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与英国在联合国阐述各自在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上的立场

联合国图片/JC McIlwaine
联合国图片/JC McIlwaine

阿根廷与英国在联合国阐述各自在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问题上的立场

1982年,阿根廷与英国在前者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后者称为福克兰群岛的争议地区爆发战争,导致近千人伤亡。在战争爆发将满30年之际,阿根廷外长与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2月1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先后举行记者会,就群岛主权问题阐释各自的立场并对对方国家予以指责,唇枪舌剑地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福克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爆发3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阿根廷和英国的关系再度变得紧张。1月底,英国政府宣布派出该国最先进的军舰之一“无畏号”驱逐舰到福克兰群岛巡逻;2月初,英国威廉王子前往群岛服役。这些举动引发了阿根廷政府的强烈不满。

2月10日,阿根廷外长齐默尔曼(Héctor Marcos Timerman)抵达联合国纽约总部,正式向潘基文秘书长和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控诉英国试图将南大西洋“军事化”。齐默尔曼在随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英国近日或近年来在马尔维纳斯群岛部署了精锐的战舰、战斗机及核潜艇,多次试射导弹,修建了长达数百米的飞机跑道,构建了庞大而先进的通讯和雷达系统,不仅对阿根廷、也对远至巴西的南美洲多个国家构成威慑,这些活动远远超出了为岛上居民提供防卫的目的。

齐默尔曼称,英国所说的保护群岛上2000多名居民自决权利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不过是为了建立服务于其战略目的强大军事基地寻找的借口。联合国在1965年就已经提出,群岛纠纷属于阿根廷与英国在主权问题上的纠纷,而且阿根廷在宪法中已经保证,只通过和平手段收复主权并且一贯尊重当地居民的利益,因此,阿根廷敦促英国遵守联合国决议,坐到谈判桌前,避免在南大西洋开展军事升级的活动,如引入最新一代战舰、战斗机和具有发射核武器能力的核潜艇。

齐默尔曼的记者会刚刚结束,英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兰特(Mark Lyall Grant)紧接着也步入会场,对齐默尔曼之前的言论予以反驳。他指出,英国人最先发现福克兰群岛,早在18世纪就开始在岛上居住,群岛不存在主权争议,现在只存在岛上居民的自决权利问题,而这完全应当由岛上居民决定,阿根廷不能仅仅因为群岛在地理位置上与该国接近就提出主权要求,如果按照这一逻辑,加拿大也可以就美国的阿拉斯加州提出同样要求。针对齐默尔曼提出的英国在群岛附近部署核潜艇的说法,格兰特表示,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该国一向不予置评,但众所周知,派遣潜艇随时在世界各地巡逻历来是英国总体威慑战略的一部分,并非最近才发生的事。他还暗示,阿根廷政府此刻重提群岛争议不过是为了转移国内民众在经济恶化等问题上对政府的不满。

格兰特指责齐默尔曼提出的英国将南大西洋军事化的说法荒谬。他表示,在1982年以前,福克兰群岛只有很少的防卫力量,因为阿根廷在1982年非法入侵福克兰群岛,英国才不得不增加了防卫部署。最近几个月或几年来,这种防卫部署并没有任何改变。他提到的所有问题,包括每六个月进行一次的导弹试射和部署战舰,过去30年中一直存在,似乎当前唯一发生变化的是阿根廷国内的政治局势。

阿根廷所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也就是英国所说的福克兰群岛,位于南大西洋中靠近南美大陆最南端的地方,面积大约1.2万平方公里,距离阿根廷大约500多公里,距离英国本土约1万3000公里。群岛是连通南半球两个大洋的交通必经之路,而且港湾众多,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而且近年来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沿基地,当地在80年代还发现了大量海底石油储备。

英国学者称该国船长戴维斯在1592年最先发现这一群岛,但阿根廷学者则认为该群岛是在1520年由葡萄牙人发现的。历史上,英国、法国、西班牙人先后对该群岛的主要岛屿实行部分或全部控制。1816年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的阿根廷于1820年宣称对群岛拥有主权,但英国于1833年武装控制该群岛,此后两国对群岛归属长期存有争议,并于1982年4月2日爆发了持续两个多月的战争,英国最终赢得了胜利。

1965年,联合国大会曾通过决议,敦促两国进行谈判、和平解决问题。自1983年起,在英国不参加的情况下,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会议每年均以协商一致 的方式通过决议,敦促英国政府同阿根廷政府就群岛主权问题进行谈判。然而,英国一直拒绝讨论群岛主权问题,阿则将对群岛的主权要求写入了1994年新修改 的宪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