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庭暴力说“不”——访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项目协调员郭瑞香(7:10)

向家庭暴力说“不”——访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项目协调员郭瑞香(7:10)

下载

三八国际妇女节是庆祝妇女取得成就、推进两性平等的一个大好时机。联合国每年在此之际都会选择一个主题纪念这一重要日子。今年的主题是回顾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20年来在履行《北京宣言》和《行动纲要》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北京宣言》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终止家庭暴力。就这一主题,在三八妇女节前夕,联合国电台采访了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项目协调员郭瑞香,请她就中国家庭暴力的现状以及联合国在这方面在中国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介绍。请听李茂奇的报道。

据统计,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三名女性当中就有一人在一生中曾遭到配偶或伴侣的殴打、强暴或其它形式的暴力虐待――如果以全球有70亿人口来计算,相当于大约有10亿妇女正在面临暴力威胁。虽然全球现有125个国家在法律上明令禁止家庭暴力,有139个国家的宪法对社会两性平等予以保障,但联合国报告显示,世界各地的女性依然继续成为暴力的受害者,各国保护妇女权益、打击针对女性暴力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项目协调员郭瑞香表示,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特别是夫妻之间的暴力行为,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暴力,还包括精神暴力,还有经济上的控制和性暴力。在全球范围内,虽然在一些情况下,男性也可能成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但女性成为家暴对象的情况占总数的95%以上。有15%至70%的女性表示,在她们的一生当中至少有一次遭受过亲密伴侣的身体伤害、精神暴力或性暴力。她表示,在中国,家庭暴力长期以来被视为家务事,直到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之后,家庭暴力这一概念才被广泛认可。

郭瑞香:“从中国发生家庭暴力的状况上看,农村比城市要更多一些,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一些比较严重的可能会造成非常大的身体伤害,有些造成的极度的心理压力。这样对整个家庭的生活,对社区的稳定,都造成了一些不好的结果。”

郭瑞香表示,导致家庭暴力的成因很多,但主要的原因是妇女所处的不平等地位和人们对妇女所持有的旧有观念。

郭瑞香:“家庭暴力的主要情况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关系,还有就是在很多情况下就是一种控制。在家里通常界定是男的主外,女的应该主内,在家里把女性作为一个被照顾的成员,而男性则是在外面去打拼,去作为一个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从这一方面来说,妇女在家里地位也就比较低,而男性在某些时候将暴力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因此就产生了家庭内部这种暴力的关系,而且这种暴力的情况也是在家里不断反复在发生,通常还有一个代际遗传,也就是说如果孩子生长在这种家暴家庭,通常家暴这种行为也会传给孩子。孩子长大之后,如果是男孩,他就会觉得我用暴力去控制我的妻子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是男性,这是我的男子汉的一种气质;如果是女孩儿,她就会觉得我被打的话,妈妈都是这样过来的,那我被打这也是很正常的,根本不觉得这是个什么问题。”

郭瑞香表示,中国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在2012年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国有24.7%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而其中90%以上受害者为女性。郭瑞香指出,24.7%的家庭暴力发生率可能要远远低于实际情况。

郭瑞香:“这同这些受暴妇女是不是能够说出来有关系。现在即便有24.7%的家庭有家庭暴力的报告,但实际上这一报告是远远低于实际的情况。因为很多人仍然觉得这难以启齿,很多是属于家庭内部的家务事,不愿意公开让人了解自己认为是很不光彩的事情。因此报出来的数据同实际情况还是有很大差距。”

郭瑞香表示,10多年以来,中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全国妇联一直在推动将家庭暴力作为一个公共社会问题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并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措施,来消除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与此同时,联合国妇女署在中国与许多相关合作伙伴单位一道也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开发一些好的教材,为警察、法官、社区工作者和医护工作者提供培训,并努力建立一种跨部门的合作机制。

郭瑞香:“家庭暴力不是能够通过一个机构能够解决的了问题的。在受家庭暴力的同时,如果她要离开这个暴力的环境,她就需要庇护所;如果她身体受到伤害,她就需要大夫;还有很多时候,她需要心理的咨询。如果还有些人希望离开这种生活,就希望得到法律援助,帮助她打官司,帮助她离婚。”

郭瑞香强调,所有这些努力都需要有一个有力的法律根据作为依托。她表示,目前中国的29个省市已就家庭暴力问题出台了地方的法规和政策,国家层面的法律正在酝酿之中,她期望这一立法能够尽早面世。郭瑞香同时强调,消除家庭暴力的运动需要男性自觉地广泛参与。

郭瑞香:“特别关键的是男性能够特别积极地参与到消除对妇女暴力的活动中来,关注联合国妇女署最近倡导的HeForShe (他为了她)全球倡导活动,让男性和女性一起来努力,我们才能解决暴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男女性别的平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共同美好的未来。”

李茂奇,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
联合国妇女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