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署报告揭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的严重影响

环境署报告揭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的严重影响

media:entermedia_image:35dc4b7d-8340-415d-a4b7-d3807d453430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星期五在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期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污染、过度捕捞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海洋生物的生存面临巨大的威胁。

这份题为《生活在死水中》的报告指出,气候变化连同过度捕捞、使用底层拖网捕鱼、入侵物种大量繁衍、污染等因素共同作用,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占海洋总面积的10-15%,这一比例远远高于此前的估计。而且,这部分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最重要的捕鱼场所。

报告指出,气候变化在今后100年中可能减慢大洋温盐循环(thermohaline circulation)系统,也就是依靠海水的温度和含盐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这样的循环过程对于水质以及营养物质流动都至关重要。预计世界主要渔场的四分之三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在未来几十年里,海洋表面温度继续升高可能导致高达80%的珊瑚被漂白和死亡。

同时,人们越来越担心二氧化碳排放将导致海洋酸性增加,进而影响海洋壳类生物、珊瑚和处在食物链底层的浮游生物的生存。

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引起的污染导致去氧后的“死水区”增多,2003年这样的死水区大约有150个,目前已增至200个。超过80%的海洋污染来自陆地。东亚和东南亚附近海域遭到污染的风险尤其严重。

报告还指出,高达80%的世界主要鱼类物种被捕捞的速度超过或接近它们的繁衍速度,底层拖网捕鱼这种破坏力大、缺乏可持续性的捕鱼方法被广泛使用。

科学家发现,污染、过度捕捞、海温上升等因素越来越频繁地与外来入侵物种增多联系在一起,这些入侵物种对当地海洋生物种群构成严重威胁。

环境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表示,这份报告揭示了一些破坏力强、长期持续的因素对于海洋生态环境及渔业的影响,其中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这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经济发展问题。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人口依靠渔业为生,还有26亿人从海产品中摄取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