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扫盲工作仍任重而道远(5:53)

全球扫盲工作仍任重而道远(5:53)

下载

每个国家和社会都存在文盲,只是数量不一。据估计,全世界有7.75亿年轻人和成年人仍然不会读书或写字。1965年,教科文组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特地设立了“国际扫盲日”,旨在提高世人的扫盲意识,使更多的人“甩掉”文盲的帽子。联合国电台记者在今年9月8日“国际扫盲日”到来之际,采访了教科文组织负责扫盲工作的官员伊拉帕夫鲁里(Subbarao Ilapavuluri),请他回顾了“扫盲日”确立40年来,国际社会在扫盲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李茂奇的报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5年11月17日召开的第14届代表大会上决定,将每年的9月8日设立为"国际扫盲日",旨在动员世界各国以及相关国际机构同文盲现象作斗争,并希望通过"国际扫盲日"活动推动扫盲工作的开展,使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在校学生不过早辍学、成年文盲有受教育机会。

教科文组织负责扫盲工作的官员伊拉帕夫鲁里表示,识字是一项人权,是加强个人能力的一件工具,是实现社会和人类发展的一种手段。教育的种种机会有赖于识字。

伊拉帕夫鲁里:“扫盲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可以增强人的能力,使人们具有学习的能力,以此去更加深刻地认知事物,可以说它是一个基础,是通向其它一切的门户。”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在今年“国际扫盲日”之际发表的致辞可以说总体概括了扫盲的重要意义。她表示,教育为所有发展目标带来可持续性,识字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它为个人提供了理解塑造这个世界、加入民主进程、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及强化自身文化认同的技能。

潘基文秘书长在今年扫盲日到来之际也为此发表致辞指出,识字是男子和妇女更好地了解世界并按照其愿望改造世界的工具。识字是个人尊严的源泉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动力。国际扫盲日是庆祝这一变革力量并促使其发挥最大效益的契机。

伊拉帕夫鲁里表示,扫盲工作还存在许多挑战。

伊拉帕夫鲁里:“首先需要在政治上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承诺,其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然后确保从资金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据估计,全球有1.22亿小学和初中学龄儿童仍未就学,还有成百上千万毕业生没有足够的识字能力。妇女占世界文盲人口的三分之二。

伊拉帕夫鲁里指出,识字是全民基础教育的核心所在,是消除贫困、减少婴儿死亡率、实现男女平等以及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平与民主的关键。 优质基础教育可以为学生生活及进一步学习培养识字的能力;识字的父母更有可能送他们的孩子去上学;识字的人更有可能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有文化知识的社会对满足紧迫发展需要准备得更加充分。

伊拉帕夫鲁里:“妇女是扫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盲中的64%都是妇女,解决妇女不识字的问题十分关键。可想而知,如果一个母亲开始识字,她的孩子势必将不再成为文盲。这不仅将改变一个妇女的生活和命运,同时也将对下一代产生积极的影响。扫盲同时可以在降低母婴死亡率、改善母婴营养状况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为努力实现在2015年以前使全球成人文盲总数比2000年减少一半的目标,教科文组织宣布,从2003年1月开始的十年为"联合国扫盲十年"。从那以来,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扫盲十年(2003-2012年)承担起领导作用。伊拉帕夫鲁里指出,今年是联合国扫盲十年的最后一年;在这十年间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世界各地的个人、社区和国家面向儿童、青年和成人开展工作,使他们能够读书写字并改变其生活,结果使约9 000万男女青年和成人摆脱了文盲。

据估计,全球40%以上的初等教育失学儿童生活在受冲突影响的国家里,各种形式的冲突是实现全民教育和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在世界很多政治动乱和暴力升级的地区,扫盲必须成为和平建设议程中的优先重点。为此,联合国扫盲十年将2012年“国际扫盲日”的主题定为“扫盲与和平”,目的是展示扫盲可以带给人们的多重用途与价值。伊拉帕夫鲁里表示,一个有文化的世界是一个更加和平、更加和谐与健康的世界。他表示, 扫盲可以帮助人们更进一步实现个人自由,并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以及防止和解决冲突。扫盲与和平之间的关系表现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在民主制度不稳定或受冲突影响的国家,建立或维持扫盲环境尤为困难。

伊拉帕夫鲁里:“扫盲的确可以为和平做出贡献。和平的取得有赖于相互理解和尊重,而建立一个宽容和公正的社会的基础则在于意识,而具备读写能力则对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

李茂奇,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