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三号F星成功发射 助力极端天气早期预警

风云三号F星成功发射。
汪江波
风云三号F星成功发射。

风云三号F星成功发射 助力极端天气早期预警

气候变化与环境

世界气象组织表示,今天上午11时47分,风云三号F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将进一步提升天气预报的时效和精度,为防灾减灾作出更大贡献。

风云三号F星将接替已“服役”近10年的风云三号C星在轨业务,在确保近地轨道气象卫星全球成像观测和大气垂直探测业务基础上,强化大气成分定量探测和气候变化监测,服务天气预报、大气化学和气候变化监测业务及研究。

风云三号F星效果图
中国航天科技公司第八研究院
风云三号F星效果图

载荷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F星是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中技术成熟的卫星,其装配的10台有效载荷配置和性能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包括全新研制的紫外高光谱臭氧天底探测仪和紫外高光谱臭氧临边探测仪两台载荷,微波成像仪、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和地球辐射收支仪等3台改进载荷以及5台继承载荷。

其中,紫外高光谱臭氧天底探测仪主要用于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气溶胶等关键要素的成像探测,能有效监测空气质量。

紫外高光谱臭氧临边探测仪则能通过临边方式观测大气对太阳紫外和可见光的散射,反演出大气臭氧垂直廓线,其数据主要用于气候变化、大气化学以及大气环境研究。

据悉,F星投入业务运行后,将生产包括图像类、云辐射类、海陆表类、大气参数类、大气成分类、空间天气类共计6类48种产品,包括全新研发的土壤冻融、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总量和廓线、气溶胶总量及指数等新型遥感产品。

风云卫星在轨效果图
中国航天科技公司第八研究院
风云卫星在轨效果图

多星组网观测

风云三号F星是一颗极地太阳同步上午轨道卫星,因天气系统在上、下午时段表现迥异,近地轨道卫星采用多星组网观测,能更好地获取时空均匀分布的探测资料。

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具有低轨气象卫星完备全球观测网的整体优势。

中国气象局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指挥、副局长曹晓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受访时表示,F星的观测资料和产品将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灾害监测、环境监测等重要领域,并与在轨的“下午星”风云三号D星、“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降水星”风云三号G星组网观测,持续发挥作用。

下一阶段,F星将按照“边测试、边应用、边服务”的原则开展在轨测试,在充分验证卫星平台、载荷和星地一体化指标的同时,尽早发挥风云气象卫星在防灾减灾、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国际社会等方面的应用效益。

截至目前,中国共有9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持续为全球129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

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组网观测示意图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风云三号系列卫星组网观测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