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难民署加强东南亚海上搁浅移徙者及寻求庇护者的救援行动

难民署22日在通报中指出,当天共有208名在海上搁浅的船民被缅甸当局允许上岸,并在联合国救援机构与当地政府共同搭建的接待中心获得了饮用水、食品、医疗救治及其他迫切所需的人道支持。难民署对这一积极进展表示欢迎和欣慰
据难民署统计,目前仍有2000多名偷渡者在孟加拉湾漂流,另有1500多人乘坐的船只搁浅在安达曼海附近水域。随着雨季日益临近,其安全和人道主义处境令人极为忧虑。难民署就此呼吁周边国家效仿缅甸,以拯救生命为优先工作,允许更多脆弱的难民及移徙者尽快上岸并获得人道救助。
自本周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政府宣布将向身处困境的海上移徙者及寻求庇护者提供支援以来,难民署一直与相关各方保持接触,为下一步的救援工作提供全力支持,同时为东南亚非正规海上移徙问题在中长期的妥善解决提供政策建议。与此同时,难民署加强了在印度尼西亚亚齐省(Aceh)和北苏门答腊省(North Sumatra)的援助行动力度。自5月10日以来,已有超过1800名缅甸人和孟加拉国人抵达上述地区,其中近600名在原籍国遭受迫害的罗兴亚族庇护寻求者在难民署营地得到了登记注册。
此外,联合国移徙问题特别报告员克雷波(François Crépeau)、贩卖人口问题特别报告员吉阿姆玛丽纳罗(Maria Grazia Giammarinaro)、酷刑问题特别报告员门德斯(Juan E. Méndez)以及任意处决问题特别报告员海恩斯(Christof Heyns)早些时候发表联合声明,对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领导人决定不推回抵达其领海的移徙者和寻求庇护者的决定表示欢迎,称这是迈向承认保护所有人生命权必要性的重要且可喜的一步,并敦促国际社会从财政和物质上支持保护所有移徙者人权的努力、援助受影响国家。
声明指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已同意向7000多名被困海上的人员提供庇护所和医疗护理,此举强化了上述国家落实国际人权义务的承诺。当务之急是必须将拯救生命视为优先事宜,并对所有获救者进行评估以明确他们的保护需求,确保当事国坚持“不驱回”的国际原则,不把船民遣送回有遭受酷刑风险的国家,并认真识别人口贩运的潜在受害者,向其提供协助和保护,以免于再次受害,尤其是妇女和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