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发会议:全球经济危机为最不发达国家转变发展模式提供契机

贸发会议:全球经济危机为最不发达国家转变发展模式提供契机

media:entermedia_image:ed18b2d4-2b82-4a0e-8bb5-412ba8fdd4e0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7月16日发布的《2009年最不发达国家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危机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影响已经严重到再也不能维持现状,这些国家应当将本次危机视作转变发展模式的契机,转向一种致力于发展生产能力和扩大生产性就业机会的增长战略。

报告指出,最近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戳穿了自我监管市场的神话。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大国都放弃了基于市场的自由经济管理方式,转而探索国家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替代方式。这些国家意识到,必须赋予国家更重要的地位,不仅通过监管,更重要的是通过目前大多数西方大国正在实施的财政激励一揽子计划。最近,中国、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也开始部署类似的计划,以重振经济。但是,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没有能力部署这样的计划。

过去数十年中,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改革方案都严重削弱了政府在促进发展中的作用,但这些方案都未能解决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结构性制约,包括生产能力受到制约、基础设施不健全、长期赤字、知识和技能严重短缺以及易受外部冲击的影响;这些方案也没有导致结构性转变和经济多样化,相反却加强了对自身不利的生产模式,增加了对于初级产品出口的依赖,制造业部门发展停滞。

报告指出,虽然在2002至2007年间,伴随着初级产品价格高涨,许多最不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创纪录的方式增长,但大多数国家的减贫工作进展缓慢,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尚未步入正轨,农业部门危机重重。2008年中期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初级产品价格迅速下跌,国际需求增速放缓,外资流入量缩水,使最不发达国家受到了沉重打击。

贸发会议指出,目前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最不发达国家如何应对危机的短期影响,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增强它们的国力,走出危机。为了突破最不发达国家的结构性制约,降低它对于外部的依赖,有必要重新考虑国家的作用。

为此,报告提出了今后应当坚持的三大政策导向:第一,最不发达国家应将政策重点放在发展生产能力上,刺激生产性投资,加强技术能力,以生产更多种类的较尖端产品为目的;第二,最不发达国家应找到适应21世纪的新的发展治理模式,以国家与私营部门战略合作为基础,鼓励从农业经济向后农业经济的结构性转变;第三,国际社会应确保为最不发达国家提供有效的多边支持,这不仅意味着为它们提供更多更好的援助,还意味着制定有利于它们的国际经济关系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