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组织表示,新闻记者仍是一个危险的职业。与往年一样,2018-19年间,电视记者和本地媒体记者仍是暴力事件最主要的受害者。

【音频专题】“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电视新闻报道能够带来公共政策的重大变革——专访资深电视记者闾丘露薇

联合国图片/Sylvain Liechti
教科文组织表示,新闻记者仍是一个危险的职业。与往年一样,2018-19年间,电视记者和本地媒体记者仍是暴力事件最主要的受害者。

【音频专题】“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电视新闻报道能够带来公共政策的重大变革——专访资深电视记者闾丘露薇

文化与教育

电视是传播信息、引导和影响公众舆论的主要工具,是当今世界交流和全球化的象征。1996年11月21日至22日,联合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电视论坛,主要媒体人物在联合国的主持下齐聚一堂,讨论电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同年,联合国大会将11月21日定为“世界电视日”。在今年的“世界电视日”之际,《联合国新闻》就电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采访了《凤凰卫视》前著名记者、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闾丘露薇。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

《凤凰卫视》前著名记者、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供图
《凤凰卫视》前著名记者、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是一位有着20多年深度报道国际新闻经验的电视记者,又是研究、教授新闻学的学者,对电视新闻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接受《联合国新闻》采访时,她首先回顾了20多年来电视新闻行业所经历的技术变迁。

闾丘露薇: “20多年前有两种方法来传送影像,都需要透过卫星。你要传送这些影像的话,就一定要到你做报道的这个国家、这个城市的电视台,租用他们的卫星传送服务,然后才能把影像传送到你所工作的电视台所在的国家或城市 。

“通常传送时间只有十分钟,又很贵。 如果你错过了,就错过了那天的新闻,你就是失职了 。所以那个心理压力是完全比我要去采访、写稿子还要重。经常要克服各种困难。有的时候你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不知道卫星传输地点在哪里;有时遇到做地震、水灾那样的报道的时候,卫星设施都已经被破坏掉了。 所以这时报道本身并不是最主要的任务,是怎么把那个带子传出去。 我记得有一次是采访印尼水灾、海啸,真的是报道完之后发现卫星坏了,要找不认识的人把带子从这个地震现场, 用当时正好遇到的军用飞机把它带出去,然后再想办法找人把这个带子用什么办法送出去。

“后来稍微技术有进步了。我记得我在2001年的时候去阿富汗,那时候第一次使用了便捷式的卫星电话。用非常非常慢的速度才能把几分钟的画面传送回香港总部。但是不管怎么说,它有了一个移动的功能,使得新闻传送的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大的减少。在后来,有了互联网之后,当然这个情况是有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你可以透过上网,还是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可以传送这些视频。再后来有了3G,也就是说这个移动电话的功能。人人一部手机就可以来做直播。虽然视频的质量不是特别理想,但在一些突发的情况下,一些现场没有办法提供到专业的卫星转播车服务的时候, 互联网和移动电讯服务就可以起到这样一个作用。

2001年,闾丘露薇在阿富汗实地采访。
闾丘露薇供图
2001年,闾丘露薇在阿富汗实地采访。

“比方说拿战争报道来进行比较的话,在过去是很难看到现场的战争实时的报道的,所有的画面都需要透过事后的传送。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家就可以看到记者在前线,从一线可以传回比较实时的报道。 这样大家对于新闻的感受或者资讯的接受的速度是大大提高了。 ”

闾丘露薇告诉我们,随着技术的快速提升和进步,电视记者的报道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电视记者的要求也更高。

闾丘露薇:“电视报道毕竟和文字、报纸不一样 ,它是一个团队工作。 也就是说记者是负责文字、撰写稿件、负责采访,但在很大的一个程度上,需要摄影师有很好的配合。 眼见为实,如果摄影师没有拍摄到一些场面的话,要写成一条电视新闻也是非常困难的。电视记者在撰写稿件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视觉的效果,还有声音的效果。还要有剪辑师,如果你在外地,你要透过卫星传送或者是互联网传送原始材料,然后由剪辑师来进行剪辑 。

“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之后,电视记者的工作又增加了。比方说随时随地要进行直播,有的时候甚至你要自己去担当摄影师或者剪辑师的工作,所以对电视新闻产生的质量和速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003年,闾丘露薇在伊拉克进行战地报道。
闾丘露薇供图
2003年,闾丘露薇在伊拉克进行战地报道。

文字记者和电视记者的报道工作各有所长,电视新闻报道有它的独特之处,它的社会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在华语媒体当中,《凤凰卫视》有很长一段时间具有独特的影响力。闾丘露薇说,当时她们提出的一个口号就是: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闾丘露薇:“电视新闻有篇幅的要求。比方说一条新闻最长可能也不会超过两分钟。但是对于一篇平面报道来说,你有的时候可能可以写到七八千字。 但是我想有一点大家也不要忽略:即便是电视新闻报道,它也有不同的展现的形式,可以有即时新闻,也会有专题报道。这样的新闻故事经常会产生到十分钟甚至可以有半小时的专题报道,它所提供的信息其实是不输于文字报道。再加上它因为是有视觉、有画面、有声音,所以它让受众对一个事件的理解会更加直接 。

“我是在《凤凰卫视》工作了20多年。在中国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比方说政策的制定者,从中南海到省部级的这些领导,他们都是会看电视的。那其中《凤凰卫视》它作为央视的另外一个角度的新闻来源的补充,所以是比较受到重视和关注的。因此我们有很多的报道可能会非常直接关系到公共政策的制定 。

“回想我自己这20多年的新闻媒体报道,对公共政策产生一定影响的,我可以举蛮多例。 我还记得我做过关于北京的空气污染 PM2.5的这个专题,是一个30分钟的专题报道。我当时采访了潘石屹还有北京环保局局长,还有民间人士。他们对当时的北京的雾霾有各自的不同的看法。我记得这个报道播出之后,应该是有一次跟领导人外访。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是温家宝,他就私下就跟我说:看了你的报道之后,我召开了一个国务院会议,要求把PM2.5的这个指标、这个数值一定要公布,它不再是一个国家秘密 。”

北京秋冬季节频现“雾霾天”说明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
世界银行图片/Wu Zhiyi
北京秋冬季节频现“雾霾天”说明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

闾丘露薇指出,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接受媒体资讯的方式在不断改变,电视的受众确实在减少。

闾丘露薇:“不管怎样,我自己虽然是电视新闻出身,但必须接受这样一个现实。看电视报道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有了手机还有网络平台的出现。但是有一点:很多时候电视新闻的报道,大家不再是在一个电视机这样的一个媒介上面来观看,它可能就换到了手机上或者换到了电脑屏幕上来进行观看。其实现在数码媒体或者是文字媒体也都是多媒体了,也要有视频的报道。

“其实说到底,视频报道的需求还是一直存在的,视频报道的做法其实和过去我们做电视新闻报道的做法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新闻报道的这个形式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它的传播途径以及大家接受的媒介出现了很大的改变而已 。

“我们毕竟是透过眼睛看、透过耳朵听,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如果我们把对电视媒介或电视新闻的理解再拓展一点的话,那你就会看到未来的可能性,及其变革可能是没有我们所想像那么悲观。”

闾丘露薇认为在资讯来源众多的数字时代,传统专业媒体报道的优势就更加重要,新闻报道的专业准则更需要坚守。她同时强调:营造一个健康的媒体生态也需要受众的参与和贡献。

闾丘露薇:“自媒体也好,或者说一些着重于短视频的媒体,它始终是无法和专业性的媒体来进行比较的。专业性的媒体有足够的资源进行跟踪式的、持续性的报道。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觉得传统的媒体,包括报纸、包括电视,它仍然是占有优势的。

“对一个新闻媒体来说,一个很基本的要求就是:一个消息来源你要经过两个独立的信源(核证),然后才可以进行报道。当然你会发现在目前的情况之下,能够做到这样的媒体是不多的。但是如果有媒体在坚持这样做的话,那这些媒体就是值得信任的。我们必须看到:因为有很多的媒体可能它的优先(事项)是“快”,而不是我们所坚持的专业新闻的标准 。这就更考验大家作为受众的媒介素养了,也就是说,你怎么样去区分哪些是可以生产好新闻的、值得信赖的机构。

“要改变媒体的生态,或者说要维持一个健康的媒体的生态,不能只靠媒体行业的努力,其实也要靠受众一起的努力。比方说如果受众只是习惯看网络上的免费新闻的话,那么不管是报纸还是电视,如果要产生高质量的、要花费很多金钱才能完成的新闻报道的话,它绝对会有压力。所以我想其实在这一点上,每一个受众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分子,作为这样一个媒介循环生态的一分子, 大家也要意识到:如果想要有一个优质媒介的生产环境的话,作为受众其实也是有它的责任的。 同时,传统媒体如果能够再积极地回应受众,依然能够坚持新闻生产的这些标准的话,那我相信对于高质量的新闻的需求,不管是文字的还是视频的,总是有需求的。”

《凤凰卫视》前著名记者、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供图
《凤凰卫视》前著名记者、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闾丘露薇

闾丘露薇指出,当下受众对包括电视媒体在内的传统媒体信任度的下降与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体现出信息流通自由的重要性,更是对新闻从业人员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的考验。

闾丘露薇:“你会看到在新闻自由越低的地方,对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传统媒体的信任度肯定是会往下走的。因为在一个信息自由的社会,透明度以及自由度比较高的一个社会,它就会让媒体有发挥的空间,让它更有空间能够去真正的成为一个媒体,而不是一个宣传工具,或者只是一个赚钱的工具。

“对于记者来说,不被第三方的判断来影响你自己的判断,这是最基本的。所以对于记者来说,这个批判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避免被洗脑,避免被其他人的观点影响你自己的判断,而是自己在经过研究、经过自己的体验之后,然后依靠更多的资讯,自己来进行一个判断。这是对记者的一个最基本的一个要求。”

以上是《联合国新闻》特约记者杜佳根据对《凤凰卫视》前记者、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闾丘露薇的采访所做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