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家,归属,大屠杀

Unsplash/Jean Carlo Emer  位于波兰的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
Unsplash/Jean Carlo Emer
Unsplash/Jean Carlo Emer 位于波兰的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

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家,归属,大屠杀

和平与安全

2023年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1月27日)的主题是“家和归属”,自1933年纳粹党控制德国以后,犹太公民就被系统性地剥夺了这两个概念。

1933年,希特勒开始将纳粹党的核心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付诸实践,划分出他们认为的能够称德国为“家”、“归属”于德国的人。

为此,他们不仅颁布了法律,将犹太人定义为社会异类,将他们排除在外,而且还发起了散布错误信息和仇恨言论的运动,诋毁犹太人,不把犹太人当人,并纵容破坏犹太人的礼拜场所、生计和家园的恐怖行径。

当时,德国以统一德意志民族为借口,在欧洲掠夺领土,并同样在被占领的国家进行类似的系统性宣传活动。

在波兰的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里,来自喀尔巴阡鲁塞尼亚的犹太人被迫接受遴选程序。
美国大屠杀纪念博物馆/Yad Vashem
在波兰的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里,来自喀尔巴阡鲁塞尼亚的犹太人被迫接受遴选程序。

“缄默”纵容了纳粹的暴行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的致辞中表示,大屠杀是数千年来反犹太仇恨的顶点。对于纳粹的暴行,许多人选择袖手旁观。

他说:“让纳粹横行的,是国内国外的一片缄默。” 当时仇恨言论与虚假信息满天飞;人权与法治遭蔑视;暴力和种族优越论被美化;民主和多样性受鄙弃。但许多人对此熟视无睹。

古特雷斯以古鉴今说道:“今天,经济不满情绪和政治不稳定因素日益累积、白人至上恐怖主义不断升级、仇恨和宗教偏执行为急剧增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勇于发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活在佛罗伦萨流离失所者营地的无国籍犹太儿童制作的玩偶在联合国总部展出。
联合国新闻/Conor Lennon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活在佛罗伦萨流离失所者营地的无国籍犹太儿童制作的玩偶在联合国总部展出。

世界末日之后

联合国大屠杀外联方案今年1月和2月围绕“家和归属”这一主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包括1月27日的纪念仪式。

目前“世界末日之后:流离失所者和流离失所者营地”展览从即日起至2月23日在联合国展出。该展览主要讲述了犹太难民分散在欧洲各地、急需帮助的经历,展示了联合国和意地绪犹太研究所的文件和照片,并解释了为重新安置因战争和大屠杀而流离失所的人而设立的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发挥的作用。

除了难民的相关故事和照片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几件文物,包括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生活在佛罗伦萨流离失所者营地的无国籍犹太儿童制作的玩偶。

错误信息、刻板印象和反犹太主义

时至今日,因冲突和迫害而导致的流离失所依然常见,错误信息和仇恨言论通过互联网在世界各地迅速传播,持续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流离失所者和流离失所者营地”展览的一旁是题为“#假象:揭穿成见的危险”的展览,展示了纳粹用来诋毁犹太人、罗姆人、移民、性少数群体以及其他群体的刻板印象、错误信息和阴谋论。

该展览将持续到2月20日,旨在激励观众采取行动,揭穿那些继续分裂和分化我们世界的谎言。这两个展览都鼓励观众将其与当今的反犹太主义进行比较。

在联合国总部展出的一本反犹太主义儿童读物《毒蘑菇》“Der Giftpilz”。

《大屠杀受害者名单录》

即日起至2月17日,访问联合国的游客还可以看到犹太大屠杀纪念馆(Yad Vashem)的《大屠杀受害者名单录》,该书按字母顺序详细介绍了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目前记录和确认的约480万大屠杀受害者的姓名。

在可能的情况下,《名单录》记录了受害者的出生日期、家乡和死亡地点。

这些名字来自犹太大屠杀纪念馆的“证词页”(用于记录犹太大屠杀受难者人生简介的系列表格)以及在大屠杀期间和之后汇编的各种名单,经由纪念馆的专家审查。

在今天的展览开幕仪式上,古特雷斯回忆道,1930年代,纳粹强迫德国的犹太人冠上新的中间名,男性名字前需加上“伊斯拉埃尔” (Israel),女性则需加上“萨拉” (Sarah)。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囚犯受到了更加非人的对待:当他们抵达集中营时,他们的原名被抹去,换而在前臂上烙上一个数字作为他们新的称谓。

古特雷斯表示:“这个展览呼吁我们即刻采取行动。目前仍约有100万名受难者身份不详,我们的时间所剩不多了。这个展览还呼吁我们永远铭记大屠杀:随着大屠杀的直击证人越来越少,我们需要寻找新的方式,将缅怀大屠杀受难者的火炬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