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权专家:政府和互联网公司未能恰当应对网上仇恨的挑战

政府和互联网公司未能应对打击网上仇恨的挑战。
Unsplash/Priscilla du Preez
政府和互联网公司未能应对打击网上仇恨的挑战。

联合国人权专家:政府和互联网公司未能恰当应对网上仇恨的挑战

人权

联合国见解和言论自由问题特别报告员在一份加强打击网上仇恨的法律标准的里程碑式报告中呼吁各国政府和公司摈弃不符合标准的政策和不相一致的执法方式,使其反对“仇恨言论”的法律和做法与国际人权法相吻合。

联合国见解和言论自由问题特别报告员戴维·凯伊(David Kaye)在今天提交给联合国大会的一份报告中说:“网络仇恨的盛行给每个人带来了挑战,首先是成为主要受攻击目标的被边缘化的个人。不幸的是,国家和公司未能阻止‘仇恨言论’成为下一个‘虚假新闻’,这一说法是一个含糊不清、政治化的术语,容易受到政府滥用和公司自由裁量权的影响。”

凯伊表示,“网上仇恨尽管发生在网上,但同样有害。相反,网上仇恨以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可以煽动严重的网下伤害。”

凯伊在报告中敦促各国履行其义务,以主要人权条约以及人权事务委员会对人权法的解释为准绳。他特别关注政府以“亵渎”为幌子,使用“仇恨言论”来限制合法言论,或未能根据人权法关于合法性、必要性和相称性以及合理性的严格标准来界定和执行“仇恨言论”规则。

 

联合国言论自由权特别报告员凯伊。
联合国图片/Rick Bajornas
联合国言论自由权特别报告员凯伊。

凯伊表示,政府和公众对网上仇恨有合理的担忧,但对公司施加问责的新法律没有达到基本标准,增加了这些私人行为者对公共规范具有的权力,并存在破坏言论自由和公共问责的风险。

凯伊同时认为,公司同样没有认真对待尊重人权的责任。仇恨内容正是在他们的平台上传播的,其传播受到追求关注和疯狂的传播商业模式和算法工具的刺激。这些公司对人权产生着巨大影响,但都没有按照《联合国工商业与人权指导原则》的要求阐明植根于人权法的政策。

凯伊的报告为公司根据人权法的基本原则解决网上仇恨提供了一个路线图。它特别指出,这些公司在产品开发的所有阶段缺乏人权影响评估,公司规则模糊,以及公司流程缺乏透明度。

凯伊表示,人权界与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经济中的其他公司进行了长期对话,然而,这些公司仍然顽固地坚持那些未能根据人权法基本准则阐明其行动的政策,无论是言论自由和隐私,还是禁止歧视、煽动暴力和促进公众参与。

互联网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际电信联盟图片/G. Anderson
互联网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凯伊表示,这些公司未能认识到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将股东利益置于公众利益之上,这种情况必须立即结束,而这份报告则为公司提供了改变方向的工具。

凯伊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法学院的法学教授,专注于国际人权法和国际人道主义法的研究, 他是美国国际法协会和外交关系理事会的成员。

特别报告员和工作组是人权理事会特别程序的一部分。特别程序是联合国人权系统中最大的独立专家机构,是人权理事会独立实况调查和监测机制的总称,处理世界各地的具体国家局势或专题问题。特别程序专家在自愿的基础上工作。他们不是联合国工作人员,也不在联合国领取工资。他们独立于任何政府或组织,以个人身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