆续承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世界迎来了一个潜在的转折点。

 

WMO Provisional Report on the State of the Global Climate in 2020 - English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安德森(Inger Andersen)表示,今年,毁灭性的森林大火、洪水、干旱和其他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强烈地提醒人们为什么务必要战胜气候危机。

她指出,当人们致力于在新冠疫情后重启经济时,选择对低碳能源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将有利于就业、经济、健康和清洁空气。政府必须抓住机遇,引导其经济和能源系统远离化石燃料,并进行‘更好地重建’,向更公正、可持续和有弹性的未来过渡。

该报告由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SEI)、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ISD)、海外发展研究所(ODI)、气候变化智库E3G和环境署合作编写。数十位研究人员为报告的分析和审查做出了贡献,众多大学和研究组织参与其中。

报告主要发现

  • 若遵循1.5摄氏度温控目标所规定的减排途径,世界将需要在2020-2030年间每年将化石燃料的生产量减少大约6%。然而目前各国计划每年平均增产2%,这样一来,预计2030年产量将是1.5摄氏度温控目标所要求产量的两倍多。
  • 在2020-2030年之间,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每年须分别下降11%、4%和3%,才能与1.5摄氏度减排路径保持一致。
  • 2019冠状病毒病大流行——以及为阻断病毒传播而实施的“大封锁”措施——导致2020年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短期下降。但是,对比疫情前后的计划和刺激措施,全球化石燃料生产差距持续扩大,有可能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形势。
  • 迄今为止,二十国集团承诺的抗疫措施相关投资中,对化石燃料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投入超过2300亿美元,远远超过清洁能源(约1500亿美元)。决策者必须扭转这一趋势,以实现气候目标。

 
该报告还探讨了世界如何从化石燃料中脱钩,实现公平、公正的过渡,拥有较强的金融和体制能力且对化石燃料生产的依赖度较低的国家需要实现迅速减产。

高度依赖化石燃料且能力有限的国家将需要国际支持以实现公平过渡,该报告探讨了促进相关合作的方法。

报告还概述了六大行动领域,为决策者制定疫情后复苏计划提供了“化石燃料减产”的选择项。此外,各国政府还可减少对化石燃料的现有支持、限制生产、确保复苏资金用于绿色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