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歧视日”:“站出来”为建立没有偏见和歧视的社会而共同努力(7:08)

“零歧视日”:“站出来”为建立没有偏见和歧视的社会而共同努力(7:08)

下载

3月1日是“零歧视日”。今年的主题是“站出来”,每一个人为建设一个公正和正义的社会而努力,并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潘基文秘书长当天在致辞中承诺,联合国将坚定致力于保护所有人的人权和尊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呼吁确保艾滋病患者得到平等对待,不落下任何人。请听联合国电台记者郑南的报道。

在3月1日“艾滋病零歧视日”到来之际,潘基文秘书长发表致辞指出 ,歧视是对人权的侵犯,绝不能听之任之,每个人都有权利得到尊重并有尊严地生活,而当最边缘化和最脆弱人群面临歧视和侵害时,所有人都会受到贬低。

全球各地在“零歧视日”当天举行各种活动,号召人们张开双臂,走出去,庆祝世界的多元化,摒弃所有形式的歧视。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表示,他对全球所展现的在努力实现“艾滋病零歧视”的愿景方面所展现的热情感到鼓舞。西迪贝强调,只要消除偏见和歧视,即使是世界一些最具挑战性的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国际社会正在共同为建立一个更加公正的世界而努力。

西迪贝:“(英文)与艾滋病作斗争已经走过35年的岁月,我们仍然看到一些人由于被排斥而死亡,由于其性取向不同而得不到抗艾服务。我们非常担心,因为从我们所经历的来看,排斥意味着失败。我们应该动员起来。2016年‘零歧视日’应该是拒绝排斥的一天,是呼吁建立社会公正的一天,呼吁更好地重新分配社会资源的一天。让我们停止偏见和歧视,让我们一道大声疾呼,不落下任何人,不要排斥任何人,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应该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利,这事关平等,这事关生命的挽救。”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近80个国家仍然存在对同性性关系进行判罪的法律,38个国家和地区在入境、拘留以及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居住时实施各种形式的限制,法律和社会环境未能解决针对艾滋病患者以及那些最易受感染艾滋病毒者的偏见和歧视问题。全球各地数以百万计的人正继续遭受暴力和侵害,无法行使其权利,获得卫生保健服务、教育和就业。来自工作场所、学校和卫生服务等部门的歧视对一些人群充分和有意义地参与社会生活以及为自己及其家庭提供照顾和关爱造成影响。

联合国卫生权问题特别报告员普拉斯(Dainius Pūras)当天在录像致辞中指出,卫生部门通常被看作是安全并充满关爱的环境,然而在一些情况下,事实并非如此,一些卫生保健机构也存在着歧视问题,各国必须消除在获得检测、治疗和关爱等卫生服务方面的障碍,确保卫生服务对所有人开放,而在这个问题上,艾滋病规划署正与世界卫生组织一道,制定规划,以结束卫生部门出现的歧视问题。

普拉斯还指出,歧视和偏见会给个人造成伤害,并引发暴力,歧视和偏见与疾病本身一样可怕,具有毁灭性的影响。

普拉斯:“(英文)我要强调的是一种是特别不能令人接受的歧视,这就是遭到卫生服务机构的歧视。一些特定人群可能会被拒绝获得服务,如被迫进行治疗,包括强迫绝育,被迫进行带有偏见的治疗,缺乏隐私和保密性, 卫生工作者持有歧视性态度,对患者实施没有经过其同意的治疗以及其他带有歧视性的具有暴力性质的做法等。这些行为会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严重和负面影响。”

卢森堡议会负责外交和欧洲事务、防务以及移民合作发展委员会的主席安杰勒(Marc Angel)当天发表致辞指出,“零歧视”所发出的核心信息是呼吁人们接受并珍视社会多样化,废弃阻碍获得服务和机会的法律和社会壁垒,对基于某人与其他人的差异而对其进行排斥并使之边缘化的态度加以挑战。

安杰勒:“(英文)如果一个人得不到平等对待,就会遭到歧视。无论你在与他人处事,接待别人,与别人进行交谈,还是对他们予以接受时,平等相待非常重要。艾滋病患者应该能够得到平等的治疗和药物。应该创造环境,确保人们不要对艾滋病检测感到恐惧,并寻求所需的治疗,这对在2020年实现艾滋病的相关目标至关重要。”

为了推动全球艾滋病反歧视倡导工作,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3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零歧视日”。艾滋病规划署倡导的“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的“三零愿景”引导人们不仅仅将目光投向艾滋病这种疾病本身,还让人们更加关注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群体。“零歧视日”的主题标志图为蝴蝶,象征着蜕变、重生、美丽和自由,也代表每个人对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病毒携带者的关爱与祝福。

全球各地在“零歧视日”当天举办了丰富的活动,以唤起公众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如在中国举办了图片展,加蓬举行了舞蹈表演,马达加斯加举办音乐会加以庆祝,蒙古和尼泊尔分别举办给儿童讲故事活动和特别电影放映式活动,在包括哥伦比亚和乌兹别克斯坦在内的全球20个国家举办各种形式的讨论会,围绕如何防止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和歧视进行探讨。

郑南,联合国纽约总部报道。

Photo Credit
“艾滋病零歧视日”图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图片。