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法典委员会新操作规范力争减少大米中的砷毒素(5:41)

食品法典委员会新操作规范力争减少大米中的砷毒素(5:41)

下载

半金属砷存在于许多国家的地下岩石和水中。无机砷是一种剧毒物质,可以引起严重疾病,急性中毒甚至会导致死亡。砷会通过饮用水、用受到砷污染的水种植农作物和加工食物而进入到人们的食物链。其中,稻米在生长过程中特别容易积蓄的砷,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联合机构食品法典委员会不仅规定了稻米中砷的最高含量标准,同时在今年7月中旬又通过了指导农民和相关行业采取优良操作,以减少稻米中砷的含量。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

砷是一种无臭无味的半金属,自然存在于岩石和土壤中,在水中更常见。砷可以与其他元素合成有机和无机砷。无机砷有剧毒。人们因饮用受污染的水、在食品加工和粮食作物灌溉中使用受砷污染的水而接触无机砷。

食品法典委员会官员汤姆·海伦德(Tom Heilandt)表示,砷是世卫组织列出的引起重大公共卫生关注的10种化学品之一;长期接触无机砷可导致慢性砷中毒。

海伦德:“砷像铅一样毒性很高。砷自然存在于一些国家的地下水中和土壤中,包括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长期接触砷会导致癌症、皮肤损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损伤神经系统和大脑,对儿童发展形成障碍。”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以来,地下水的砷污染一直被看作是孟加拉国、中国、印度、柬埔寨、伊朗、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越南等国的公共卫生问题。在遍及整个孟加拉国和印度大部的梅克纳-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地下水受到相当严重的砷污染,使多达5亿人面临威胁。尤其是在孟加拉国,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基岩富含砷,数百万管井将地下水抽到地面,导致饮用水中的砷含量极高,以至世卫组织用“历史上最大数量的人口中毒”来形容孟加拉国供水的砷污染。

世界卫生食品安全和人畜共患疾病问题司司长宮城島一明(Dr Kazuaki Miyagishima)表示,砷会被许多植物从土壤和水中吸收,其中稻米中的砷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其他作物。

宮城島一明:“稻米这种植物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会吸收和积累土壤中的重金属,包括砷。只要水中有砷,它就会积累在稻米中,最后成为消费者的食物。因此,农民在生产作物的过程中防止水稻吸收砷非常重要。”

除稻米外,鱼类、贝类、肉类、禽类和奶制品也是砷的饮食来源,但相对于受污染地下水而言,人们从这些食品中接触的砷通常含量要低很多。在海产食品中,砷主要是以毒性较小的有机形式存在。

宮城島一明:“在世界各地人们的饮食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吃同样多的大米,但我们必须为大米中砷的最高含量设定限制,所以即使是那些大量吃米的人口也会得到保护。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有大量的人口食用很多大米,所以我们必须限制大米中砷的含量。”

2014年7月食品法典委员会首次通过了大米的最高含砷量,即每公斤为0.2毫克。2016年6月食品法典委员会进一步建议,仅去除了外壳的糙米中无机砷的最高含量不得超过每公斤0.35毫克。

宮城島一明:“限制大米中砷的最高砷含量是一方面,但是如果你不向农民提供减少砷含量的工具,这就意味着最后我们将不得不抛弃成千上万吨生产出来的大米,因为这些大米的砷含量超过了食品法典委员会规定的标准。因此,今年通过的操作规范与以前通过的含量标准是互为补充的。”

食品法典委员会的185个成员国今年7月17日通过了一份新的操作规范,帮助各国遵守大米中砷的最高限量标准,并指导农民和其他相关方采用优良的农业和生产技术。食品法典委员会官员海伦德表示,这一操作规范将有助于生产和交易安全的稻米,防止和减少砷污染。

海伦德:“砷在一些用地下水灌溉稻田的亚洲国家是一个很大的关切。在这些国家,人们用浅管井的水灌溉稻田,其中有很高的砷含量,因此改善灌溉和农业操作有助于减少砷污染,例如在高地上种稻米,而不是在淹水的低地上耕种。”

操作规范还建议优化水稻种植中的灌溉用水,推广诸如需水少的耕作模式,并根据土壤条件,用需水少的小麦和玉米等作物替代旱季稻。此外,粮农组织还建议,植物育种也应当以对砷有耐性和吸收有限的栽培稻品种为重点。

黄莉玲,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
粮农组织图片/Hoang Dinh N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