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缅甸国内流离失所者和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困境不能被遗忘

缅甸流离失所者获得联合国提供的人道援助。粮食署图片/Chris Terry
缅甸流离失所者获得联合国提供的人道援助。粮食署图片/Chris Terry

联合国:缅甸国内流离失所者和穆斯林少数民族的困境不能被遗忘

刚刚结束对缅甸视察访问的联合国人道协调厅紧急救援行动负责人约翰•京(John Ging)3月1日在纽约总部向媒体表示,缅甸正在经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民主转型并由此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但并非所有国民都从中受益,特别是大批境内流离失所者以及穆斯林少数民族。他就此呼吁国际社会不要遗忘缅甸弱势群体的生存困境,并进一步加强人道主义救援行动的力度和有效性。

联合国人道协调厅紧急救援行动负责人约翰•京于2月23日至25日对缅甸进行了考察访问,此行重点旨在关注由该国北部克钦邦(Kachin)和掸邦(Shan States)的持续武装冲突导致的大批流离失所者以及遭受2012年若开邦(Rakhine State)族裔间暴力冲突后持续影响的民众的生存处境和人道需求。他在1日于纽约总部举行的通报记者会上指出,尽管缅甸的民主转型和经济增长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和成果,但过渡进程中最脆弱人群的处境依然令人深感关切。

约翰•京说,“我在访问克钦邦和掸邦时注意到,尽管缅甸政府于去年10月就和八个少数民族武装力量签署了全国停火协议,但至今持续不断的冲突致使当地超过10万人流离失所,目前只能居住在临时帐篷中。在非政府控制区,我探访了羯央(Je Yang)以及另外一个流离失所者营地,亲眼见证了由冲突带来的无谓的生命损失和痛苦。当地社区、人道救援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特别提请联合国关注冲突区内的地雷隐患,因为缅甸是目前全球地雷死伤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排雷工作任重而道远。”

据人道协调厅介绍,在缅甸西部的若开邦,自2012年当地发生族裔教派间暴力冲突至今,仍有近12万以罗兴亚人(Rohingya)为主的穆斯林和5000多名信奉佛教的若开族人无家可归。约翰•京在访问期间视察了当地最大的弥蓬(Myebon)流离失所者营地,并同两个族裔社区的代表举行了会晤。他表示,尽管当局在改善营地居住条件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众多庇护所都处于随时可能倒塌的境地,营内卫生条件极为恶劣,且穆斯林群众依然被禁止自由移动,很多时候当地医院竟然拒绝向其提供治疗。

约翰•京就此敦促有关方面采取切实行动,结束此类完全不可接受的歧视性政策。他强调指出,这无法反映由众多民族构成的缅甸人民宽容的价值观或者这个国家的历史多样性。历史经验教训反复证明,种族隔离和剥夺公民权的政策存在严重缺陷且不人道,每次必将以失败告终。他同时表示,缅甸的自然灾害风险指数在全球191个国家中排名第九位,且气候风险指数位列世界第二,今年可能将因为厄尔尼诺现象结束后接踵而至的拉尼娜现象而面临严峻的洪涝灾害风险。约翰•京呼吁国际捐助方积极兑现承诺,为联合国早些时候启动的总额为1亿9000万美元的2016年缅甸人道募捐倡议慷慨提供资金支持,以有效满足该国境内近100万脆弱民众的人道需求,重点关注搭建庇护所、恢复生计、粮食援助、医疗保健、饮水卫生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