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专题】蝉联可持续发展目标领袖,云南青年在联合国畅谈应对气候变化

2023 年 4 月,来自中国的三名青年代表谢璨阳、王翰元和柳济琛(从左至右)参加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
谢璨阳
2023 年 4 月,来自中国的三名青年代表谢璨阳、王翰元和柳济琛(从左至右)参加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青年论坛。

【音频专题】蝉联可持续发展目标领袖,云南青年在联合国畅谈应对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目标

从2020年开始,联合国每两年从全球青年中遴选出 17 位杰出的变革者,将他们命名为“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以表彰他们为努力解决世界上一些最紧迫问题所做的努力,以及在促进实现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上所展现的领导力。2020年第一届青年领袖中唯一一位中国人是来自云南的柳济琛。两年后的2022年,第二届青年领袖中唯一的中国代表仍然是一位云南姑娘王翰元。在本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召开一年一度的青年论坛期间,《联合国新闻》的黄莉玲采访了两位青年领袖,以及同为云南人的教科文组织推荐青年代表谢璨阳。

联合国新闻:翰元,请你给我们做一个自我介绍。

王翰元:大家好,我叫王翰元,英文名字叫Karen,我是云南大理人,我是白族。我现在是自己在做气候创业,这是我第二个创业项目。第一个创业项目叫碳中宝,现在我们在做一个叫Climind(蓝点起源)的公司,用人工智能的方式——现在大家可能都知道大语言模型和ChatGPT,我们希望能够用人工智能帮大家了解气候问题。

除了创业之外,我也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气候金融研究院,是唯一一个来自亚洲的研究助理。然后也很期待马上我会去清华的苏世民书院学习。

联合国新闻:济琛。

柳济琛:大家好,我叫柳济琛。目前是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在读的研究生。我也是光盘打卡平台的创办人,在2018年开始了这个社会企业,通过这个AI(人工智能)技术来鼓励公众减少食物,(食物)光盘就可以获得积分奖励,目前已经累计了一千多万的用户。

2020年我也很荣幸正式入选,成为第一位来自中国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这次我非常高兴能够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的一员,来到联合国青年论坛。

秘书长古特雷斯和常务副秘书长穆罕默德会见 2022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
青年特使办公室 / Joel Sheakoski
秘书长古特雷斯和常务副秘书长穆罕默德会见 2022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

联合国新闻:璨阳也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

谢璨阳:大家好,我叫谢璨阳。我目前是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我目前在清华大学的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做学生的研究助理,我们日常的工作主要是支持国家部委还有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提供一些研究方面的工作。此外,我也在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参与一些青年气候领导力的培训项目。

联合国新闻:你们三位都选择了从气候变化着手来推动可持续发展。为什么你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王翰元:这次来联合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是这一届获选来自中国唯一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大家知道可持续发展目标13  是气候变化。其实从小在像大理这样的城市长大的话,(不会觉得)环境是一个问题。后来我在香港读书的时候,到不同的城市工作学习后发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这么漂亮,适于生活生存的。我希望选择的行业是一个我接下来能够去做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行业,气候刚好就是在一个非常紧迫的背景之下,然后我们的解决方案其实没有那么多,有非常多的问题去解决,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比较有使命感的一个行业。

柳济琛:我的家乡可能也给我带来了一种叫比较朴素自然的这种生态文明的思想观念吧。我一直觉得浪费是一件不可以理解的事情,所以当我看到食堂有大量的食物被浪费,我觉得需要做一些事情。

后来在一个餐厅看到他们对光盘的顾客的奖励,积累到一定的光盘次数,就可以兑换一些免费的菜品。当时我忽然就觉得这个方式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扩大,然后就创建了光盘打卡这个APP,让更多公众通过这种科技加公益加奖励的形式来亲身践行光盘行动。其实光盘本身也是助力于公众减少个人的碳足迹。

后来在研究生阶段,我研究的课题也主要就是工业脱碳的进程。我觉得这个议题对于当下的中国应该是我们实现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命题。

联合国新闻:你觉得在中国要实现工业脱碳现在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柳济琛:我觉得要实现工业脱碳,一个很重要的是能源的转型。现在中国的能源是重煤,应该说尽管很多地方新能源发展也很快,但是还是要解决新能源消纳的一个问题。  比如说我们云南可能有比较好的水电的基础,所以现在正在做西电东送,未来应该要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

联合国新闻:璨阳,为什么你会这么着迷于气候变化?

谢璨阳:其实也是我的家乡带给我的。我是云南楚雄人,我从小在云南和四川交界的一个农村长大。从小就发现我们当地的村民会需要根据这个多变的天气不断的来调整农作物种植的模式和习惯。后来我才了解到,这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适应行动。所以其实从小我在家乡的一些见闻就给我在未来探索气候变化这个领域埋下了一个种子。  

在我本科阶段我的专业背景是环境工程和科学,在这里面气候变化其实是一个全球环境问题,它是集科学、工程、政策、管理等多个学科为一体的一个交叉的学科。我本人也是对探索一些交叉性的问题很感兴趣,所以在大一的时候,因为上了我现在研究生导师的这门课,所以就对气候变化问题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  

202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柳济琛正在北京参加联合国日活动。
联合国驻华代表处
202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柳济琛正在北京参加联合国日活动。

  

联合国新闻:我接下来有一个问题要问翰元,你做了气候方面的一个企业,叫碳中宝。碳中宝是致力于气候变化问题的哪一方面?

王翰元:碳中宝英文名字Carbonbase。这是2020年开始,我和另外一个好朋友(Max Song),他也是苏世民第一届的学者,当时做的是碳足迹的计算(软件)。它的重要性在于我知道排放了(多少),我才知道怎么去治理。

在做了两年之后的话,我发现单纯地去为企业去做碳足迹计算,其实没有直接能够去影响到他们的行为,(当然碳足迹计算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启发了我做现在的这个项目叫Climind (蓝点起源)。我们相当于做一个超级助手和一个超级咨询,它能够去学习网上这些可信的所有的资料,然后你能够以问答的方式去获取到信息。我们处在一个科技非常发达的时候,我们有前所未有的一些工具能够去解决问题,AI其实是其中一个。

联合国新闻:刚才你提到了,人们只有知道自己的碳足迹才会去采取行动,你能给我们举一个例子,你们的企业怎么样帮助企业或者个人消除这种信息方面的差距,从而能够促使他们去行动?

王翰元:我想举一个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这个行业里面大家会很熟悉的例子。气候变化有一个报告,叫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定时地去发布一些基于科学的研究结果,这个报告其实它有不同的语言,包括也有中文的,每一份报告都是上千页,这些是非常有价值的科学研究发现,因为它真的每一行都是由几百个上千个科学家逐字地审阅。

我发现一个问题是,我周围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从头到尾全部读过这些报告的。我们其实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去写报告读报告,而一些很好的结论和这些科学家的建议其实没有很好地被采纳,比如说在公司层面。

之所以提到公司是因为没有一个国家有这么庞大的资金能够去完全解决气候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私营部门的参与。但是我们私营部门参与的话,一定要考虑它本身的发展问题。所以我觉得中间这个(信息差)——就像有了搜索、有了谷歌以后,其实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就变了。我们其实希望能够去改变获取信息的方式,把这些很好的一些气候领域的方案给到每个人。我觉得这其实是看起来很小的一步,但是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王翰元,17位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2022)之一。
青年特使办公室 / Joel Sheakoski
王翰元,17位可持续发展目标青年领袖(2022)之一。

联合国新闻:璨阳,你也参加过联合国的气候变化大会——去年在埃及的时候。根据你对这个气候变化大会的观察,你觉得如果说是有一个东西让你觉得特别的困扰,国际社会不能向前迈进、你正在思索,要为它去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那这个问题是什么?

谢璨阳:参与联合国气候大会对我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因为不管是在谈判场内,还是在谈判场外,每天都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发生,每一刻都是瞬息万变的。

我作为一位青年学者,我其实最困惑的还是我们青年在实质性地参与气候行动和转型的过程当中究竟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目前不管是在多边的场合,还是在其他的一些青年主导的论坛或者活动里,我们都会去呼吁青年要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我们都会去呼吁政策制定者,你们要听到青年的声音。但是其实我们心里都知道,青年一方面个人能力还不是特别的过硬,另一方面他所掌握的社会资源,也没有我们现在的这一代中间的领导者多。那我们去呼吁青年来参与气候行动,背后的考虑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能够怎么样更好的去支持青年来实质性的参与相关的转型和活动?

我举个特别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的谈判里面其实很少有国家会去专门设置一些青年代表的席位来参与国家间、政府间的多边谈判。特别是这些核心议题的谈判,比如说像《巴黎协定》里面的全球盘点,比如说像(旨在为以碳市场为主的国际气候治理合作机制敲定细则的)第六条,比如说其他的一些和能源减缓相关的很重要的议题的谈判。

现在很多的青年参与的谈判其实是,ACE议题(Action for Climate Empowerment气候赋能行动),这主要是关于青年、妇女,还有其他一些脆弱群体的赋能的问题。但其实在我们从事全球气候治理相关研究的研究者的眼里看来,这个实质上的重要性并没有前面的这些议题这么重要。那我们怎么才能让青年参与到这些最重要的话题的讨论当中?这也是我在去年参加联合国气候大会时最让我困惑的一点。

谢璨阳在第27届气候变化大会上参加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边会。
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
谢璨阳在第27届气候变化大会上参加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边会。

联合国新闻:接下来我有一个问题要问济琛。不管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好,还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好像人类都走在一条并不乐观的  轨道之上。可持续发展目标现在基本上是处于脱轨的状态。气候变化行动呢,也是不利的。秘书长预测,如果照现在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到本世纪末不是升温1.5摄氏度,而是必定会升温超过2摄氏度。面对这样的困境和挑战,你是怎么想的?年轻人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去取得突破?如果说有一个点你觉得特别重要的话,那是什么?

柳济琛:可持续发展目标是人类未来的一个规划蓝图,它有170多个子目标,即便我们短期不能实现,但它也是一个根本性的蓝图,有了这样一个大的蓝图,我们才能真正把全人类的合力聚集到一起。

以中国为例,尤其是2020年,我们国家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不管是十三五还是十四五的计划中,我们也看到其实是在稳步地推进节奏的。在十三五(计划)中谈到了能效、碳排放强度的下降。我们会发现政府真的是能够有力地去推动这些目标的实现,可以看到基本上达成的相应数值都会比原定的目标略高一些。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信心,尽管说可能短期挑战很大,但是更长更长远的来看,随着种种技术工具、政策工具、金融工具的配合使用,这些问题并不是无解的。最重要的还是有一个共同协同推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其实有很重要的作用。青年是一个极其巨大的群体。当下我们说是历史上青年人口最多、占比最高的一个历时期,有整整18亿的年轻人。他们如果能作为一个整体调动起来,可以发挥更大的潜力。

那比如说我们的光盘打卡,其实只是一个很小的行动,就是吃完饭之后光盘,但是我们通过科技的工具,加上社交媒体,把青年群体的力量动员起来、集中起来,我们的一次活动就能让数十万青年人一起加入到光盘行动之中,累计到目前,所有的用户已经贡献了上亿次的光盘打卡次数,相当于减少1万5000多吨的碳排放。

所以如果说我们能够真正的形成合力,让更多的青年人参与,那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真的是有迹可循的。

“光盘打卡”开展的校园倡导活动。
光盘打卡
“光盘打卡”开展的校园倡导活动。

联合国新闻:我今天特别荣幸,作为一个云南人,在我的录音间里面迎来了三位来自云南的优秀青年,你们来到联合国这个论坛上发表自己的声音。最后,能不能邀请你们用自己的家乡话对我们云南的听众说几句话呢?

王翰元:云南其实不只是在气候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上面都有一个很独特的位置,去年生物多样性大会的前半部分其实也是在昆明召,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云南有很好的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希望有更多比我们小的学弟学妹能够找到一个很有使命感的(事业),不一定是气候变化,但气候变化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方向。

柳济琛:我觉得我们云南在可持续发展目标这个议题上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国家给我们云南的定位是生态文明的排头兵,实际上生态文明它就是17个发展目标的一个集中体现。所以,我相信未来我们云南不只是在中国,甚至在全球都能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啊。我们更多的一些示范区,希望能越做越好。

谢璨阳:其实我们云南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上的这个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我们的生态环境非常的优美。而且我觉得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我们的环境,其实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家乡,为了我们整个人类的地球,也是为了我们能够在未来以一种更可持续的方式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我觉得我们出生在云南的青年希望能够在之后、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议题下,为全球、为云南做出一些自己的贡献。

联合国新闻:我也来凑个热闹。希望你们作为年轻人在探索自己的事业的过程当中,给我们的世界、给我们中国、给我们云南带来更多更好的变化。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