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湿地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恢复湿地

鸟瞰中国的一处湿地。
开发署中国办事处
鸟瞰中国的一处湿地。

世界湿地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恢复湿地

气候变化与环境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全球湿地遭到污染且日益退化。过去50年间,全球湿地减少了35%,这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2月2日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呼吁各国政府提高政治意愿,并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恢复湿地。

湿地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以及其所提供的惠益和服务对人类至关重要。湿地只占地球陆地表面积的7%左右,但却蕴含着40%的生物多样性,而且能够净化污水、储存碳、减少洪灾和风暴、为人们提供生计、促进生态旅游并增进人类的福祉。

危险的发展

然而,在过去50年间,全球的湿地减少了35%,这一趋势自2000年以来更为明显。据预测,截至本世纪末,20%-90%(取决于气候危机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幅度)的沿海湿地将会消失。这一危险的发展趋势必须得到扭转。

环境署海洋与淡水处负责人卡瓦略(Leticia Carvalho)表示:“我们必须停止鼓励毁林和加剧湿地退化的政策和补贴,并积极采取措施,恢复森林和湿地。同时,我们必须引导并促进致力于保护生态系统的投资,并鼓励私营部门选择不涉及毁林和湿地破坏的供应链。”

解决湿地减少问题

目前,联合国以及各会员国已采取行动,致力于解决湿地减少的问题。2022年3月,各国在联合国环境大会上通过了致力于保护湖泊以及寻求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的决议,为未来落实地方和国家的保护措施奠定基础;2022年11月,《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提高了湿地的重要性及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关键作用;2022年12月,各国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达成协议,承诺恢复30%退化的内陆水体,并保障健康的淡水生态系统。

此外,许多国家已经采取了恢复湿地的措施。例如,中国发起了多项恢复湿地的倡议,包括建设海绵城市。英国发起大北方沼泽 (Great North Bog) 倡议,致力于修复英格兰北部7000多平方公里退化的沼泽。

2022年12月,阿根廷通过了致力于永久保护米特雷半岛的法律。该半岛拥有广阔的海藻林和泥炭地,构成了阿根廷最大的碳汇。新保护区大约和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一样大,专家称该保护区的设立标志着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一步。

资金和政治意愿是关键

环境署指出,要想持续推进恢复湿地的进展,充足的资金和政治意愿是关键。全球需要在2025年前每年投入3840亿美元的资金以推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减缓气候变化、促进生物多样性以及阻止土地退化的目标。然而,当前全球在该领域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足,每年仅有1540亿美元,不到目标资金的一半。

对此,卡瓦略表示:“我们必须即刻采取措施,促进国际团结,加强能力建设,并投入更多的资金。”

联合国副秘书长兼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赛奥 (Ibrahim Thiaw) 也呼吁道:“我们必须投资于湿地恢复和再生。这要求政府、民间社会、私营部门携手努力。我们要研发创新科技,建设有利于高效管理的基础设施,并建立支持湿地恢复的资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