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卫组织:新冠病毒传播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叠加,各国需用好防治工具

在上海瑞金医院,患者排队挂号就医。
联合国新闻/赵昀
在上海瑞金医院,患者排队挂号就医。

世卫组织:新冠病毒传播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叠加,各国需用好防治工具

健康及卫生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今天表示,新冠疫情进入第五个年头,虽然疫情已不再是全球突发卫生事件,但这种病毒仍在传播、变异和致死。世卫组织提醒,尤其在冬季有其他呼吸道疾病叠加的情况下,各国更需要用好防治工具,减轻医疗系统的负担。

世卫组织流行病和大流行病防范与预防部门代理主任范克尔克霍夫(Maria Van Kerkhove)在当天举行的线上记者会上指出,在去年12月全球向世卫组织通报的近一万例新冠死亡病例当中,有一半以上来自美国,1000例来自意大利。但她提醒,通报相关数据的国家仅有50个,大多数为欧洲和美洲国家,而未通报死亡病例的国家并不代表没有新冠病毒致死的情况发生。

范克尔克霍夫还表示,与去年11月相比,12月全球通报的新冠住院病例数与重症病例数分别增长了42%和62%。但她同样指出,在234个国家和地区当中,通报这两项数据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只有29个和21个。

新冠病毒仍造成公共卫生负担

她强调,由于通报数据的国家太少,基于病例的数据已不再是衡量当前新冠疫情的可靠指标。根据一些国家提供的生活污水监测数据,世卫组织估计,新冠病毒的真实感染人数应该比通报病例数高出2-19倍。由此推断,现在全球各地因感染新冠病毒入院的人数应该达到数十万。

范克尔克霍夫坦言,对于一个可预防的疾病来说,这样的公共卫生负担仍然太重;而且鉴于新年期间各种节日聚集的增加,今年1月各项病例指标可能还会上升。

JN.1变异株正占据主导

同样令人关切的是,新冠病毒还在继续变异。范克尔克霍夫表示,目前在全球传播的变异株主要集中在两个谱系,其中XBB谱系的占比在下降,而BA.2.86谱系正逐渐成为主导的变异株。

尤其是BA.2.86谱系的后代谱系JN.1,在上传至“全球共享所有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基因序列中已占到57%。去年12月19日,世卫组织已将其单独列为“需要留意的变异株”。

警惕新冠后遗症

范克尔克霍夫同时提醒,基于最近的一些医学分析,在所有引发症状的新冠感染当中,估计有6%会造成新冠后遗症,这可能会让患者的多器官在4-12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承受负担。

她表示,人们对于新冠病毒仍然知之甚少;在感染病毒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后,会不会对心血管、肺部或者神经系统造成损害?这些还不得而知。

在上海瑞金医院,患者在咨询台前问询。
联合国新闻/赵昀
在上海瑞金医院,患者在咨询台前问询。

多种病原体叠加传播

同样值得关切的是,尤其在处于冬季的北半球国家,还有其他病原体在传播,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腺病毒、鼻病毒、多种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

范克尔克霍夫介绍说,肺炎支原体一般四到五年会有一个感染高峰,而现在正处于一个流行周期,并且主要在学龄儿童当中致病。她还提到,欧洲、北美和北非都经历了季节性流感病例的大幅增加,在一些地方已经过峰;但在东亚地区,尤其是中国,其感染情况仍处于高位。

疫苗接种不足

范克尔克霍夫强调,不管是应对新冠疫情还是流感传播,疫苗接种仍是一个重要的防控工具。

但她指出,新冠疫苗加强针的接种率普遍过低,全球仅有55%的年长群体接种了一剂加强针,而这一比例在非洲更是只有9%。她提醒,对于高龄群体来说,每6-12个月就需要接种一剂加强针。

保持应对

在1月1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曾呼吁各国用好针对新冠疫情的防治工具。

他要求各国政府保持疫情监测和病毒基因测序工作,并确保其民众能够获取可负担且可靠的检测、治疗和疫苗。他同时建议个人接种疫苗,进行检测,并在需要的地方戴上口罩,还要确保拥挤的室内空间通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