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过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即将访问莫桑比克考察风灾恢复情况

据联合国估计,今年三月袭击莫桑比克中部的强热带气旋“伊代”共导致该国五个省的185万人受灾,在“伊代”最先登陆的港口城市贝拉,90%的基础设施被摧毁殆尽,而紧随其后于四月登陆的“肯尼斯”则影响了北部两个省的40多万人口。
两场热带气旋所带来的强降雨一度将莫桑比克变成了汪洋泽国,近26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洪水淹没,几乎相当于整个卢森堡的国土面积。
上月,莫桑比克举行了一场认捐会议,希望募集32亿美元资金用于灾区重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前呼吁各国拿出实际行动,支持受到这场“非洲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影响的百姓。会议最终募得了12亿美元的捐款承诺。
在莫桑比克的第二大城市贝拉,3月14日晚间的最高风速一度达到每小时195公里,穆提佐一家的铁皮屋顶被卷走,全家人——62岁的劳林达,她的两个成年子女特蕾莎和恩内斯托,特蕾莎一岁的孩子和多年前领养的两个少年只得紧紧抱在一起躲避。
特蕾莎开在隔壁的发廊被整个吹飞,恩内斯托辛苦存钱买下的复印机和电脑彻底报废,劳林达用来种水稻的两小块农田也毁于一旦,和许多莫桑比克人一样,“伊代”让全家人的生计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如今,穆提佐一家仍然以境内流离失所者的身份居住在由学校改建而成的临时收容所内,由联合国机构与合作伙伴提供一日三餐,直到能够重建家园为止。联合国新闻记者到访时,一家人正在制作甜点上街贩卖,以获取一些收入。
在穆提佐一家居住的地区,还有一所古特雷斯即将访问的小学。学校现在大约有5000个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由于教室有限,校长弗朗西斯科只得安排同学们分早中晚三批上课。
弗朗西斯科说,“风灾发生前,我们一直想要多建几间厕所,因为学校只有一间男厕所和一间女厕所。但现在,房顶才是我最关心的事情。”
一间去年刚刚由社区集资修建的教室屋顶被大风吹走,破裂的窗户也还没能补上,学生在开天窗的教室里顶着大太阳上课,几片破裂的残骸在他们的头顶上摇晃。
全校的五间教室只有一间安然无恙地挺过了“伊代”,那是由联合国人居署修建的,今年二月刚刚完工,在设计施工期间特别加强了抗灾能力。
10岁的伊万尼达正在这间教室里学习她最喜欢的葡萄牙语。她说,大风刮起来的时候,自己“非常害怕”,但风灾过后才两个星期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和朋友们在一起上课,能让她不再去想那个可怕的晚上,现在,她最希望学校的新屋顶能赶快盖好。
“伊代”登陆的贝拉市内已经清理干净,40多辆由私营企业提供的卡车运走了所有的垃圾。在受到“伊代”影响的地区,持续三个月的紧急食品发放已经结束,“肯尼斯”受灾地区的食品发放也将在这个月底完成。
世界粮食计划署“伊代”紧急协调员罗德里格斯表示,迄今为止,该署已经为160万人提供了粮食援助,在明年三月下一个收获季节来临前,该机构还将为大约60到70万脆弱人口提供第二轮食品供应,所需的花费大约是1.1亿美元。
收容灾民的临时住所也在逐渐关闭,大约4万6000名受“伊代”影响的百姓和1300名受“肯尼斯”影响的百姓将迁往永久性的重新安置点。
26岁的奥藤莎就是其中之一,她不会再返回从前居住的地方,“我原先的家里已经什么都不剩了”。
她现在住在贝拉以北一处名叫曼德鲁兹(Mandruzi)的营地里,距离贝拉大约有40分钟的车程,营地内共有370多户家庭,全都住在由联合国难民署、国际移民组织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提供的帐篷里,许多人都来自贝拉附近常年遭受洪水侵袭、已经不再适宜居住的村庄。
奥藤莎的三个孩子已经开始在营地内由联合国支持开办的学校里上学,但奥藤莎担心这并不是正式的学校,孩子们可能没法顺利拿到毕业证书继续升学。
离开避难中心后,不再有联合国等机构发放的粮食,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奥藤莎在短短几周时间里就在帐篷周围种上了豆子、红薯和洋葱等各类蔬菜,甚至还收获了一些绿叶菜。
奥藤莎说,“能有一片自己的土地一直是我的梦想”,风灾来临,孩子们被迫和陌生人一起睡在拥挤的房间里的时候,她“一直在哭”,一直在祈祷“能有一小片属于自己的土地,能有一个让我和孩子们安全生活的地方”。
如今,她希望能有一些建筑材料,这样就能自己盖起房子了,还能在房前种上漂亮的绣球花——她的名字奥藤莎(Hortênsia),在葡语中就是绣球花的意思。“想想看,在经过这么多灾难之后,能有一幢自己的房子,还有鲜花?绝对是所有人都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