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海角的农业传奇:南南合作 抗击气候变化

佛得角的一名农民接受专家培训,这是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的一部分。
© 粮农组织/Giuseppe Carotenuto
佛得角的一名农民接受专家培训,这是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的一部分。

绿色海角的农业传奇:南南合作 抗击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目标

佛得角在葡萄牙语中的含义是“绿色海角”,然而,每年的这个时节,这里并非想象中那般绿意盎然。旱季期间,酷热让该国最大的岛屿圣地亚哥岛呈现出一片单调的枯黄色。天气只会越来越炎热,即使雨季能在七月如期而至,也还要再等上三个月。

水资源危机下的农场传奇

维利·贡萨尔维斯吹着口哨,不断催促山羊往山上跑得再快一些。这片土坡就在他家农场对面,地势颇高,羊群在这里寻找青草进食。

羊儿会自己觅食,并按时自行返回农场。维利把羊群赶上山后,得赶紧回家给鸡喂食。他还需要给秧苗浇水,让它们有个好的状态,争取当天就在苗圃卖出去。

他掀开昨天晚上覆盖的防护膜,一行行幼苗露了出来,有西红柿、洋葱、卷心菜和木薯。他取出一个喷壶,打开连接的电泵,水喷涌而出,这是旱季最宝贵的资源。

农场已经把上个雨季储存的雨水用光了,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别处买水。他们买的是淡化水,海水淡化目前是这个地处大西洋中的岛屿生产淡水的主要方式。

与许多国家一样,这里的气温一直在上升,降水不断减少,农民越来越依赖其他水源,买水的成本蚕食着他们的利润。

维利拿出塑料包装,把土壤和幼苗一一包好,这是他一天中最愉悦的时光。对他而言,每种好一棵幼苗,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生命。

他对植物的深深爱意与童年经历有关。在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忙于工作,还要照顾包括他在内的七个子女。维利常常觉得没人在乎自己,幸而邻居德尔菲娜是是个热心人,他们逐渐成为好朋友,他亲切地称她为妮娜。

从九岁开始,他几乎每天都去妮娜的菜园玩耍,在那里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妮娜把他当作亲儿子看待,她就是这样一个人,村民找她帮忙,她从来不会拒绝。维利的母亲经常因为工作不能照顾孩子,妮娜总是会施以援手。

维利的成绩很优秀,但不得不放弃学业。老师赶到他家中百般劝说,但他已下定决心,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要成为一个农民。

维利说:“老师来到我家,说我是一个优秀的学生,问我以后想干什么。我总是回答,这是一份高尚的工作,而且可以赚到钱……关键看是否管理有方。”

维利和妮娜一心一意建设农场,现在的规模已经是原来的三倍。

妮娜今年71岁了,农场的各项事务已经由维利接管,包括日常经营、整地和管理会计账目,但妮娜并没有停歇下来。她的身影无处不在,干些零碎杂活,为工人煮饭。作为一个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农业的女性,她自信而从容。在她的监督下,农场井井有条。

提到妮娜,维利喜形于色:“任何人需要任何帮助,无论是盖房子需要人手,还是粮食不够了,她总会挺身而出。人们对她交口称赞,她是我学习的榜样,她努力工作,尊重每一个人。我从她身上学到太多太多。”

共谋未来:南南合作下的佛得角农业

维利和妮娜积极投身农业生产,他们渴望获得新知识,一扇新的大门为他们打开。佛得角农业部打来电话,邀请维利参加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举办的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培训,这是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在该国开展的一项工作。

气候变化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骤降。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植物虫害问题急剧恶化。气温上升使佛得角成为害虫滋生的理想场所,各种以前没有见过的害虫接踵而至。2017年,草地贪夜蛾入侵佛得角,当地玉米作物损失惨重,维利的玉米也未能幸免。此外还有其他让人闻之色变的害虫,从名字就可见一斑,例如尤其喜欢攻击成熟芒果的实蝇,还有番茄潜叶蛾。

挑战日益严峻,佛得角不得不通过粮农组织向国际社会求助,而幅员辽阔的中国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经验丰富,可以助一臂之力。

南南合作项目将援助方的技术和经验与东道国的需求和要求相匹配,通过伙伴关系合作转让知识和技能。佛得角虽然是一个小岛国,但其内陆与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颇为相似。因此,中国将其积累的相关经验悉数相传。

维利的求知欲似乎没有止境,他如此评价这次培训:“这对我帮助很大。这种培训关注我们的实际需求,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

佛得角的农民接受专家培训,这是粮农组织-中国南南合作计划的一部分。
粮农组织/Giuseppe Carotenuto

合作共赢:中国技术为打造可持续农业提供助力

太阳落山了,维利还在果园里采摘水果。与往年产量相比,今年收获的芒果少得可怜。节气已经变了,此外还有害虫在肆虐,实蝇成千上万地寄生在芒果上。在雨季到来的时候,玉米则会遭到草地贪夜蛾的袭击。

维利指向一个捕虫器,它看上去很普通,就是一个挂在杆子上的塑料容器,但这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创新技术。容器里装有实验室调配的外激素,可以诱捕雄性草地贪夜蛾,消灭雄虫意味着雌虫无法繁殖。这种新方法可以显著抑制害虫的数量,无需施用化学品,不会对土地造成破坏。

维利时刻关注土壤状况。他以前不太重视土壤,认为土壤只不过是一种基本投入品,但中国农业农村部派出的园艺和土壤专家曾延华很快改变了他的看法。

维利说:“我们的土壤很脆弱,水也是咸的。我们有时候会认为是种子或作物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我学会了如何改善土壤状况。”

维利学会了识别土壤缺少什么养分,作物产量因此得以提高。现在,他们用山羊粪便和作物秸秆为土壤追加养分。

粮农组织佛得角助理代表卡蒂亚·内维斯说:“维利告诉我,他以前需要花钱购买有机肥。现在,他学会了自制有机肥。他可以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农场的其他方面,投资满足农场的其他建设需要。 ”

维利现在也掌握了给作物浇水的分寸。通过观察土壤状态,曾研华看出维利给一些作物浇水太多。在现在这样的干旱时期,省水就相当于省钱。

虽然农民总体上比较保守,不太愿意尝试新事物,但维利却总是渴望接受更多的培训,这寄托着他的梦想:“我现在的梦想是开一家苗圃,自己培育作物卖给农民,今后自己当老板。”

维利参加培训后,积极与其他农民分享他的经验和他从中方专家那里学到的知识。广泛传播知识也是项目的目标之一,即通过农民口口相传,让培训能惠及更多人群。

佛得角农业部国家研究和农业发展研究所植物健康保护技术员吉尔伯特·席尔瓦说:“我们希望能够与维利合作,借助他对其他农民的影响力宣传推广这些技术。农民和技术员一起努力,共同解决佛得角的虫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