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我最珍贵的宝物”——流离失所者的故事

伊拉克摩苏尔,10岁的默罕默德坐在自家已成废墟的房屋前。这间房屋恰好位于极端组织“伊黎伊斯兰国”的临时医院对面,因而遭到猛烈的空袭和炮击,最终完全坍塌,导致默罕默德的两个亲兄弟和七个表兄妹丧生。
国际移民组织图片/Muse Mohammed
伊拉克摩苏尔,10岁的默罕默德坐在自家已成废墟的房屋前。这间房屋恰好位于极端组织“伊黎伊斯兰国”的临时医院对面,因而遭到猛烈的空袭和炮击,最终完全坍塌,导致默罕默德的两个亲兄弟和七个表兄妹丧生。

【专题报道】“我最珍贵的宝物”——流离失所者的故事

移民与难民

如果明天就要远离家乡,有什么东西你一定会带上?这个常常出现在心理测试中的虚拟问题,对于全球成千上万的流离失所者而言,却是眼前活生生的残酷现实。在世界各地的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和临时住所里,这些经历了颠沛流离的人们,拿出一路上紧紧握住不愿放手的珍贵宝物,向国际移民组织讲述了背后的动人故事。请听联合国新闻钱思文的报道。

来自哥伦比亚普图马约的境内流离失所者玛莎一直珍藏着这个绣有儿子姓名的手编吊床。她的儿子在15年前遭到武装组织杀害。
国际移民组织图片/Natalie Oren
来自哥伦比亚普图马约的境内流离失所者玛莎一直珍藏着这个绣有儿子姓名的手编吊床。她的儿子在15年前遭到武装组织杀害。

玛莎——哥伦比亚:绣着儿子姓名的手编吊床

持续近半个世纪的武装冲突导致840万哥伦比亚人的土地遭到剥夺,人权受到侵犯,其中有740万人被迫流离失所。2001年8月的一天,45岁的社区领袖玛莎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遭到了武装人员的跟踪。

玛莎:“那个时候武装组织已经杀害了很多人,他们把尸体肢解,丢进河里,所以我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玛莎立刻带着全家逃离了曾经居住的普图马约。然而,2003年,她却在尝试返回的时候被武装组织抓获,整整四天没有音讯。

玛莎:“是大儿子救了我,他帮助警察找到了我的下落,但也因为这样,武装组织找他报仇,要了他的命。失去了他让我痛不欲生......我在他的遗体跟前发誓,一天、一分钟也不会休息,直到找到凶手为止。”

她拿起儿子留下的相机和录音机四处寻访,终于在四个月后找到了凶手,并前往狱中与他当面对峙。

玛莎:“他感觉到了我的痛苦,为我织了一张小小的吊床,上面绣了我大儿子的名字,埃德温,作为纪念。我把它放在一个小袋子里,和儿子去世的时候穿的T恤,还有他的录音机和照相机放在一起,到今天已经15年了。看到这些东西我就会想起儿子,它们代表了我对他的记忆,每一天,失去他的往事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对因乌克兰东部冲突而流离失所的瓦列里来说,宠物犬莱拉和杜西亚就像他的家人一样。
国际移民组织图片/Muse Mohammed
对因乌克兰东部冲突而流离失所的瓦列里来说,宠物犬莱拉和杜西亚就像他的家人一样。

瓦列里——乌克兰:宠物犬莱拉和杜西亚

在乌克兰,持续四年的武装冲突已导致数千名平民死亡,150多万人流离失所。2014年,炮弹击中了邻居的房子,让瓦列里一家不得不打点行囊,离开了生活七年的农庄。

瓦列里:“我只回去过一次,去看看还能拿回些什么东西,但我只看到残垣断壁,家里也被人洗劫了,走的时候我就知道,我再也不会回去了,我在这里的生活已经结束了。”

在新顿涅茨克村,瓦列里靠着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把一间空置的破屋改造成了现在的新家,种上蔬菜,还养了鸡。虽然生活艰难,但一家人从没想过放弃家中的宠物犬莱拉和杜西亚。

瓦列里:“我们太喜欢她们了,有时候情愿自己饿肚子也要给她们喂食。对我来说,她们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家人。她们就像我的女儿一样,聪明乖巧又听话,帮我赶走附近的狐狸,保护家里养的鸡。”

和这世上所有勤劳踏实的普通人一样,瓦列里对于命运并无抱怨,只是一天一天继续努力生活下去。

瓦列里:“这场战争只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玩的一场游戏,我们这些普通人没法改变什么,所以我只想把力气用到自己有能力改变的地方去,比如让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

 

 

一件逃亡中捡到的T恤,对哈娜图而言却是最为珍贵的宝贝。她和家人为躲避极端组织“博科哈拉姆”的袭击,逃离所居住的城镇巴加,来到位于迈杜古里的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
国际移民组织图片/Muse Mohammed
一件逃亡中捡到的T恤,对哈娜图而言却是最为珍贵的宝贝。她和家人为躲避极端组织“博科哈拉姆”的袭击,逃离所居住的城镇巴加,来到位于迈杜古里的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

哈娜图——尼日利亚:一件捡来的T恤

在尼日利亚东北部,极端组织“博科哈拉姆”的活跃使得大批百姓为躲避暴力而流离失所。2015年1月,“博科哈拉姆”在哈娜图居住的巴加镇发动袭击和屠杀,她连衣服也来不及穿就拉着孩子们逃了出来。

哈娜图:“我们躲在灌木丛里,没有吃的,没有水,也没有地方睡觉。我光着身子跑呀跑,一直跑到另一片森林里,在那里我找到了这件T恤,把它捡了起来盖在身上。”

哈娜图和家人在森林里走了七天七夜,才遇上政府派出的车辆,把她们送到了位于迈杜古里的境内流离失所者营地。

哈娜图:“原先我们在巴加经营一家小店,过得很快乐。‘博科哈拉姆’袭击我们,烧了我们的房子,烧光了我们的财产,我们现在一无所有。在营地住了两年之后,我的丈夫去世了,我一个人带着五个孩子和四个孙辈,生活一下子变得很难。”

逃亡路上捡来的这件T恤如今已经凝聚了无数的回忆,成了哈娜图的宝贝。

哈娜图:“这件T恤保护了我,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东西,绝对不能弄丢。每次拿起这件T恤,我就会想起自己受过的苦,眼泪就会掉下来。我把它藏在枕套里,每天枕着它睡觉,因为我不想让它被孩子们拿去当玩具。我会一直留着这件T恤,绝对不会把它扔掉。”

 

 

莫阿法从前是一名婚礼摄影师,为躲避家乡摩苏尔的战火而流离失所,因为经济拮据不得不变卖随身物品,但这台拍摄了孩子们成长片段的摄影机,却怎么也舍不得卖。
国际移民组织图片/Muse Mohammed
莫阿法从前是一名婚礼摄影师,为躲避家乡摩苏尔的战火而流离失所,因为经济拮据不得不变卖随身物品,但这台拍摄了孩子们成长片段的摄影机,却怎么也舍不得卖。

莫阿法——伊拉克:最后一台摄影机

2017年,伊拉克政府军为收复北部重镇摩苏尔,与占领该地的极端组织“伊黎伊斯兰国”展开激战,摄影师莫阿法一家为躲避战火,逃离了位于摩苏尔南部的家园。

莫阿法:“我们是2017年11月26日逃亡的,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天。我们只带了最重要的东西,我的几部相机、摄影机和相册是最先放进车里的,我把它们放在驾驶座底下,保证自己不会忘了拿。”

抵达位于阿尔瓦迪山谷的流离失所者营地时,由于经济拮据,莫阿法不得不变卖财物以维持生计。

莫阿法:“我把家里的东西一件一件都卖了,一辈子辛苦努力换来的成果,全都没了。”

就连他心爱的照相机和摄影机也未能幸免,只剩下最后唯一的一台。

莫阿法:“我也想过是不是要把这最后的一台也卖掉,虽然以前我一直坚持这一台是绝对不卖的,因为我用它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是想将来留给他们回忆用的,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这台摄影机是非常珍贵的。妻子也不同意我卖,她卖掉了自己的金耳环,让我把摄影机留着,她说,等以后生活恢复正常了,我还可以用这台摄影机继续工作。”

 

一件物品之所以珍贵,并不一定是因为本身的价值,更多的时候,是因为附着其上的情感和回忆,才让我们对它难以割舍,无论何时都想要紧紧抓住,不愿放手。托物寄情、睹物思情、缘物生情,在这一点上,无论古今中外,天下之人皆同此心。

访问国际移民组织“不放手”(Holding on)官网了解更多感人故事。

 

钱思文,纽约联合国总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