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结束利比亚有罪不罚现象迫在眉睫

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结束利比亚有罪不罚现象迫在眉睫
本苏达根据安理会决议的规定,向安理会提交了关于利比亚局势的第十九次报告。
平民伤亡
本苏达表示,在过去的一年多当中,她的办公室特别关切大量平民伤亡,据报这些伤亡主要由空袭和炮击造成。
她重申,根据《罗马规约》,故意针对平民人口或没有直接参与敌对行动的平民个人发动袭击是一种战争罪。同样,《罗马规约》禁止在医院和其他受国际法律保护的建筑(如宗教或教育建筑)不是军事目标时,故意指挥对这些建筑的袭击。即使涉及军事目标,相称性原则也适用。
任意拘留和虐待
本苏达表示,试图通过利比亚过境的移民和难民遭到任意拘留和严重虐待的问题仍然是一大关切。被拘留者不仅涉及移民和难民,还影响到利比亚各地监狱和拘留中心的成千上万其他被拘留者。
她表示,最新数字表明,未经正当程序拘留人员的现象非常普遍。许多人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被拘留,或者被剥夺了履行基本程序的权利。
本苏达指出,没有得到法律适当保护的被拘留者更有可能遭受严重形式的虐待,包括谋杀、酷刑、强奸和其他形式的性暴力。检察官办公室获得的信息表明,这种犯罪非常普遍。

强迫失踪
本苏达表示,强迫失踪这一危害人类罪意味着拒绝提供关于被国家或政治组织逮捕和拘留的人的命运或下落的信息,或在国家或政治组织的授权、支持或者默许下被逮捕和拘留的人的命运或下落的信息。
她表示,强迫失踪给失踪人员的家人带来严重痛苦,还会在社会内部传播恐怖。当针对社会知名人士,如政治活动家、人权维护者和记者时,它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即不同意见的声音将不会被容忍。
赛义夫·卡扎菲案件
本苏达表示,利比亚前国家领导人卡扎菲的次子赛义夫·卡扎菲案件可受理性的第二轮诉讼现已结束。2020年3月9日,上诉分庭一致裁定,国际刑事法院可以受理卡扎菲的案件。因此,对赛义夫的逮捕令仍然可以执行,利比亚仍然有义务逮捕赛义夫并将他移交给国际刑事法院。
2011年6月27日,卡扎菲、赛义夫以及情报部门负责人塞努西被国际刑事法院以“危害人类罪”的罪名通缉。
2011年11月19日,利比亚过渡委员会宣布,执政当局武装在利比亚南部小镇奥巴里成功抓获赛义夫。2017年6月9日,利比亚武装组织宣布释放被东部政府赦免的赛义夫。
本苏达表示,如果不逮捕和移交国际刑事法院通缉的嫌犯,司法进程就无法取得进一步进展,利比亚人民要求伸张正义的呼声就无法得到重视。她强调,伸张正义对利比亚的法治和稳定至关重要。在适当的情况下,对这种罪行的责任追究必须延伸到当权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