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修复!乌干达一世界遗产地被移出濒危名录

乌干达布干达国王的卡苏比陵。
教科文组织/Lazare Eloundou Assomo
乌干达布干达国王的卡苏比陵。

成功修复!乌干达一世界遗产地被移出濒危名录

文化与教育

经过多年的重建修复,曾经在大火中被毁的乌干达布干达国王的卡苏比陵目前已经恢复到了理想的保护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周二决定将该遗产地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非遗传承场所遭焚毁

布干达国王的卡苏比陵位于坎帕拉地区,占地近30公顷。遗产的大部分区域是按传统方法耕种的农田。山顶处是王陵的中心,卡巴卡王宫于1882年修建,后于1884 年改为王陵。该遗产于200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教科文组织指出,卡苏比陵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建筑,它还是布干达人的重要精神中心。传统和文化习俗在这里得到保存,使之成为守护他们信仰和身份认同的关键。

2010年,大火烧毁了布干达国王的卡苏比陵。随后,这处遗产地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方便制定强有力的重建方案,并提供国际财政援助通道。

社区是重建过程的核心

重建工作由乌干达政府牵头,实施过程与教科文组织密切合作,并得到国际社会的财政支持。

遗址于2023年夏顺利完成重建,目前王陵已恢复到理想的保护状态。周二,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国肯定了修复工作的成就,决定将其移出《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肯定了对王陵主建筑穆齐布-阿扎拉-姆帕恩加(Muzibu Azaala Mpanga)及守卫室布贾布卡拉(Bujjabukala)的修复工作,并高度认可为防止类似悲剧重现而做的改进,包括引进先进消防系统和培训当地社区志愿消防员。

委员会还向专程来利雅得出席会议的布干达首相表示祝贺,感谢当地社区为将传统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以及让所有居民参与重建进程所做的重要工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说:“成功重建有赖于集体努力:乌干达政府、乌国遗产专业人员,以及参与其中的当地社区都功不可没。这对整个国际社会来说是一个极好的消息,因为让非洲遗产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得到更好的体现是我们共同的首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