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在肯尼亚开幕

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议在肯尼亚开幕

media:entermedia_image:4a9f1b07-b1a6-4b5a-ac91-4559578b932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11月15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对各国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审议。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当天在会议开幕式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世界共有的财富,近年来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正是由于全球各国以及各有关机构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进程中才能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博科娃表示,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应该更多地加强社会各层机构的协调合作,发挥基层社区及民间团体的优势,并应进一步巩固专家学者的网络效应,以保护这些脆弱却价值巨大的人类遗产。

此次共有29个国家的47项遗产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的京剧和中医针灸,比利时的阿尔斯特狂欢节、西班牙的弗拉门戈、哥伦比亚的瓦尤人社区规范体系、伊朗的卡山地毯编织传统技艺以及由欧洲、亚洲和非洲11个国家共同提交的猎鹰训练术等。预计经过审议,已收录了77个国家的166项遗产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在列入新的项目后得到进一步扩充。

此外,来自中国的木版活字印刷术、帆船水密舱壁制作工艺、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歌舞,以及来自克罗地亚的奥耶康吉演唱四项遗产项目,今年被列入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候选名单。

教科文组织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其代代相传给社区和群体带来认同感和历史感,是保证文化多样性与人类创造性的关键所 在。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所有列入名录的遗产项目都必须符合该组织第32届大会2003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定义。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前已有132个缔约国。《公约》要求保护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和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以及传统手工艺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大会选举产生的24个成员国组成,是《公约》执行机构之一。

本次会议为期5天,来自近130个国家和地区的450余名代表出席。预计正式审议结果将与本周晚些时候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