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地区间差异、人口流动对儿童权利和发展构成挑战

四川宝兴县的一名妇女和她的孩子。儿基会图片/Zhao Heting
四川宝兴县的一名妇女和她的孩子。儿基会图片/Zhao Heting

《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地区间差异、人口流动对儿童权利和发展构成挑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统计局1月13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2014)》显示,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在多项与儿童有关的发展指标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并已提前实现多项千年发展目标,但是显著的地区间差异和日益加剧的人口流动给农村及弱势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

《中国儿童发展指标图集》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儿童人口约为2.74亿。中国已提前完成贫困人口减半、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和妇女赋权和降低儿童死亡率等千年发展目标。其中,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1991年的61‰降低到2013年的12‰,年平均降幅达7%。

尽管中国已取得显著的发展成就,图集中的数据显示巨大的不平等和差异仍旧存在于城乡之间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这意味着西部和农村地区的一些儿童难以获得优质的卫生、教育服务并受到保护。

2013年,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比城市高1.4倍、1.2倍及1倍,显示出儿童存活率的城乡差别。总体而言,除个别省区以外,人均GDP较低的省区普遍呈现较高的儿童死亡率,反之亦然。在北京,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不到4例死亡,而在新疆和西藏,死亡人数则大约为25例。

地区间差异还在其他方面影响了很多儿童的发展。相对而言,生活在贫困地区及西部地区的儿童更易营养不良,也更难接触学前教育和环境卫生设施。

图集显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总数从2000年的4272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1.06亿,占中国儿童总数的38%。其中流动儿童3581万人,留守儿童6973万人。

2010年,每四名城镇儿童中就有一名是流动儿童。许多儿童在新的环境中面临各种困难和歧视,他们并未在新的居住地登记,对于当地政府而言他们的公共服务需求是“隐形的”。

一些流动儿童仍然无法进入公办学校上学,而是就读于教学质量较差的民办学校。由于民办学校收费较高,加之部分大龄流动儿童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流动儿童的辍学率高于当地城镇儿童。同时,流动儿童还无法在居住地平等享受卫生保健服务,他们的免疫接种率也较低。

2010年,农村留守儿童占全部农村儿童人口的40%。调查表明,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保持着不定期、有限的联系,他们感觉孤单和孤立无援。这对他们的身体、教育与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图集还反映出留守儿童面临更大的被拐卖或意外死亡的风险。

儿基会驻华代表麦吉莲(Gillian Mellsop)表示,儿基会欢迎中国政府解决城镇、农村和流动人口之间不平等问题及确保经济增长和发展惠及脆弱儿童的承诺。中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很多相应的改革措施,但是该挑战的巨大规模和复杂性意味着其进展仍处于渐进阶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期待与中国政府继续紧密合作,以保障所有中国儿童的基本权利都能得到切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