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人口基金敦促结束产科瘘患者面对的“羞耻、孤立和隔离”

产科瘘是妇女在分娩时由于分娩时间过长或难产而未得到治疗的情况下,出现于产道和膀胱或直肠间的瘘孔。患者的典型病症之一是大小便失禁。
在5月23日根除产科瘘国际日,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纳塔利娅·卡内姆表示, 世界上成千上万患有产科瘘的女性和女孩面临着羞耻、孤立和隔离。
产科瘘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不仅剥夺了她们的健康和尊严,而且也侵犯了她们的人权。——人口基金执行主任纳卡内姆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约有5万到10万个新产科瘘病例,但大多数病例发生在生活贫困的女性中,在她们所生活的文化中,女性的地位和自尊几乎完全取决于婚姻和生育能力。
卡内姆表示,受这种可以预防并大部分可治疗的疾病影响的女孩和妇女,经常受到慢性尿失禁的困扰。她们忍受着抑郁、社会孤立和贫困加剧之苦,而许多妇女多年来一直生活在这种状况中,因为她们负担不起治疗费用。
治疗产科瘘的平均费用,包括手术、术后护理和康复支持,每位患者需要约300美元。 卡内姆指出,“产科瘘问题的持续存在表明卫生系统根本未能满足女性的基本需求”。
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执行主任卡内姆呼吁增加投资和支持,以消除产科瘘。她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的医疗,不仅剥夺了她们的健康和尊严,而且也侵犯了她们的人权。”
人口基金领导了“根除产科瘘运动”。自2003年以来,人口基金已经支持了10万多次瘘管修复手术,惠及非洲、亚洲、阿拉伯地区和拉丁美洲55个国家的妇女和女孩,让她们重获希望并重建生活。
卡内姆指出,联合国会员国在联大2018年通过的一份决议中承诺在十年内消除产科瘘。他呼吁会员国通过投资、创新与合作伙伴关系兑现承诺。
预防和治疗产科瘘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第3项:确保健康生活,改善产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