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妇女、儿童与人口

维和副秘书长:联合国制定行动计划 努力减少维和人员伤亡(2:06)

2018年1月24日 过去五年来,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伤亡人数大幅增加。针对这一问题,秘书长去年任命了一个审查小组进行调研,并提出了建议。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克科鲁瓦1月24日表示,联合国已经根据报告制定了行动计划,力图减少维和人员伤亡。 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负责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拉克科鲁瓦24日在纽约总部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联合国已经制定了行动计划,将全面落实巴西前中将克鲁斯(Carlos Alberto dos Santos Cruz)领导的审查小组提交的《提高联合国维和人员安全》报告。

拉克鲁瓦: “行动计划将触及大多数与维和业绩相关的问题,包括我们是否在维和的最基层落实联合国自身的规定;在部署维和行动之前在每一个层面进行培训;我们是否有正确的设备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自己,同时也更好地保护我们所服务的人民;我们是否在所有层面有正确的思维方式能够全面理解我们的授权;我们是否有着能够全面适应这些困难的维和行动的正确的维和领导层。”

自1948年以来,联合国共有3500多名维和人员牺牲,其中943人因暴力行为而丧生。自2013年以来,维和伤亡人数猛增,其中暴力袭击事件造成195人死亡。

直击马里维和士兵的危险旅途:我们生于战乱 却用生命维护和平(5:00)

联合国马里稳定团是联合国最危险的维和行动。自2013年成立以来,155名维和人员在这个西非国家殉职。然而,维和人员为维护和平和保护平民生命所面临的生命危险却鲜为人知。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来自乍得的维和士兵每天是如何出生入死执行任务的。

塔希尔:“我许多的朋友都在马里牺牲了。我们曾经住在一起,吃在一起。不幸的是,他们在这里丧生,有的人受伤了,他们的人生都烙下了伤痕。”

马里稳定团乍得分遣队军士长塔希尔生于乍得北部的一个叫做摩陀罗的村庄(Motoro)。在被派驻至马里稳定团之前,他已经在参加了打击乍得和尼日利亚境内的博科·哈拉姆恐怖组织的战斗。

对于每一名像他一样在马里执行任务的联合国维和士兵来说,每一次执行任务都可能是一场有去无回的亡命旅途。

塔希尔:“我们生来就是战士,我们生于战乱,枪声一直不绝于耳。但是作为维和士兵,我们的任务不是战斗,而是维护和平。如果与敌人直接交手,我们最多在30分钟内就可以赢得战斗。但是在这里,我们面临的挑战是敌人潜伏在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地方,并从遥远的地方发射火箭、埋设地雷。所以当我们的车辆经过时,会被地雷炸毁。如果他们有勇气与我们面对面的对抗,我们一定会赢。”

音频
5'

“穿得漂亮 做得漂亮”—— 联合国T台走出时尚与可持续发展之路(7:32)

范思哲让意大利成为时尚之都,李维斯让牛仔裤风靡全球,时尚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随着大规模生产的出现,时尚业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市值约为3.3万亿美元,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2%。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在时尚界工作,是最大的消费行业之一。然而,在时尚业给人们带来全新的消费体验、其规模经济产生巨额利润的同时,时尚业长期被忽视的社会责任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11月16日,一场独特的时装秀走进联合国纽约总部,旨在引发人们对时尚业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思考,并推动时尚促成改变。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说起时尚,人们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各色风靡全球的大牌。然而不少品牌,无论大小,都只考虑快速生产、增加销售。一些厂商甚至牺牲产品质量,或者无视在环境和社会方面对世界产生的负面影响。联合国新闻部与非政府组织关系处11月16日在纽约总部举行了一场时装秀,邀请了六位民间社会可持续时尚的推动者对“时尚与可持续发展”进行讨论。

联合国外联司司长纳塞尔 (Maher Nasser)在致辞中表示,时尚业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越发紧密,联合国越发关注时尚行业在这方面的承诺和行动,创意产业也越发显现出与联合国合作的意愿。

音频
7'32"
联合国图片/Cia Pak

“四国集团”发动入常新攻势 安理会改革仍处“胶着”状态(7:57)

11月7日,第72届联大在开幕以来首次举行了就安理会的公平代表性和增加安理会成员问题的全体会议。在扩大安理会成员问题上最积极的“四国集团”利用这一机会发表了一份集体声明,强烈呼吁本届联大在安理会改革的问题上迈出更大步伐。然而,从各方的发言来看,在安理会改革问题上成员国仍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对这一问题具有决定性发言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则继续采取原则性阐述的“不温不火”态度,使得安理会改革的讨论继续处于看不到任何突破的“胶着”状态。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安理会在1945年建立时理事国为11个,包括英、美、法、俄、中五个常任理事国。当时的联合国会员国为51个,与安理会成员国的比例为4.63:1。随着联合国会员国的增加,1965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根据之前批准的宪章修正案,经选举新增了4个非常任理事国,使安理会成员达到15个国家,至此,安理会成功实现了第一次扩大改革。当时的联合国会员国为112个,与安理会成员国的比例为7.47:1。从那以来,联合国会员国的数目继续迅猛增加,到现在已经达到193个,但安理会成员的数目仍然未变,这样就使两者之间的比例加大到12.87:1。在这样的背景下,扩大安理会的规模、对安理会进行改革便成为世人瞩目的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然而如何进行改革、以多大的规模进行扩大,会员国之间存在着巨大分歧。

音频
7'57"

联合国举办学生互动对话 纪念《安妮日记》出版70周年(8:03)

1947年的11月9日,一本名为《安·弗兰克——一个年轻女孩的日记》的书问世。这本书在中国常被人们称为《安妮日记》。在日记中,一位名叫安·弗兰克的13岁犹太女孩记述了她和家人从德国逃到荷兰后在一栋住宅的阁楼里秘密躲藏的两年时间里的生活。安和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最后死在了纳粹的难民营中。但是她的日记得以流传,在过去整整70年时间里,这本书不断地提醒人们维护人类基本自由和尊严的价值。联合国纽约总部11月9日举行了特别活动,邀请了550名学生共同讨论《安妮日记》及其对大量移民和难民处于流动之中的当今世界的意义。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音响)

1938年的11月9日标志着纳粹在德国针对犹太人的残酷暴力行动的开始。11月9日晚到10日这一历史发生巨变的时刻也被称为“破窗之夜”。

2017年的11月9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会堂迎来了550名来自纽约地区的初中和高中学生,共同纪念记述那个黑暗年代一个小女孩的经历的《安妮日记》出版70周年。这次活动的主题为“从绝望到启迪:《安妮日记》问世70周年”。

联合国负责全球传播事务的副秘书长斯梅尔主持了这次特别活动的开场。

联合国人权专家:各国不能以“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为名剥夺民众的知情权(7:40)

由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任命的“促进和保护意见和表达自由权问题特别报告员” 戴维 •凯依(David Kaye)10月24日向联大负责社会、人道主义和文化事务的第三委员会提交了他的年度工作报告。凯依在这份报告中谈及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会员国不能以“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为借口剥夺政府间机构和民众对诸多重要问题的知情权。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国际法下的信息权以《世界人权宣言》第十九条和《公民权利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十九条为基础。正如《国际公约》所述,人人享有“表达意见的自由;这项权利应包括通过不论是采取口头、书面或印刷方式、以艺术形式或通过他们所选择的任何其他媒介,寻求、接受和传递各种消息和思想的自由,而不论国界”。人权事务委员会明确阐明了这一权利涉及的内容,并强调说,第十九条“包含获取公共机构所掌握的信息的权利”。此外,委员会强调,这一权利并不仅仅依靠公共当局对获取信息请求作出的反应。

“促进和保护意见和表达自由权问题特别报告员” 戴维 •凯依在联大第三委员会提交工作报告时表示,政府有义务向提出获得信息请求的政府间机构或是向没有提出请求的民众提供必要信息。

促进维护人权的坚定斗士——解析联合国独立人权专家的作用和地位(09:49)

世界上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走访全球各国,就公民、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人权问题进行调查和报告。他们不是联合国员工,所做工作也没有收入。他们以个人能力和经验任职,承诺通过秉持正直、公正、诚实和信用来坚持独立、效率、能力和诚信的原则。他们就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任命的特别报告员、独立专家和工作组成员,旨在从专题角度或具体国别角度对人权问题提供建议和报告。截至今年8月,联合国人权独立专家机制涵盖了44个专题任务和12个国家任务,其中包括79名人权专家,致力于解决55项问题。那么,这样一群为改善各国人权问题默默奉献的独立专家们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请听联合国新闻张立的报道。

人权问题是联合国三大核心任务之一。在早期的联合国中,当时的人权委员会主要关注制订人权标准, 但无权采取任何与人权投诉相关的行动。1975年,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特设工作组以调查智利政变后的人权状况,并于1980年设立了首个特别程序,即负责处理世界各地强迫失踪问题的工作组。自此,联合国独立人权专家机制应运而生,并成为联合国人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门德斯(Juan E. Méndez)就是其中一位人权报告员。在成为联合国人权专家之前,他曾是阿根廷的一名律师,并因军事独裁遭到逮捕,在审讯时遭受了严重的酷刑。因此他决心投身于改善全球酷刑问题。

联合国迎来72岁华诞 齐心协力建设一个和平、可持续和公正的世界(6:34)

1945年的10月24日是《联合国宪章》生效的日子,从此联合国诞生了。1971年, 联合国大会将这一天定为联合国日。为了庆祝今年的联合国日,联合国系统在世界各地的机构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其中,秘书长古特雷斯特意前往重陷暴力旋窝的中非共和国进行访问,并通过向在该国牺牲的维和人员敬献花圈的方式,纪念这个属于联合国的节日。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中非共和国度过了他上任以来的第一个联合国日。中非共和国还没有从2012年底爆发的族裔和宗教暴力阴霾中彻底走出来,局势仍然十分动荡,而且濒临重陷严重暴力的边缘。古特雷斯希望他此行能够引起国际社会对这一被遗忘的危机的关注。

临行前,古特雷斯为联合国日发表了录像致辞。

古特雷斯:“当今世界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冲突和不平等现象不断扩大。极端气候和恶劣的不容忍行为。还有安全威胁——包括核武器。我们有了克服这些挑战的工具和财富。我们所需要的只是意愿。世界上许多问题都超越国界。我们必须超越彼此分歧,改造我们的未来。我们实现人人均享人权和人的尊严之时,就是人民建设一个和平、可持续和公正的世界之日。值此联合国日,让“我联合国人民”将这一愿景化为现实。Thank you,Shokran,谢谢,Merci,Spasibo,Gracias,Obrigado。”

援助缅甸罗兴亚难民募捐会议获得 3亿4400万美元的资金承诺(7:32)

自从8月下旬以来,在缅甸的罗兴亚人为了逃离暴力和迫害背井离乡,前往邻国孟加拉国避难,至今已有大约60万人越过边境,来到孟加拉国一侧。如此之多的难民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抵达给人道主义援助组织和当地收留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方面的压力。为了帮助应对这一人道主义紧急状况,联合国于10月23日在日内瓦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募捐会议。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格兰迪在会议结束时宣布,此次会议共获得 3亿4400万美元的资金承诺。请听联合国新闻李茂奇的报道。

位于缅甸西部的若开邦居住着大量信奉伊斯兰教的罗兴亚人,他们长期在缅甸遭受系统性的歧视,甚至没有国民身分。由此,罗兴亚人与当地的若开族人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并反复引发族裔暴力。今年8月25日,据称若开邦北部30个警察站及警察总部遭到武装分子袭击后,缅甸安全部队发动了“清剿行动”。自从最近冲突暴发以来,截至目前已有大约60多万罗兴亚人逃离家园,在孟加拉国避难。罗兴亚人流动的速度和规模使其成为了世界上增长最快的难民危机和一个重大的人道主义紧急情况。

为了应对这一人道主义危机、填补人道主义行动所需援助资金的缺口,人道协调厅、移民组织和难民署于10月23日在日内瓦与欧盟和科威特共同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紧急认捐会议,为捐助方提供向罗兴亚难民表达团结并分担责任的机会。

拥核国家拒不参加 禁核条约意义何在?(7:36)

今年10月6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非政府组织“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以表彰该运动为促成世界首份全面禁止核武器条约的达成所做的贡献。“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代表性的非政府组织,在该运动的努力下达成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条约充分展示了民间社会在推动进步方面的巨大能量。但与此同时,世界上所有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都没有参加这项条约的谈判,目前更没有签署条约。那么这项条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它会不会沦为一纸空文,而它所追求的无核武器世界终究只是人们的一个幻梦?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10月9日,在被宣布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之后三天,“国际禁止核武器运动”的代表从维也纳奔赴联合国纽约总部这一《禁止核武器条约》诞生的地方,并召开了记者会。

禁核运动的执行主任碧翠丝·芬(Beatrice Fihn)明确地表示,该运动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意义在于将人们的视线拉回世界面临的核威胁上来。

音频
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