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报告:人工智能专利数量迅速增长 美中两国处于领先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Francis Gurry)在日内瓦向记者表示,这是一项“引人瞩目”的发现。人工智能的研究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相关科技出版物的繁荣则始于2001年,“但从2013年至今,这一领域出现了巨大飞跃,当前正处于迅猛发展时期。”
从专利申请数量来看,机器学习是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技术,其应用包括帮助共享出行公司减少绕路,但增长速度最快的则是主要应用于语音识别的“深度学习”,2013-2016年间,这一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每年以175%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同期其他专利平均33%的年增长率。
报告显示,美国和中国是人工智能专利的主要申请国。由于中国企业极少在海外申请专利,来自美国的科技巨头IBM和微软公司分别以8920和5930项专利,位居这一领域专利申请排行榜的前两名。来自日本的东芝公司以5223项专利排名第三,韩国的三星公司和日本的NEC集团分列第四和第五位,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5102项和4406项。
虽然中国企业很少在海外申请专利,但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最多的前20家科研机构中,就有17家来自中国,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前20种科技出版物中,也有10家来自中国。上述两项数据表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加。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atent filings: Transportation sector growing fastest https://t.co/jBWsJkKWWz. #SelfDrivingCars #selfdriving #automotive #AutonomousVehicles #WIPOtechtrends pic.twitter.com/ydkPFWi9Du
WIPO
高锐表示,在未来数年内,人工智能将成为“军事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强国将开始关注自身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战略地位”。面对这一情况,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领导下,针对由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和道德问题,在成员国之间开展对话讨论,就显得至关重要。
此外,网络搜索巨头对人工智能革命同样非常关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显示,来自美国的搜索引擎巨头谷歌,以及来自中国的公司百度,都早早地开始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潜能。
高锐表示,美中两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以及英语在美国的主导地位,为谷歌和百度提供了大量珍贵的用户数据,与此同时,国家对科技行业的支持,如投资科技中心和培训专利申请相关人员等努力,也是谷歌和百度得以快速抢滩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因素。
人工智能专家、百度公司前人工智能业务负责人吴恩达(Andrew Ng)在报告中指出,面对如此力度的政府支持,“其他国家,哪怕是教育质量很高的国家,都很难在人工智能的商业、工程和投资领域与美中两国竞争”。
吴恩达表示,人工智能尚未得到开发的最大机遇并不在软件行业,而是在农业、医疗保健和制造业等其他领域之中。
高锐表示,欧洲各国在文化和语言方面的差异,“未必有利于大型数据集合的形成。众所周知,获得的数据越多,机器学习所能够取得的成果就越出色。”
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表示,这一技术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被问到人工智能技术是否会让世界变得更好时,高锐强调,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是“中性”的。
高锐表示,“你问我,人工智能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想说,所有的技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中性的,关键是人类利用它来做些什么。假如我们利用人工智能科技,开发能够毁灭全人类的自动化武器系统,那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但假如人工智能技术被用来改善医学诊断,或是其他有利于人类福祉的目的,那当然就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