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5周年 联合国强调 “灾难无国界”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上建造的一块保护性外壳。
图片: Oleksandr Syrota
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上建造的一块保护性外壳。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35周年 联合国强调 “灾难无国界”

健康及卫生

1986年的4月26日,位于前苏联乌克兰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爆炸,造成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在国际切尔诺贝利灾难纪念日之际,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提醒人们,“灾难无国界”。

35年前的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反应堆关闭了20秒钟,造成了压力上升,引发了化学爆炸,将近520种危险的放射性核素释放到了大气中。结果,前苏联的大部分地区受到了污染;受污染地区跨越了目前的白俄罗斯、乌克兰和俄罗斯。这三个国家有近840万人受到了辐射。

古特雷斯在纪念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35周年的致辞中指出,这次事故发生后约三十五万人被迫离开位于重污染区的家园,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深度的伤害和持久影响。他们的苦难绝不应被忘记。

他表示,联合国对白俄罗斯政府、俄罗斯联邦政府、乌克兰政府领导的恢复行动表示赞赏,并赞扬科学家们开展工作,筛选证据,提供重要分析结果,为应急规划和降低风险提供依据。

自1986年以来,联合国协同民间社会、国际伙伴、捐助者为解决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人民的需要提供了帮助,先是提供了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然后为恢复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长期的支持

尽管联合国从一开始就在帮助切尔诺贝利周边地区的人民,但事故发生四年后的1990年,前苏联政府才承认需要国际援助。

同一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呼吁“开展国际合作,以解决和减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后果”。 这开启了联合国对恢复工作的参与。

2002年,联合国宣布转变切尔诺贝利战略,将新的重点放在长期发展方法上。

2019年,一个覆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旧掩体的新掩体建成竣工,并交付乌克兰政府。 来自超过45个国家的22亿欧元捐款使得该项目成为了现实。

联合国表示,这一里程碑是核安全领域国际合作方面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项目之一。

借鉴灾后复苏经验

古特雷斯说:“我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直接受灾地区经营的中小企业已从2002年的两千家增加至今天的三万七千家。数以千计的当地居民、社区领袖、医生接受了关于健康风险和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培训。”

他指出,切尔诺贝利灾难是由政府协同学术界、民间社会及其他方面为了共同利益而控制住的。这为今天应对新冠大流行的行动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

古特雷斯强调,“灾难无国界。但我们能够携起手来,努力预防和遏制灾难,为所有需要帮助者提供支持,并实现强有力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