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在中国太原召开水质区域大会

联合国在中国太原召开水质区域大会

media:entermedia_image:856ae848-a3f3-4fdb-9c4f-33b25dc8be1c
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很脆弱的自然资源。由联合国大学、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四个联合国机构共同主办的“水质及减砷区域大会”,11月23日至26日在中国太原召开。

会议目标是动员政府、捐助方、研究机构和金融机构共同努力改善水质,特别是解决亚洲地区的慢性砷中毒问题。

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不断遭到过度开采和污染,饮用水质量在所有国家的各个发展阶段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关切。在饮用水遭污染的各种情况中,最严重的是重金属、砷和氟污染。在南亚和东南亚,不少国家已确认饮用水来源中含有自然砷。饮水含砷量超过10亿分之5的国家有孟加拉国、印度、中国、越南、巴基斯坦、尼泊尔、缅甸和柬埔寨,受影响的人口超过5000万。

砷俗称“砒霜”,长期摄入砷可以导致癌症和死亡。农村贫穷人口往往是主要受害者。中国1986年在新疆首次正式确诊了慢性砷中毒病例。此后,在1990年代,又先后在内蒙古、山西、吉林、青海、宁夏和辽宁诊断出慢性砷中毒病例。目前情况最严重的是新疆、山西和内蒙古。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数以千万计的深井在各地农村出现。这些水井有些深入到富砷水层,结果使大批人口暴露在砷毒之中。另外,在贵州等南方地区,居民们用含砷的煤炭烘烤食品,也导致了砷中毒。目前尚无砷中毒人数的准确统计,但估计中国暴露在砷威胁之中的人口超过2000万,饮用氟污染水的人口则多达1亿。

本次联合国在太原召开的“水质及减砷区域大会”,将提高公众对饮用水质量的关注,寻找应对慢性砷中毒的方法,并为此争取政治和经济支持。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朝鲜、老挝、蒙古、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越南等国的代表将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