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北京“治霾”20年历程——专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

联合国环境署表示,通过20年的不懈治理,北京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空气质量的改善,其成功经验为全球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型”。
查敏杰
联合国环境署表示,通过20年的不懈治理,北京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空气质量的改善,其成功经验为全球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型”。

【专题报道】北京“治霾”20年历程——专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

气候变化与环境

不知从何时起,“雾霾锁京城”成了每年冬季的“新常态”,口罩和空气净化器跻身热门商品,百姓嘴边时常挂着“PM2.5”这样的气象术语,“空气污染”成了中国和首都北京的一块心病。

然而,在经历了暂时性的“APEC蓝”和“G20蓝”之后,从去年开始,无论是北京的市民还是国内外的媒体,都纷纷表示北京的天蓝了,空气也好多了。联合国环境署在今年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也给出了同样的结论,甚至赞扬北京的空气污染治理经验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型”。

那么北京如今的空气质量究竟如何,20年的治理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经验,又有哪些方面仍需努力,带着这些问题,联合国新闻采访了环境署报告的主要作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教授。请听钱思文的报道。

 

北京秋冬季节频现“雾霾天”说明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
世界银行图片/Wu Zhiyi
北京秋冬季节频现“雾霾天”说明治理空气污染刻不容缓。

 

这份题为《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的报告由联合国环境署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共同发布,由数十名国内外专家历时两年完成,分析了北京在1998-2017年间的空气治理措施和效果。

贺教授表示,过去20年来,北京的经济总量增长了10倍,机动车数量增长3.5倍,能耗增长近90%,人口增长近80%,快速的发展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压力。

贺克斌:“压力主要来自于四大方面,一是燃煤相关的污染物排放,无论是发电的、工业的还是民用的燃煤,在过去20年当中,特别是早期的时候消耗量非常大。北京在1998年的时候,整个城市每年会消耗2800万吨的煤。第二是机动车,尤其是物流货运卡车的量大大增加。第三是工业,在2008年以前有首都钢铁公司炼钢,现在北京东郊还有焦化和化工园区。第四就是建筑和各类道路扬尘。”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报告主要作者贺克斌教授。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图片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报告主要作者贺克斌教授。

 

为了应对上述四个方面的污染压力,尤其是作为核心的燃煤和机动车所带来的空气污染,北京从1998年起,根据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制订了一系列空气改善计划,将相关措施纳入地方立法,同时配合全市1000多个空气监测站的实时数据,及时评估执行效果。

贺克斌:“北京的燃煤消耗从1998年的2800万吨,逐渐降到了现在的400万吨,而且还在继续减少,接近200-300万吨的水平。目前中国在燃煤发电过程中使用的是‘超低排放’标准,通过清洁燃煤降低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做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在机动车方面,北京则是中国最早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城市,早于其他国内城市1-2年。”

此外,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通过经济补偿政策鼓励环保减排,而北京市民的鼎力支持也是“治污”工作的坚强后盾。

贺克斌:“通过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动员全社会,北京提出了‘共治共享’,也就是共同治理、共同享受蓝天的计划,公众的参与和支持力度一直非常强,20年的改善工作才能持续地产生效果。”

 

北京市主要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1998-2017年
原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图片
北京市主要空气污染物年均浓度变化,1998-2017年

 

1998-2017年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效益(表一)。
清华大学图片
1998-2017年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效益(表一)。

 

1998-2017年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效益(续表)。
清华大学图片
1998-2017年北京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措施效益(续表)。

 

 

贺教授表示,目前,北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10等主要污染物的浓度都出现了显著下降。

贺克斌:“特别明显的就是在1998-2017年间,二氧化硫的浓度下降了93%。北京在1998年的时候,冬季的二氧化硫水平还会达到120多,但是去年的年平均二氧化硫只有6,从100多降到了个位数,说明燃煤治理显示了非常强的效果。二氧化氮从1998年以来下降了38%,PM10也下降了55%。”

而中国百姓最为关心的PM2.5,自2013年列入国家标准开始监测后,也呈现逐步改善的趋势。2013年那些一周连发四次雾霾预警,数十条高速公路被迫封闭,雾霾天数创下纪录的日子,终于成为了过去。

贺克斌:“PM2.5在2013-17年间下降了35%,在2013-18年间下降了42%。2013年,北京的PM2.5年平均值是89,去年已经降到了51,特别是在冬季的时候,降幅还是非常明显的。以前有一个词叫‘爆表’,是说PM2.5的浓度特别高,北京大概从前年开始,就已经控制住,没有出现‘爆表’的情况了,整个华北地区也逐渐地控制住了。

 

2013-2017年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PM2.5污染显著改善。
清华大学图片
2013-2017年北京市及周边地区的PM2.5污染显著改善。

 

1998-2017年北京市电厂的污染控制成效。
清华大学图片
1998-2017年北京市电厂的污染控制成效。

 

 

除了PM2.5的浓度降低,持续污染的天数也在减少。

贺克斌:“现在冬天来北京,污染的天气还是会有,但是已经明显的少了。从去年开始,北京就没有出现持续三天的雾霾了。PM2.5浓度处在中高水平的日子还是会有,但是持续时间也缩短了,所以整个的污染‘症状’正在明显的缓解,这个现象还是很清楚的。”

那么北京现在的空气质量究竟好不好,贺教授表示,这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贺克斌:“应该说跟自己的历史比,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像秋冬季重污染的天数,2013年的时候是58天,2018年只有6天,六年之中减少了43%。而空气优良的天数则增加了51天,从2013年的170多天,到2018年达到了227天,老百姓也明显地感觉到蓝天多了。”

 

黄昏时分的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倒映在湖心。
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图片
黄昏时分的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白塔倒映在湖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图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天坛。
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图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天坛。

 

 

然而,对比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准则,以及欧美国家的主要城市,现在的北京还有不小的差距。

贺克斌:“北京2018年的PM2.5年平均浓度是51,距离中国现行的国家标准,也就是世卫组织的最低标准35,还有比较大的距离。而欧盟28国的主要城市平均PM2.5水平还不到15,美国主要城市的平均水平是低于10的个位数,要跟这个来比的话,应该说北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努力。”

经历整整20年的治理却仍然未能赶上欧美国家的水平,贺教授表示,这和北京所在的华北地区,以及整个中国的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有关。

 

晴朗冬日的北京故宫角楼。
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图片
晴朗冬日的北京故宫角楼。

 

贺克斌:“跟以前比,我们确实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但毕竟中国还有庞大的工业体系,与欧美相比 ,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及每平方公里的排放强度仍然很高,特别是在华北地区。虽然北京的煤已经减的比较少了,但化石能源的使用比例还是比较高,周边的河北和山东等城市,煤的使用量还有70-80%。而在机动车方面,重型柴油车,目前的治理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在今年7月1日就会开始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国六’标准,虽然旧车的淘汰需要一个过程,但对北京来讲,也是可以减排的一个方面。”

而如果想要在更长的时间里实现更大幅度的改善,就需要从结构上做出根本性的调整。

贺克斌:“整个华北地区偏煤炭和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偏重化工业的产业结构,以及偏公路运输的交通结构,都是未来区域性调整的努力方向,这样才能使北京和整个地区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再往后,更长期的努力的话,就是要把‘治霾’和‘低碳’结合起来,把改善空气质量的国家目标,和履行《巴黎协定》的全球减碳目标结合起来,大幅度降低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

 

蓝天白云下的天坛祈年殿。
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图片
蓝天白云下的天坛祈年殿。

 

贺教授同时提醒,在PM2.5浓度下降的同时,国内部分城市的臭氧浓度正在悄然上升,这又给未来的空气治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贺克斌:“目前我们把比较多的注意力放在了PM2.5上,因为它直接影响到能见度,特别是在秋冬季。但我们同时也注意到,随着PM2.5的浓度降低,全国各个城市臭氧的浓度开始抬升。这在科学上有一定的相关性,PM2.5浓度降低使能见度变得更好,有利于臭氧的生成。在欧美国家的历史上,臭氧和PM2.5或是颗粒物的治理是分阶段进行的,而中国现在可能需要两者协同治理,如何抑制住臭氧的上升趋势,同时PM2.5还要持续地往下降,这可能是下一步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钱思文,纽约联合国总部报道。

 

注:今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将由中国主办,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主会场设在杭州。更多信息请关注世界环境日中文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