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江两岸。

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4.5%

联合国新闻/赵昀
上海浦江两岸。

世界银行: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4.5%

经济发展

世界银行本周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经济简报》指出,在服务需求增加、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和公共基础设施刺激措施的推动下,2023年中国经济活动有所回升。然而,经济的表现仍有波动,通货紧缩压力持续存在,消费者信心依然不足。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为5.2%,2024年将放缓至4.5%。

经济复苏仍然脆弱

这份题为“何去何从——驾驭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路径”的简报指出,今年前三季度,在服务需求、较有韧性的制造业投资和公共基建的推动下,中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提高至5.2%。

经济重启带来了一季度经济活动的激增,但增长势头在二季度迅速放缓,然后在三季度又有所恢复。这种不稳定的增长表现,加上持续的通缩压力和仍然疲软的消费者信心,表明经济复苏仍然脆弱。

报告预计2023年全年实际GDP增长将恢复至5.2%,比6月期《中国经济简报》的预测低0.4个百分点。随着消费者信心逐步恢复以及政策刺激发挥作用,经济增长势头近期有望企稳,但房地产行业和外部需求的持续疲软会给短期增长前景蒙上阴影。

预计2024和2025年GDP增速将分别降至4.5%和4.3%,这既反映了短期阻力,也反映了日益增加的结构性制约,包括债务水平过高、人口老龄化和持续的经济失衡。

经济前景面临重大风险

报告指出,上述前景存在显著下行风险。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持续时间可能长于预期,从而影响消费者信心和支出,并给上游供应商和债权人带来压力。这会进一步挤压地方政府收入、抑制公共投资。

从外部来看,如果由于金融条件紧于预期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而导致全球需求疲软,中国经济会很容易受到影响。另外,气候变化以及它所造成的近几十年来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也构成下行风险。

相比之下,强于预期的政策支持和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进展会给上述前景带来上行风险。

更深层的结构性改革

报告指出,中国政府需要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和开展更深层的结构性改革,以对冲经济下行风险、遏制通缩压力并恢复各方信心。鉴于地方政府面临严峻的财政约束,把经济刺激措施的更多融资责任转给中央将有助于扩大必要财政空间。

最近通过的预算调整方案,计划增发国债以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高防灾救灾能力,是在这方面一个值得欢迎的举措。但要解决地方财政的结构性失衡并有效处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还需要深化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这包括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机构和财务重组,例如分拆纯商业资产或者将其剥离。同样,在房地产行业实行短期监管放松和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同时,还要制定解决企业债务积压的框架。

报告同时指出,未来中国实现更加绿色和更可持续的增长将有赖于更强劲的消费增长。通过实施加强社会安全网、放宽户籍制度和促进普惠金融的政策,可以鼓励家庭减少储蓄、增加消费。

专题:投资转向与需求不足

世行报告指出,投资减速是近年中国整体增长放缓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总投资增速的下降,投资结构也发生了明显转变。房地产业的长期低迷导致房地产投资持续大幅下滑,近两年累计下降18%。相比之下,回报通常更高的制造业投资具有更强的韧性,同期累计增长16%。制造业投资的韧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一些产品需求激增的回应,如电动汽车、电池和其他低碳技术,同时也反映了政府对半导体等重点制造业部门的愈发支持。

然而,GDP在中期的稳健增长不仅需要有力的制造业投资,还有赖于更强劲的消费增长。由于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制约和住房需求的长期下降,预计房地产投资将继续低迷。即使制造业投资保持韧性,中国的总体投资率很可能稳定在一个低于疫情前水平的位置上。尽管投资增速下降是中国经济的一项必要调整,但消费增长需要加快以弥补总需求增长放缓的影响。此外,虽然投资转向制造业带来了资本配置效率的短期改善,但投资规模的快速扩大和政府支持的日益增加可能导致某些行业产能过剩和效率低下。

结构性改革对于促进扩大消费的经济再平衡以及化解资本配置效率低下的风险都至关重要。沿着最近的表态,政策制定者应当再次把重点放在实施结构性改革上,采取旨在加强法治、监管独立性、促进竞争和确保公平竞争环境的具体措施,这有助于确保资源被分配到生产率最高的部门和企业。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将增强市场化的金融中介作用。提高财政体系累进性、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发展普惠金融等措施将促进居民消费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